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64041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0905683.5
申请日:2021-08-09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力扰动模拟分析与控制系统,包括多种扰动发生设备、扰动治理设备、敏感设备和扰动教学系统,通过各个扰动发生设备可以产生相应的电力扰动,各个扰动治理设备在接入系统后可对电力扰动进行相应治理,而各个敏感设备可以在不同的系统状态进行模拟运行得到模拟结果,如无电力扰动、存在电力扰动或加入扰动治理设备进行治理等多种状态。本系统可以集电力扰动的产生、控制模拟、敏感设备响应模拟、扰动治理模拟,远程控制和检测教学功能于一体,实现电力扰动全面模拟,且与教学平台进行有效结合。
-
公开(公告)号:CN110412349B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910795655.5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基于插值DFT的同步相量数据次同步振荡参数辨识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获取实时高分辨率波形数据;步骤二、在主站获得同步相量Xr(m);步骤三、在矩形窗内对同步相量Xr(m)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操作,得离散傅里叶变换谱Fr(k);步骤四、确定次同步振荡幅度最大的频谱线km;步骤五、构造指标相量[k1,k2,k3,k4],引入二阶差分光谱的频谱Frs(ki),获得简化后的二阶差分比值R;步骤六、计算次同步振荡分量的频率fs和次同步振荡分量的阻尼系数αs的值;步骤七、对同步相量Xr(m)进行Hann窗口截取并执行离散傅里叶变换操作,反推得次同步振荡分量幅值As计算公式;通过本方法,能准确辨识次同步振荡分量的参数,利于缓解次同步振荡对系统稳定性和设备安全性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2688325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110084103.0
申请日:2021-01-21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阶段改进ITD算法的风电场次同步振荡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风电场的电压电流信号,并进行预处理;S2:利用二阶段改进ITD算法实时识别预处理后电压电流信号中的次同步振荡参数;S3:基于次同步振荡参数和次同步振荡决策条件,实时监测风电场的次同步振荡。使用本发明中的监测方法可以实时监测电网中的次同步振荡信号,具有算法简单轻便、计算量小、检测速度快、动态性能强、抗噪声能力强且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018812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870424.9
申请日:2020-08-26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风电场低次背景谐波放大风险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海上风电场系统中各部分的阻抗,并通过阻抗构建风力发电阻抗网络;设置母线位置关注点P,并以关注点P为基础,对风力发电阻抗网络进行简化;根据简化后的风力发电阻抗网络,获取关注点P对应的背景谐波放大系数 根据背景谐波放大系数 获取限值方程,并对限值方程求解,得到若干解;使用步骤S4中得到的解构建谐波放大风险评估图,并通过谐波放大风险评估图进行低次背景谐波放大风险评估,得到风电场系统的低次背景谐波放大风险评估结果。本发明实现了对海上风力发电系统是否面临谐波放大风险进行直观快速判断,并为海上风电场的设计规划提供有效帮助。
-
公开(公告)号:CN111969924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830604.4
申请日:2020-08-18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H02P23/14 , H02P23/20 , H02P29/024 , H02P29/028 , H02P29/032 , H02H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流接触器自适应动作控制方法,涉及电气智能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能够充分发挥电动机自身的故障穿越能力,使得交流接触器能根据故障类型、持续时间和负载转矩大小实现自适应动作;将离线计算与在线分析相结合,使得电压暂降下交流接触器能够做出迅速的响应,其既能够保障大部分电压暂降下的生产连续性,又能确保严重电压暂降下交流接触器能够及时跳开电机,确保电机的安全运行;所采用的是电机双笼转子模型,考虑了转子参数随转速的变化,能很好的表征感应电动机在失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动态行为;在自适应控制过程中,未破坏交流接触器的原有的结构和功能,仅需加装简单的电容类储能延时元件,经济效应显著,具有工程实用性。
-
-
-
公开(公告)号:CN11962331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510154534.8
申请日:2025-02-12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G06F30/27 , H02J3/38 , G06F30/18 , G06F17/11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残差神经网络的构网并网互联系统暂态吸引域构建方法,包括:S1、建立构网并网互联系统;S2、基于残差神经网络,构建构网并网互联系统的李雅普诺夫函数;S3、根据李雅普诺夫函数构建构网并网互联系统的暂态稳定吸引域,本申请能够建立异构系统的李雅普诺夫函数,并以此构建系统的暂态稳定吸引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441441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211155064.X
申请日:2022-09-21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振荡分量椭圆轨迹的次/超同步振荡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PMU数据样本,并计算其中振荡的频率;S2、根据所述振荡频率构建椭圆轨迹,得到椭圆轨迹特征值;S3、将所述椭圆轨迹特征值输入单隐层前馈神经网络,得到次/超同步振荡分类结果,完成次/超同步振荡的检测。本发明基于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广泛的同步向量测量装置的数据进行振荡类型检测的特点,将其从时域转化为频域,并利用振荡特有的椭圆轨迹特征,准确的对振荡类型进行了分类;采用了极限学习机智能算法,实现了振荡的实时检测与分类;鲁棒性强,在较强的噪声影响下,依然可达到较高的分类准确性,具有较大的实际工程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933830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334505.5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F16/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光热电站选址的发电潜力评估方法,涉及电气工程领域,该方法为通过对发电潜力评估发电潜力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得到第一区域评价结果;基于第一区域评价结果,利用预设标准,确定光热电站建设区域、光伏电站建设区域和区域理论最大发电量;基于光热电站建设区域和光伏电站建设区域,评估确定光伏电站建设区域的第二区域评价结果;对第一区域评价结果和第二区域评价结果进行加权分析,得出缓冲区内光伏光热联合发电潜力分析结果;基于区域理论最大发电量和光伏光热联合发电潜力分析结果,确定区域内的发电潜力评估结果。本发明解决了发电潜力难以评估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