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0976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68641.4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监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煤矿冲击地压的预防监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监测装置、调节结构、清洁结构、固定结构、清理结构和驱动结构,调节结构的设置便于快速对监测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提高了调节速度,驱动结构驱动清洁结构对监测装置上接收传感器上灰尘进行清理,避免了灰尘粘附在接收传感器上对,检测效果造成影响,驱动结构驱动清理结构对接收传感器上的灰尘进行清理时,使清理结构对清洁结构上的灰尘进行清理,避免了灰尘粘附在清洁结构上影响下次清洁,固定结构的设置便于快速将监测装置与调节结构之间进行固定,提高了拆卸与安装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77933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210450383.7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累积微震响应的矿震风险区域预测方法,包括:首先确定待预测区域并采集该区域微震监测数据,通过构建巷道简化模型并计算巷道的PPV分布,进一步统计巷道累积PPV分布并确定危险阈值,根据巷道累积PPV响应次数分布预测矿震风险区域。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具有计算模型明确,普适性及可操作性强的优点,可有效预测冲击显现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378527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0512693.6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陕西长武亭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7 , G06N3/084 , G06N20/10 , G06F18/214 , G06F18/24 , G06N3/006 , G06N3/126 , G06T17/05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基于数值仿真和深度学习的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估方法,获取实际地质环境下的地层岩石实际参数;根据煤矿井下巷道附近的钻孔柱状图及实验确定的地层岩石参数建立二维地质模型;改变影响因素,并记录改变影响因素后巷道帮部形变量、加速度值及是否发生明显破坏情况,然后,将所提取的影响因素与巷道围岩动态响应特征作为标签,再将两者进行组合得到数据集,最后将所得到的多组数据集形成数据库;将数据集按照设定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并将训练集输入PSO‑BP神经网络和GA‑SVM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深度学习,得到基于数值模拟和深度学习的初步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价模型,随后利用验证集对初步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价模型进行调整验证,得到优化后的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价模型;进行稳定性评估。该方法能对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4814939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210453115.0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V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微震台网监测效果评估方法,包括:采集微震数据,建立数据库;对数据库的震源进行迭代聚类,获得已聚类的微震数据;基于已聚类的微震数据,计算平均微震完整性等级;基于平均微震完整性等级,评估不同微震台网监测效果。本发明涉及的微震台网监测效果评估方法可有效评估煤矿微震台网不断挪移过程中微震系统监测效果,为改善微震监测精度以及提高动力灾害预警准确率提供可靠支撑,为相关技术人员制定微震台网挪移及优化布置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54805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744251.4
申请日:2024-06-1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彬州城投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对称采空区下孤岛工作面顶板结构弱化方法,先确定工作面顶板上方坚硬岩层及其所处位置,并根据其位置确定层位类型;若存在高位顶板岩层,则判断是否进行高位顶板岩层弱化,并采用高位顶板岩层弱化方案进行弱化;若存在中位顶板岩层,则判断是否进行中位顶板岩层弱化,并采用中位顶板岩层弱化方案进行弱化;若存在低位顶板岩层,则判断是否进行低位顶板岩层弱化,并采用低位顶板弱化方案进行弱化。这种方式能大幅降低孤岛工作面上覆坚硬顶板强度,降低孤岛工作面受采空区影响的侧向支承压力,减弱顶板活动对工作面及巷道的动载扰动,从而大大降低孤岛工作面回采期间发生冲击危险的可能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78527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512693.6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陕西长武亭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7 , G06N3/084 , G06N20/10 , G06F18/214 , G06F18/24 , G06N3/006 , G06N3/126 , G06T17/05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基于数值仿真和深度学习的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估方法,获取实际地质环境下的地层岩石实际参数;根据煤矿井下巷道附近的钻孔柱状图及实验确定的地层岩石参数建立二维地质模型;改变影响因素,并记录改变影响因素后巷道帮部形变量、加速度值及是否发生明显破坏情况,然后,将所提取的影响因素与巷道围岩动态响应特征作为标签,再将两者进行组合得到数据集,最后将所得到的多组数据集形成数据库;将数据集按照设定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并将训练集输入PSO‑BP神经网络和GA‑SVM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深度学习,得到基于数值模拟和深度学习的初步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价模型,随后利用验证集对初步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价模型进行调整验证,得到优化后的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价模型;进行稳定性评估。该方法能对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692784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914482.0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RFID的锚杆或锚索自动化测报系统及方法,系统:位移传感器一安装在杆头的内部;应力测报垫板通过其中心的安装孔套设在杆尾的外部,其内部装配有应力传感器与RFID收发装置一;位移测报装置位于应力测报垫板靠外的一侧,且通过其中心的安装孔套设在杆尾的外部,其内部装配有位移传感器二与RFID收发装置二;球头形螺母位于锚杆或锚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裸露于巷道的一端。方法:获取锚杆或锚索的位移初始状态和应力初始状态;实时监测实际应力值和实际位移值,并分别与应力报警阈值和位移报警阈值进行比较,在失效后及时进行报警。该系统及方法能够通过无接触的方式进行锚杆或锚索的数据测报,可及时、准确地对锚杆或锚索使用状态进行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894346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916374.7
申请日:2023-07-24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8/2431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托顶煤巷道顶板围岩结构的分类方法,先根据待分类托顶煤巷道的顶煤厚度与锚杆及锚索间的支护形式,对托顶煤巷道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分类后的结果,将不同分类巷道的顶板锚固结构分为叠加梁‑拱型、组合梁‑拱型和组合拱三种类型,且设定厚煤梁的梁‑拱转换临界值,并将顶煤厚度与该临界值进行比较,根据不同顶煤厚度再进一步划分顶板结构力学模型,最后将确定的顶板结构力学模型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出当前顶板结构的极限承载强度。本发明能根据托顶煤巷道顶煤的厚度变化,对顶板结构进行分类,并确定分类后每种类型的顶板结构力学模型,从而有效提高对不同顶煤厚度的托顶煤巷道顶板结构进行力学分析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797092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66897.8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Q10/0639 , E21F15/00 , G06F16/2458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三类矿震要素判定的采空区填充效果检验方法,包括:获取未填充采空区的矿震要素,将所述未填充采空区的矿震要素作为初始指标;基于所述初始指标预设采空区填充效果检验级别评估阈值,并对各级评估阈值区间进行权重赋值;获取已填充采空区待测区域的矿震要素指标,基于所述待测区域的矿震要素指标,结合所述各级评估阈值的权重,评判采空区填充效果。本发明实现了对采空区填充效果检验的无损探测,保证了采空区填充效果检验的实时性、持续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279800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110727655.9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物理模型实验用锚固件紧固装置及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锚固件紧固装置它包含铝套固定组件(1)、固定杆A(2)、锚杆夹紧组件(3)、滑动升降装置(4)、弹簧A(5);铝套固定组件(1)和锚杆夹紧组件(3)套装在固定杆A(2)上并能沿固定杆A(2)滑动,弹簧A(5)套装在固定杆A(2)伸出锚杆夹紧组件(3)的一端上,弹簧A(5)产生一个迫使锚杆夹紧组件(3)移向铝套固定组件(1)的弹力。本发明解决了大比例锚杆、锚索支护实验模型中锚杆、锚索支护的紧固难题。具有安装方便,紧固方便、快速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