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297148A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610235651.8
申请日:2016-04-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有机气体分离复合膜的制备方法,用于有机气体分离回收技术领域。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聚合物膜材料、添加剂溶于有机溶剂制备聚合物多孔底膜,然后将聚二甲基硅氧烷溶解于溶剂中混合均匀,加入交联剂和催化剂,静置脱泡后涂覆在聚合物多孔底膜上制得PDMS复合膜,接着对PDMS复合膜进行预处理,最后将表面活化的PDMS复合膜置于有机硅烷单体的有机溶剂中自组装获得有机硅聚合物超薄皮层,制得耐水蒸气、耐有机溶剂和有机气体选择透过性高的有机气体分离复合膜,制膜方法简便,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7297141A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610235859.X
申请日:2016-04-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86 , B01D53/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气回收处理工艺与成套装置。油气回收处理工艺与成套装置包括:油气收集装置、缓冲混气罐、真空泵、膜组件、压缩冷凝单元、气液分离罐、列管换热器、催化氧化反应器。油气首先进入缓冲混气罐、压缩机后进入压缩冷凝单元,然后进入气液分离罐中实现气液分离,气相进入膜组件进行膜分离。膜分离的渗透侧通过真空泵后再次进行压缩冷凝,而渗余侧中的油气浓度降低,达标后直接排放。如果浓度仍超标,则进入列管换热器与催化氧化反应器中发生催化氧化的油气进行换热,然后进入到催化氧化反应器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催化氧化,去除油气中的有机物,并最终达标排放。实现了油气的高效回收和处理,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297140A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610235662.6
申请日:2016-04-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86 , B01D53/002 , B01D53/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移动式尾气处理工艺与装置。可移动式尾气处理工艺与装置主要包括:冷凝换热器,三相分离器,膜分离组件,真空泵,换热器,催化氧化反应器,鼓风机,补风机,涡流流量计,浓度监测器,阻火器,真空计,阀门。通过换热器和三相分离器,使残留水分得到冷凝,部分有机物溶解在油相之中直接得到回收,未被冷凝和吸收的尾气进入膜分离组件中,经膜组件分离后渗余侧尾气中的污染物浓度降低,达标后直接排放,而膜分离的渗透侧浓气,则通过低温催化氧化反应进行处理。达标后直接排空,解决了排放污染问题,保护大气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4415667B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310364679.8
申请日:2013-08-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聚苯胺原位聚合法对聚烯烃超滤膜进行改性的方法,主要步骤:先将聚烯烃超滤膜浸泡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预处理,使苯胺单体在膜表面和膜孔内进行吸附,随后加入引发剂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生成聚苯胺改性层。本发明利用聚苯胺良好的亲水性和荷电性质,解决传统聚烯烃超滤膜亲水性差,通量低且易受有机物污染的技术问题。该方法易于控制改性层的厚度,且能够在膜的表面以及膜孔道内部生成整体改性层,改性层与超滤膜结合紧密,不会在使用过程中脱落。本发明弥补了聚烯烃超滤膜亲水性差,跨膜压力大易受蛋白质等有机物污染的缺点,过程简单,可靠性强。应用于水处理及超滤膜制备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080353B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410171648.5
申请日:2014-04-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亲水性荷电复合超滤膜的方法,将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与高分子制膜料一起溶解在成膜液中,向成膜液中加入引发剂,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并在成膜液中生成高分子共聚物添加剂,该高分子共聚物添加剂亲水性强且带荷负电,在成膜液中易于分散和溶解;所述含有高分子共聚物添加剂的成膜液,采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方法制备成复合超滤膜,使高分子共聚物添加剂嵌入到膜结构中,引入的各种亲水性和带电官能团不易流失。本发明所述的制备亲水性荷电复合超滤膜的方法,膜内嵌入了亲水性强且具有荷负电性质的高分子共聚物添加剂分子,能够有效提高超滤膜的亲水性、膜通量和抗污染能力,且性能持久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4570105B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310499331.X
申请日:2013-10-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震源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速度分析方法,属于石油勘探领域。本方法包括:在工区内按间隔选取目标线,输入最小速度、最大速度和速度增量;分别对目标线进行常速扫描,得到系列对应叠加剖面;根据所述叠加剖面分析不同速度在目标线的不同空间位置和时间段的成像情况,得到工区的空间速度分布规律;根据所述速度分布规律,结合能量速度谱进行速度解释,得到多震源资料的初始速度;在初始速度的基础上,进行噪音分离与速度迭代。
-
公开(公告)号:CN104548959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310473160.3
申请日:2013-10-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膜技术及膜表面改性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抗污染改性的方法。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抗污染改性的方法,选择亲水性强且含有较多活性基团的化合物作为改性剂,通过动态循环方式使改性剂吸附于聚丙烯中空纤维多孔膜组件的表面,再利用改性剂分子中的活性基团与无机抑菌剂发生配位络合作用,使其固载于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上,进而制备出具有亲水抗菌性能的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本发明可通过控制交联剂溶液、改性化合物溶液和金属离子的可溶性盐溶液的流向,有针对性的对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内表面、外表面及膜孔进行亲水抗菌改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处理效果,所需设备简单,适用于工业化规模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256839A
公开(公告)日:2016-12-28
申请号:CN201510342113.4
申请日:2015-06-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C08F220/06 , C08F222/14 , C08F220/14 , C08F220/56 , C08F226/06 , C08F212/36 , C08J9/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热聚合制备离子印迹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聚合物微孔滤膜为支撑膜,通过加热引发功能单体和交联剂在基膜表面修饰聚合,利用离子印迹技术,制备对模板离子具有选择性分离作用的离子印迹复合膜。本发明的制备过程具体包括四个阶段:(1)基膜表面涂覆引发剂;(2)金属离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3)模板离子的洗脱;(4)复合膜的性能考察。制备过程不需复杂及特殊设备,工艺简便易于操作,条件温和,生产成本低。本发明制备的离子印迹复合膜能通过膜过程去除水体中的金属离子,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成本低、选择性强的特点,在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211891B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310217283.0
申请日:2013-06-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IPC: C08G18/48 , C08L83/04 , C08L75/08 , C08K5/5415 , G09B23/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橡胶/聚氨酯合成的地震物理模型材料及制备方法。所述模型材料包括浇筑成型的以下物质:硅橡胶100重量份;交联剂5‑15重量份;促进剂0.2‑2重量份;异氰酸酯2‑100重量份;聚醚多元醇5‑200重量份。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组分按所述用量混合均匀后浇注固化制得所述地震物理模型。本发明克服了材料之间相容性差导致分层的现象,提高了每次浇注量,新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穿透性,为大模型的制作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2311809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010222414.0
申请日:2010-07-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泥为原料生产合成气的方法,包括如下内容:预处理后的油泥与水煤浆混合进入气化炉,或预处理后的油泥与水煤浆分别进入气化炉,在气化炉内,在高温加压条件下进行气化反应得到合成气,气化炉膛内温度为1300~1500℃,气化反应压力为3.0~8.5MPa,离开气化炉的物料进行回收处理得到合成气。本发明方法将油泥用做合成气制备过程的原料之一,对油泥进行了有效充分处理,处理过程简单,油泥适用范围广,不需专门设备,无二次污染,产品价值高,对合成气制备过程无不良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