-
公开(公告)号:CN113707973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958740.6
申请日:2021-08-20
Applicant: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IPC: H01M50/121 , H01M10/615 , H01M10/6571 , H01M10/658 , H01M50/131 , H01M50/14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延缓内部热扩散的电池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电池模组包括2个或2个以上电芯,所述电芯表面分别独立地设置有隔热包覆层;所述电池模组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隔热包覆层的原料混合制备成浆料;将所述浆料涂覆于电芯表面,得到被包覆的电芯;将被包覆的2个或2个以上电芯进行堆叠得到电芯组;将所述电芯组装进箱体,得到所述电池模组。本发明所述电池模组中,将隔热包覆层设置在每支电芯之间,可以有效地延缓热量扩散至相邻电芯,延缓模组热失控的时间;隔热包覆层中使用的胶类成分,起到粘结作用,可以取代电芯粘结的双面胶,有效节约模组的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3659254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0959818.6
申请日:2021-08-20
Applicant: 常州武进中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14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爆电池用盖帽,包括连接铝片及设置在连接铝片上的防爆片,所述防爆片和连接铝片之间设置有隔离圈,所述防爆片与所述隔离圈之间设置有用于将隔离圈卡接在防爆片上的第一卡接机构,本发明防爆电池用盖帽在使用时,通过第一卡接结构将防爆片和隔离圈之间卡接在一起,这样有效防止防爆片与隔离圈之间由于振动出现脱离现象,影响到电池的安全性,同时也便于防爆片和隔离圈之间的安装,提高电池生产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300029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490592.X
申请日:2016-06-17
IPC: H01M50/103 , H01M50/124 , H01M50/143 , H01M10/0525 , H01M10/0585 , H01M10/0587 , H01M10/04 , H01M4/70 , H01M50/463
Abstract: 本文所述的装置、系统和方法涉及单袋电池单元的制造和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化学单元包括:第一集流器,耦合到袋的第一部分,第一集流器具有部署在其上的第一电极材料;第二集流器,耦合到袋的第二部分,第二集流器具有部署在其上的第二电极材料;以及分隔件,部署在第一电极材料和第二电极材料之间。袋的第一部分耦合到袋的第二部分,以封住电化学单元。
-
公开(公告)号:CN113258166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791564.1
申请日:2021-07-13
Applicant: 北京智帮帮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6 , H01M10/6563 , H01M10/6568 , H01M50/141 , H01M50/143 , H01M50/147 , H01M50/186 , H01M50/333 , H01M50/358 , H01M50/77 , H01M50/59 , H01M50/591 , B01D5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火防爆型新能源汽车蓄电池结构,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针对蓄电池工作时产生的高温和蓄电池正负极与外界物体接触引发电子元器件短路发生火灾或爆炸等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电池外壳。本发明提出一种防火防爆型新能源汽车蓄电池结构,能够通过风冷将冷却液降温,再通过冷却液给蓄电池循环降温,防止蓄电池温度过高,导致元器件损毁发生短路,将蓄电池自身工作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排出的同时避免外界污水进入,也可以向外界吸取空气以消除工作环境内的负压,并过滤空气中的水分,且当蓄电池温度过高时可以自动从蓄电池内抽取电解液,降低蓄电池的化学反应速率,防止高温引发的火灾和爆炸。
-
公开(公告)号:CN108232098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611131606.4
申请日:2016-12-09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143 , H01M50/172 , H01M50/547 , H01M10/4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第一端子组件、第二端子组件、顶盖片、电极组件和电阻件,第一端子组件与第二端子组件中的一者与顶盖片通过电阻件电连接;另一者与顶盖片电绝缘;第一端子组件包括连接板与翻转片,翻转片附接于连接板;常态时,第一极片通过翻转片与连接板电连接,第二极片与第二端子组件电连接;当二次电池内的压力超过基准压力时,翻转片能够翻转断开翻转片与第一极片的电连接状态。本申请在电池穿钉试验时,第一端子组件或者第二端子组件、电阻件、壳体、钉子、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形成的外部回路中由于有电阻件,减小回路中的电流,进而降低在穿钉处的发热,防止打火的发生,使电芯得到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2259842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189053.4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浙江锂盾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IPC: H01M50/126 , H01M50/143 , H01M5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泄压功能的硬壳电池防爆外壳。该外壳由不锈钢壳或合金壳与铝塑膜共同组成,从内到外依次包括通孔型金属不锈钢壳或合金壳、接支型聚丙烯层、胶粘层、铝箔层、胶粘层、PET和或尼龙层;本发明外壳安装在硬壳电池负极的底部,具有单面热封、双面及整体耐电解液等特性,利用金属不锈钢壳或合金壳上的通孔特征,通过利用控制铝塑膜的各层结构及厚度控制电池内部胀气的气压大小,通过观察通孔口铝塑膜鼓包的大小和破裂阈值进行判断、评估电池内部平稳运行情况及控制电池的安全运行界限,防止圆柱电池炸膛和方形电池爆炸风险,提高了原有圆柱形或方形硬壳电池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01030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475490.0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广州市融成锂能锂电池有限公司
IPC: H01M50/143 , H01M50/121 , H01M10/058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丙烯酸酯填充阻燃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将丙烯酸脂30‑45份、乙酸乙酯20‑40份、乙烯基磷酸酯10‑15份、氨基磺酸钠3‑5份和对苯乙烯磺酸钠1‑3份经过脱水提纯后,用以制备阻燃混合剂,在室温下低湿度的环境中加入混合反应釜中混合后,搅拌2小时,装进密封桶,待使用时将其用惰性气体挤压出来,并将其注入到注液后,经过搁置吸收电解液的软包电池内部,密封后将电池上柜到热压化成柜进行化成,将阻燃混合剂填充到电池表面,并经过高温融化和压力化成板挤压平整,电池内部形成了一个完整阻燃剂覆盖电芯。本发明通过在卷芯表面进行填充丙烯酸酯阻燃剂,防止电池大面积燃烧,温度过高而爆燃,以达到降低燃烧风险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230728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467088.8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孝感楚能新能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盛锐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复合极片包括集流体、第一材料层和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设在所述集流体的至少部分表面,所述第一材料层包括活性材料和造孔剂,所述活性材料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或负极活性物质;所述第二材料层设在所述第一材料层的至少部分表面,所述第二材料层包括陶瓷;所述第二材料层和所述第一材料层的内部和表面均设有多个由至少部分所述造孔剂热分解形成的孔。本申请的复合极片,在集流体表面依次设置含有造孔剂和活性物质的第一材料层和含有具有安全功能的陶瓷的第二材料层,且第一材料层和第二材料层均含有多个孔,可提高极片的安全功能和浸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137198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280095723.7
申请日:2022-05-09
Applicant: 美国陶氏有机硅公司 ,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8J9/02 , C08L83/04 , H01M50/143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电池模块,该电池模块包括空间上分离的电池单元的阵列和接触相邻电池单元的屏障材料。包含聚有机硅氧烷泡沫、阻燃剂和中空陶瓷颗粒的该屏障材料提供阻燃性、可压缩性和热绝缘。
-
公开(公告)号:CN11903987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311701357.8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立邦涂料(中国)有限公司 , 立邦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IPC: C09D183/04 , C09D5/18 , C09D7/61 , C09D5/25 , H01M50/122 , H01M50/1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耐射流火冲击绝缘耐高温阻燃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形成所述涂料的原料中,按质量份计,包含如下组分:有机硅树脂20‑50份;颜填料,包含5‑45份耐高温填料和10‑30份隔热填料;助剂,包含0.05‑10份分散剂。该方案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用膨胀型阻燃涂料不耐高温(如1300‑1500℃高温射流火的阻燃)、膨胀后炭层机械强度低、附着力差、涂膜厚、绝缘隔热性能差等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