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99109A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2010025123.6
申请日:2020-01-1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6F30/20 , G06K9/62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划分岩体均质区与空间变异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计盒维数与聚类分析用于划分岩体均质区的耦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测窗采集实际岩体表面的迹线,绘制迹线图;(2)将迹线图划分至n个尺寸相同的网格中,以得到n个小迹线图;(3)计算所有小迹线图的计盒维数;(4)计算小迹线图中所有迹线的迹线角;(5)根据小迹线图计盒维数与迹线角,计算每个小迹线图与所有迹线图之间的形状差异度;(6)计算代表小迹线图的特征向量之间的夹角。(7)根据小迹线图的特征向量对小迹线图进行聚类分析。本发明对计盒维数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形状相似度,以更加适应均质区划分问题,弥补了计盒维数无法检测不连续面产状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0349264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519206.8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体离散裂隙网络领域,旨在提供一种根据刻画类矩形裂隙面表征精度选择描述模型的方法。包括步骤:获取矩形裂隙面;以等同面积的圆盘或椭圆盘模型表征裂隙面,求解等效面积的圆盘和椭圆盘的尺寸;定义表征精度指标Ira;计算圆盘模型刻画裂隙面的表征精度;计算椭圆盘模型刻画裂隙面的表征精度;确定限制表征精度;选择合适的表征模型。本发明创新地定义了一个表征精度指标,通过求解该指标得到不同模型刻画实际裂隙面的表征精度,并能够以此为基础选取合适的模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应用能够带来定量选取模拟裂隙面形状的好处。
-
公开(公告)号:CN109870376A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910108905.3
申请日:2019-02-0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石矿物力学参数测定和表征的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基于纳米压痕和数值模拟反演岩石矿物参数的方法。包括:在岩石表面选择不同矿物进行纳米压痕测试,获得不同矿物的荷载-位移曲线、弹性模量和硬度;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数值模型和构建数值试验方案,获得数值模拟数据用于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经训练和验证后,获得定量映射关系;通过优化搜索算法获得的最优解即为岩石矿物的力学参数。本发明借助数值模拟,将矿物的细观力学参数与纳米压痕试验数据联系起来,解决了岩石矿物参数表征的技术难题;能提高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快速、准确实现参数表征;成本低、操作简单,具有很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8709810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417844.4
申请日:2018-05-0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1N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12 , G01N2203/0019 , G01N2203/0044 , G01N2203/00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石地下开挖模拟试验领域,旨在提供一种气压卸载模拟岩石地下开挖的试验系统及方法。包括相互垂直的三个外部加载系统和一个位于试样空腔中的内部加载卸载系统;后者包括充气后呈圆柱形的薄膜气囊,薄膜气囊通过输气管连接空压机;所述X、Y或Z轴方向的任意一个螺旋调节丝杠具有中空管状结构,输气管贯穿装在该螺旋调节丝杠中;薄膜气囊未充气时能塞入试样空腔中,充气后即充满试样空腔以施加内部载荷;各外部加载系统中的测力传感器分别通过信号线接至计算机。本发明可以模拟任意断面形状的开挖,实现瞬时卸载或逐步分级卸载,真实模拟不同施工方法的实际开挖过程;能够模拟浅埋隧道的围岩塌方和深埋隧道高地应力条件下的岩爆。
-
公开(公告)号:CN105019920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510445899.2
申请日:2015-07-2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浅埋暗挖隧道地层变形试验系统领域,旨在提供一种浅埋暗挖隧道超前加固下的地层变形试验系统。该种浅埋暗挖隧道超前加固下的地层变形试验系统包括模型槽内部系统、驱动系统、外部监测系统,模型槽内部系统包括模型槽、隧道模型,隧道模型的主体用于布置在模型槽内,且模型槽内部的剩余空间用于分层填充土样,驱动系统采用电机实现,外部监测系统包括数字摄影相机、LVDT位移传感器。本发明能通过移动面板的后退模拟浅埋暗挖一个进尺下应力释放,通过地表沉降监测、轴力变化、后退速度和注浆管棚不同组合超前加固的设置来研究地表沉降规律和开挖面应力释放规律,进而优化开挖方式和加固参数,实现指导设计和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5288119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211063873.8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绍兴大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绍兴供电公司 , 绍兴建元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大兴电力承装分公司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承台式微型桩‑锚杆复合基础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微型桩‑锚杆基础和钢桁架承台,一个钢桁架承台固定在若干个微型桩‑锚杆基础上;微型桩‑锚杆基础包括微型桩、螺纹钢杆和注浆体,螺纹钢杆的下部与注浆体形成锚杆,螺纹钢杆的上部作为微型桩的一部分;施工步骤:钻孔;扩孔;置入螺纹钢杆;注入注浆体至扩孔底部;下放微型桩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安装钢桁架承台;有益效果:该复合基础结构简单、受力明确,能够作为山区上土下岩地层输电铁塔基础,可以轻型化、机械化、模块化施工;解决了单一基础承载力不足以及大型基础施工机械不能进场,工程造价高的问题;通过钢桁架承台将多个微型桩‑锚杆基础整合,可以提供较大的承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858628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625963.X
申请日:2023-05-30
Applicant: 绍兴大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绍兴供电公司
Inventor: 冯炳 , 朱玛 , 孙志浩 , 黄剑 , 吕庆 , 谢天祥 , 章伟德 , 赏炜 , 沈鉴 , 吕建军 , 李攀峰 , 周吉安 , 傅恒 , 章鑫 , 戴伟炎 , 傅振扬 , 谢婷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可见度和高强度透明黏土及其制备方法,预估透明黏土浆液体积后计算所需孔隙液体的各成分体积,配制孔隙液体后抽真空、加入气相二氧化硅后抽真空、分级加载进行固结排水、逐级卸载,得到高可见度和高强度透明黏土。本发明配制方法操作简便,易于实现;制成的透明黏土透明效果好,可见度可达10cm以上,可以满足扩大模型试验箱的需求,有效减小模型的边界效应;通过控制固结排水压力,使得透明黏土样的不排水抗剪强度最大可达到50kPa,可模拟实际工程中的大部分黏性土;可用于各类黏性土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可以通过理论公式计算配置透明土的与竖向应力有关的压缩模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486584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47931.5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概率分析的降雨型浅层滑坡预警方法,基于概率分析构建降雨型浅层滑坡的降雨I‑D阈值曲线,以此降雨I‑D阈值曲线实现降雨型浅层滑坡的预警。本发明不完全依赖于历史降雨数据统计,兼顾到降雨作用下斜坡的灾变机理、水文效应、地质环境条件的影响,进而实现不同区域的精准预警;可以实现小尺度区域或者“一坡一阈值”程度的精细化预警,降雨阈值相对精确,误报、错报率低;实现I‑D降雨阈值曲线下的动态预警,可以基于根据实时降雨数据动态、定量更新滑坡灾害的危险程度,通过反馈滑坡发生概率的大小有效体现滑坡危险性程度,并反映到预警等级。
-
公开(公告)号:CN115753338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34647.6
申请日:2022-11-1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绍兴大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输电铁塔锚索承台的复合承载力试验装置及方法,该方法包括一根主钢梁、加载梁反力墩、水平加载反力墩、千斤顶、钢压板、高强螺栓;两个加载梁反力墩以试验承台为中心对称设置,主钢梁的两端部分别放置在两个加载梁反力墩的上端;在主钢梁中间布置千斤顶,承台柱筋外露伸出承台柱顶面,并与钢压板通过高强螺栓连接,此千斤顶提供承台上拔力荷载;水平加载反力墩作为提供承台水平加载力的反力基础。本发明在加载时通过两个千斤顶同时成比例对承台施加上拔力和水平力,可以真实模拟锚索承台在实际环境中的受力情况,具有受力安全可靠、操作简洁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748749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276068.3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建德市博艺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 金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王凯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边坡绿化的植生系统及施工方法,包括若干配合的植生模块,对应植生模块设若干锚固件;对应锚固件与边坡配合有固定件;施工时制作植生模块,装配锚固件,填入植物种子或移栽植株幼苗;预处理边坡,定点放样,码放并拼接植生模块,以固定件将植生模块锚固于边坡;检查直至形成覆盖于坡面的固坡结构整体,完成。本发明运输方便,布置灵活,坡面适用性高,施工速度快,施工装备要求低,在场景中均能应用;无需现场进行播种或栽植,现场施工方便、高效,工期短、造价低;保水保肥性高;降低燃油的使用消耗,经济节能,更加生态环保。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