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11573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789027.8
申请日:2022-07-06
申请人: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电碳排放量确定方法及系统,包括:根据机组瞬时燃料消耗量得到瞬时碳排放量;根据高背压的供热参数和正常背压的排汽参数,得到高背压供热蒸汽的可用能,并以此确定高背压供热蒸汽可用能的折算电功率;根据瞬时碳排放量、机组当前有功功率和折算电功率,得到机组高背压供热时的发电碳排放强度;根据瞬时碳排放量、机组当前有功功率和供热蒸汽流量,得到机组高背压供热时的供热碳排放强度。适用于机组高背压供热时发电碳排放量和供热碳排放量的计算,兼顾能量数量和质量,实现发电与供热碳排放量的分摊。
-
公开(公告)号:CN111222213B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010043491.3
申请日:2020-01-15
申请人: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18 , G06F30/20 , G06F113/14 , G06F119/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热力网络动态仿真方法及装置,属于综合能源服务技术领域。通过建立热力网络的水力工况模型和热力工况模型,在水力工况模型的管路特性方程中,将密度作为变量处理,体现了在热网介质温度变化的状态下,密度这一物性参数对水力工况的影响;在热力工况模型的能量方程中,将密度和比热容作为变量处理,体现在热网介质温度变化的状态下,密度和比热容这两个物性参数对热力工况的影响。本发明的水力工况模型和热力工况模型计算出的温度结果更接近实际温度,误差小,可靠性高;通过能量方程中作为变化量的比热容,充分考虑了热力管网输送能量过程中管网中存量工质的储能效果,可有效反应出热力管网能量输送过程中的动态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847295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445443.5
申请日:2024-04-12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日照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时间尺度的分布式光伏调控方法和调控装置,基于多时间尺度对分布式光伏进行分层分级调控,不仅增强了调控的时效性,且调控能力得到了改善,进而可以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调控方法包括:基于日前时间尺度确定所有分布式光伏集群的次日光伏出力调控目标容量。基于日内第一时间尺度分配所有分布式光伏集群的次日光伏出力调控目标容量,得到每个分布式光伏集群的调控目标容量。基于日内第二调控尺度和分布式光伏集群的调控目标容量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单元的出力进行调控。其中,日前时间尺度大于日内第一时间尺度,日内第一时间尺度大于日内第二时间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63894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92663.X
申请日:2023-12-11
申请人: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发明人: 关逸飞 , 程艳 , 孙树敏 , 于芃 , 刘军 , 王春义 , 邢家维 , 杨颂 , 张元鹏 , 袁森 , 王玥娇 , 袁帅 , 王士柏 , 李俊恩 , 徐征 , 王楠 , 刘奕元 , 周光奇 , 王成龙 , 孙立群 , 常万拯 , 王彦卓 , 李庆华
摘要: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双层电压协调优化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将源‑网“集群化”的概念应用于电力系统运行控制,通过分布式PV发电的集群化并网控制,有效缓解单个分布式PV电源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提升含高比例分布式电源主动配电网的控制效率,有效降低运算复杂度,提高对系统电压观测与控制的效率,并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既可以保证电压控制的经济性,又可以有效的简化电压优化控制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727348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189106.6
申请日:2023-09-15
申请人: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科 , 袁森 , 赵中华 , 丁涛 , 别朝红 , 周春生 , 张利孟 , 辛刚 , 庞向坤 , 杨兴森 , 董信光 , 白德盟 , 崔福兴 , 田春晓 , 曹硕 , 张徐东 , 段传俊 , 李思
IPC分类号: G06Q10/0637 , G06Q50/06
摘要: 一种储能资源增减碳作用量化评估方法、装置及介质,涉及储能资源碳排放计算领域,提出储能充电所承担的间接碳排放量一部分传导给电力用户另一部分由储能承担,明确了二氧化碳排放责任在储能和用户之间的转移关系。提出一种储能设备分别在不同时段充电后,所储电量平均碳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储能设备分别在不同时段放电时,所转移的间接碳排放量计算方法,储能放电受电用户的间接碳排放量计算公式,以及相应时段储能间接碳排放量计算方法,适用于储能增/减碳作用评价,对于明确储能增减碳量,引导储能更好的发挥减碳作用提供了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27326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21857.1
申请日:2023-09-21
申请人: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Q10/063 , G06Q40/04 , G06Q50/06 , G06Q50/2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修正电网碳排放因子的碳排放量核算方法、装置和介质,属于电网碳排放因子技术领域。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获取区域内的发电碳排放量和发电量、输入区域的发电碳排放量和发电量;计算区域电网的平均碳排放因子,根据平均碳排放因子核算企业用电产生的碳排放量。能够准确计算用电企业绿电交易后剩余购入电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避免当前新能源发电量被重复计算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968480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110351211.X
申请日:2021-03-31
申请人: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2J3/46
摘要: 本公开提出了基于机组负荷响应能力的风火电联合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得火电机组以及不同风速下风电机组的负荷响应能力以及调节范围大小;基于接收的总负荷指令,按上述获得的机组负荷响应能力比例进行电网负荷调度,以总负荷指令的最短调节时间为目标建立优化方程,计算得到每个机组得到的负荷指令;判断各机组的调节负荷大小是否满足机组最低限值以及是否在调节范围之内,做出适应调节,直到所有机组分配的调节负荷都在机组可调节范围内。充分考虑了风电机组出力的不确定性。风电机组的负荷响应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风速下风电机组的负荷响应能力以及调节范围各有不同。
-
公开(公告)号:CN113300404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110599924.8
申请日:2021-05-31
申请人: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属于分布式光伏控制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远控开关的分布式光伏群控群调系统及方法。其中,该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层,其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和智能远控开关,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分布式光伏数据并经智能远控开关传送至数据传输层;数据传输层,其用于按照预设优先级来筛选与当前网络环境相匹配的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群调平台,其用于基于分布式光伏数据进行光伏组件倾角计算、光伏系统运行状态预警及功率预测,并经数据传输层向分布式光伏系统下发相应的光伏组件倾角调整命令、状态预警提示或分布式光伏系统运行模式调控命令。
-
公开(公告)号:CN112003282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010886206.4
申请日:2020-08-28
申请人: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基于电网调峰能力预测新能源装机规模的方法,分析风电、光伏在区域内的消纳困难时期;并且分析风电、光伏消纳困难时期内的困难时段,该时段根据用电负荷与风电、光伏出力的差值进行确定,该差值越小,说明该时段其他电源的出力越小,电网调峰越困难;由此确定区域内除风电、光伏外其他电源结构组成及最小出力;并从风电和光伏两部分进行风电装机容量推算;对全网用电负荷、光伏出力、风电出力进行概率密度分析,推算光伏装机容量。本发明考虑到了不同电源类型的调峰能力,有效处理用电负荷的变化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276984B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010159604.6
申请日:2020-03-09
申请人: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明人: 韩英昆 , 石岩 , 王勇 , 孟瑜 , 李磊 , 高嵩 , 袁森 , 王昕 , 苗伟威 , 王蒙 , 庞向坤 , 孟祥荣 , 辛刚 , 于庆彬 , 颜庆 , 李元元 , 刘恩仁 , 孙萌萌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落地点近区电网一次调频分区协同控制的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实时监测特高压直流线路的运行状态信号,并发送至直流落点近区参与一次调频协同控制的单元机组;对直流落地点近区进行一次调频补偿区域划分;生成直流落点近区单元机组一次调频控制指令,进行分区控制。本发明有效提升了电网的一次调频能力,缩短了电网频率恢复时间,保障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