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58078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183448.6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nventor: 张耿杰 , 胡惠永 , 黄杏梅 , 郑宏刚 , 余建新 , 张川 , 刘淑霞 , 段青松 , 葛兴燕 , 郭晓飞 , 吴开贤 , 王豹 , 李成学 , 曾维军 , 廖丽君 , 张建生 , 李建华
Abstract: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土地整治双层结构排水沟,包括:排水系统和分析控制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上层排水沟和下层排水沟,所述上层排水沟和下层排水沟之间设有隔离板。所述下层排水沟底部预设间隔距离排列有电控升降装置。所述电控升降装置的控制信号接收端与分析控制系统信号连接,伸缩端为覆盖下层排水沟横截面的阻挡板。所述隔离板在相邻控升降装置之间设有电控通水板。本发明通过分析控制系统进行大数据分析,并控制电控通水板实现对上层排水沟和下层排水沟之间连通能力的调节,从而一方面有效避免水土流失,另一方面也不需要工作人员实时进行堆积泥沙的清理。
-
公开(公告)号:CN110026430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1910294668.4
申请日:2019-04-12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矿区土地复垦中的生态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回填平整;(2)铺设灌水设备,灌水设备上设置雾化喷头;(3)矿区土地上从下至上依次铺设锯末、秸秆粉料、动物粪便、河沙、河泥、壤土;(4)每隔两天进行一次喷水,每次喷水量为3‑6m3/亩;(5)持续喷洒40‑50天后,再撒入一层微生物复合肥;翻耕;(6)闲置后,撒入草种,隔10‑15天喷水一次,每次喷水量为1‑2m3/亩;5‑7个月后,种植灌木和乔木,每隔25‑30天喷水一次,每次喷水量为2.5‑3m3/亩。本发明方法可使土地逐渐回复稳定的土壤结构,防止后续塌落现象,可有效改善土壤成分,使之恢复优良的微生物环境,之后结合植物修复,使矿区土地得到很好的生态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112403372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262698.6
申请日:2020-11-12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调节土地pH值的土地综合治理改良剂制备装置,包括四个支座,支座上端固接有混合箱,转筒下侧设置有反搅组件,搅拌轴外壁设有多组搅拌叶片,转杆上连接有联动组件,支柱上端固接有处理箱,转轴左端连接有驱动组件,破碎辊外壁设有多组破碎刀片;通过驱动组件带动破碎刀片对原材料进行破碎,避免后续材料中含有体积较大或者有结块情况,通过过滤网进行过滤,提高了改良剂的制备质量,通过联动组件带动搅拌叶片对改良剂搅拌混合,同时和辅助叶片反转配合可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使安装板与连接板分离,对处理箱进行清洗,可将连接板与混合箱分离,即可对连接板上的结构以及混合箱内部进行清洗,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果和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0214615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10444813.2
申请日:2019-05-27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 , 昆明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昆明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热河谷区生态隔离带梯田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干热河谷区坡度小于25°的坡体上的梯田,上下相邻的两层田面之间采用坡度小于25°的田坎连接;S2,在田面上开挖保水沟并将保水沟的底部修成倒“V”字形斜面,在保水沟的底部铺设引水层,在引水层的上方铺设保水层,在保水层的上方覆盖土壤作为渗水层;S3,在每相邻两行保水沟之间栽种一行芒果树幼苗;S4,8-9月,在田面上撒播热带牧草;S5,在田坎上搭建葡萄架,在葡萄架的下脚处种植葡萄。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构建方法构建的干热河谷区生态隔离带梯田可减少田间水分的蒸发量,增加农田生态景观多样性,同时还可以显著提高芒果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0143840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910470073.X
申请日:2019-05-31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C05G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水供肥改酸型山原红壤改良剂及其应用,涉及土壤改良剂技术领域,该山原红壤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发酵浮萍肥26-35份、腐熟秸秆15-27份、膨胀珍珠岩25-42份、塘泥40-55份、羟基磷灰石13-21份、生石灰3-6份。本发明中的保水供肥改酸型山原红壤改良剂促进土壤中有机物质的的增加,保水保肥性能好,可长期调节土壤酸度,且不会造成土壤板结,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以及品质具有优异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556672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81041.X
申请日:2013-11-19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nventor: 余建新 , 张川 , 刘淑霞 , 郑宏刚 , 刘畅 , 陈永志 , 张瑜 , 杨绍安 , 莫金永 , 彭云 , 张建生 , 廖丽君 , 陈运春 , 龚涛 , 李成学 , 张耿杰 , 王豹 , 李建华 , 葛兴燕 , 郭晓飞
IPC: E03B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田间道路集雨蓄水系统及其构建方法,该系统在路基上设有左侧路面和右侧路面,左侧路面和右侧路面均为中间低、两侧高、路拱坡度均为3~4%,路中部设有路中集水槽,路中集水槽的槽口上设置有台阶,台阶上铺设有多块漏水盖板,漏水盖板与台阶间隙配合,漏水盖板上均布有漏水孔,漏水盖板的顶面等于或低于路面最低处;路中集水槽的一侧设有侧向排水管,侧向排水管位于路面下,侧向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沉淀池连接,沉淀池和储水罐均设置在路外,沉淀池与储水罐之间通过导流管连接。本发明在田间道路具有运输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田间道路集雨、输水功能,增大雨水的汇集量,解决了山区、干旱、半干旱区域的水资源季节性分布不均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88754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51840.X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地利用和耕地精细化以及种植结构信息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遥感影像预处理、解译得到土地利用及耕地边界;S2、对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确定土地利用、耕地分类、作物分类的最优分割尺度;S3、选择C5.0、CART、QUEST三种决策树算法将耕地分为水田、旱地和水浇地,并对比得出精度最高的决策树算法;S4、选择分类精度最高的决策树算法提取大春、小春的多种作物,后进行叠置处理,实现复合轮作种植结构提取。本发明可为耕地分类、种植结构提取在决策树算法的选择上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优化农业发展布局提供重要信息,同时对农业相关政策制订、出台和保持农业发展可持续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680004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210200840.7
申请日:2022-03-03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nventor: 张耿杰 , 胡惠永 , 黄杏梅 , 郑宏刚 , 余建新 , 张川 , 刘淑霞 , 段青松 , 葛兴燕 , 郭晓飞 , 吴开贤 , 王豹 , 李成学 , 曾维军 , 廖丽君 , 张建生 , 李建华
Abstract: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地整治坡地梯田固水装置,包括:在梯田坑底部采用碎石泥土层掩埋T型硬质支架。所述碎石泥土层上方铺设土工布后填入种植基质,形成梯田种植坑。所述梯田坑一侧边设有沿坡地自上而下设置的排水渠,所述梯田种植坑与排水渠之间设有调节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活动挡板和固定挡板。所述升降装置与控制端信号连接,所述控制端进行排水控制分析后,通过向升降装置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活动挡板进行升降运动。本发明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使得本发明坡地梯田固水装置不仅具有良好的固水、保水能力,且田埂安全可靠,不易发生安全事故。
-
公开(公告)号:CN114740168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228851.6
申请日:2022-03-08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nventor: 张耿杰 , 胡惠永 , 黄杏梅 , 郑宏刚 , 余建新 , 张川 , 刘淑霞 , 段青松 , 葛兴燕 , 郭晓飞 , 吴开贤 , 王豹 , 李成学 , 曾维军 , 廖丽君 , 张建生 , 李建华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微观生境改善的水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漂浮在目标水域上的无人自动检测船、综合水处理厂、无人机系统、分析管理装置。综合水处理厂将处理完毕的水经过多个排水通道排入目标水域不同水深的区域。所述分析管理装置包括:检测分析模块和巡检控制模块。检测分析模块接收无人机系统、无人自动检测船发回的数据,经过微观生境改善分析得到目标水域的水质调控方案。所述微观生境改善分析包括:根据水质检测数据,判断当前水体检测指标与目标指标之间的差距C,并计算得到Tn=K*eC。所述Tn为目标检测值对应的改善试剂用量,K为不同检测值对应的调整系数。本发明可以对水体的生态修复过程进行精准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380408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1643638.3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nventor: 张耿杰 , 胡惠永 , 黄杏梅 , 郑宏刚 , 余建新 , 张川 , 刘淑霞 , 段青松 , 葛兴燕 , 郭晓飞 , 吴开贤 , 王豹 , 李成学 , 曾维军 , 廖丽君 , 张建生 , 李建华
IPC: C02F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液力传送的内源生态修复装置,包括:设置在内源水池一侧的排水管,设置在排水管对侧的进水管,设置在排水管、进水管通道垂直方向且沿竖直设置的光栅装置,设置在装置内,或远程监控系统内,或远程移动端内的分析控制装置。所述排水管连通生态修复机构,并在内源水池和生态修复机构之间依次连接有淤泥分离装置。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通过遥控出水装置与内源水池连通。所述光栅装置包括:位于内源水池内且对向设置的发光矩阵板和用于接收发光矩阵板发出的矩阵光的光信号接收板。本发明可以减少非必要时的水体修复处理,并在必要时进行即时有效的修复处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