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50028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705553.6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深海海底贯入探杆的锥形开孔装置,包括钻杆、套筒、锥形开孔装置和传感器单元结构;套筒通过连接板与锥形开孔装置并联在一起;钻杆下端直径小于其上端的直径,上端与下端连接处为变径位置,钻杆可拆卸地穿设在套筒内;锥形开孔装置设有阻力支架和位于装置内部的数控模块,数控模块与操作人员的控制器通信连接,数控模块与阻力支架信号连接并控制阻力支架伸展或收放;传感器单元结构安装在锥形开孔装置上。本装置可以满足海底沉积物监测过程中贯入用的钻杆与传感器单元结构有效分离的功能,避免了现有钻杆与探测单元一体的探杆模式下,探杆回收后无法进行长期监测的问题,提升了贯入装置中钻杆的使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087060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072945.3
申请日:2023-02-07
Applicant: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测定低渗土体渗透系数的装置和方法,涉及海洋工程、地质工程和岩土工程领域实验室内测定低渗土体渗透率的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流体供给部分、套筒测定部分、流体采集部分和试验测试部分。相较于现有低渗土体的渗透系数测定设备,本装置有结构简单、携带轻便的特点,本装置所采用的亲水性多孔聚酯材料及其他部件使得本方法具有快捷省时、灵敏度高且测定准确的特点。进一步的,在此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套使用的测定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2833863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011644526.5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广东贝达海洋科学有限公司
IPC: G01C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洋孤立内波引起海表面高度变化的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获得浮标观测平台所在位置点的不同时间、不同层数的海流相对浮标观测平台的相对流速,对相对流速依次进行质量控制和去除背景海流信息,得到相对流速;步骤2:获得浮标观测平台的垂直加速度与水平加速度,根据水平加速度获得移动速度,将移动速度和相对流速进行叠加,得到真实的海流流速;步骤3:根据真实的海流流速判断是否出现内波,若出现内波,则继续执行,否则结束处理或跳转至步骤1;步骤4:对垂直加速度连续进行两次时间积分,得到海洋孤立内波发生时间段内引起的海表面高度变化。本发明可以较高精度的测量出孤立内波引起的海表面高度变化的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2683245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011645373.6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广东贝达海洋科学有限公司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1C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洋孤立内波预警强度校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获得浮标观测平台所在位置点的不同时间、不同层数的海流相对浮标观测平台的相对流速,对相对流速依次进行质量控制和去除背景海流信息,得到相对流速;步骤2:获得浮标观测平台的移动速度,将移动速度和相对流速进行叠加,得到真实的海流流速;步骤3:根据真实的海流流速判断是否出现内波,若出现内波,则继续执行,否则结束处理或跳转至步骤1;步骤4:对海流流速进行校正,输出校正后的海洋孤立内波信息,校正后的海洋孤立内波信息包括海洋孤立内波出现的时间、强度、深度和传播相速度。本发明可以排除仪器漂移引起的观测误差,提高孤立内波预警强度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655192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1024638.5
申请日:2021-09-02
Applicant: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 青岛圣蓝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电磁耦合传输锚系的甲烷监测节点装置和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浮标监测机构、锚体和设置在浮标监测机构和锚体之间的监测机构,监测机构包括若干节点装置和包塑钢缆,节点装置自浮标监测机构至锚体方向依次与包塑钢缆连接;包塑钢缆,节点装置和浮标监测机构之间进行通信;浮标监测机构,用于监测水面以及与外界进行通信。在本发明中,通过在浮标监测机构和锚体之间设置若干节点装置对目标海域水体进行分段监测,同时利用锚体固定节点装置的水中姿态并增强抗流性,以使得节点装置能够完成长期有效的监测工作,并通过包塑钢缆实现水下通信,再由浮标监测机构与外界进行通信。
-
公开(公告)号:CN113549544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827155.2
申请日:2021-07-21
Applicant: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底甲烷渗漏区原位微生物定期富集培养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一端设置有开口的采集舱、富集机构、固定机构、用于驱使开口处于开启和关闭其中一种状态的开关机构以及数据舱,采集舱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富集机构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液舱和若干注射器,固定液舱与采集舱连接,所述固定液舱的输出端通过注射器与富集机构连接,所述开关机构与所述开口连接,所述固定机构、开关机构和注射器均与数据舱连接。在本发明中,通过开关机构驱使开口打开,以使富集机构对海底的微生物进行富集,再由固定机构向富集机构中注射固定液,从而将微生物固定在富集机构中,再关闭开口,避免微生物固定后受到外界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2596060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242812.9
申请日:2020-11-09
Applicant: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洋原位立体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浮标、第一复合缆、主浮体、第二复合缆、海底接驳盒和电源,电源设置在浮标内,浮标位于海水表面,浮标内设置有第一监测设备,浮标通过第一复合缆与主浮体连接,主浮体位于距离海面预设深度位置处,第一复合缆上设置有配重块和浮力块,以使得第一复合缆形成至少包括第一拐点和第二拐点的弯曲形状,主浮体通过第二复合缆与海底接驳盒连接,主浮体上设置有第二监测设备,海底接驳盒上设置有第三监测设备,海底接驳盒固定设置在海底表面,电源用于供电。本发明兼顾了采集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无需进行设备回收即可获取相关监测数据,抗风浪流方面的可靠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284326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240659.6
申请日:2020-11-09
Applicant: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IPC: G01B2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海洋工程的海底变形监测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内部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容纳腔的壳体、用于盖合所述开口的盖体和用于检测海底变形的检测组件,容纳腔内设置有用于划分容纳腔空间的支架,盖体与壳体密封连接,检测组件包括用于供电的电源模块、用于与外界通信的通信模块、用于采集海底形变数据的采集模块和用于数据处理的控制模块,电源模块沿圆周方向分布在容纳腔中,通信模块与容纳腔侧壁连接,所述采集模块设置在容纳腔底部,控制模块通过支架与容纳腔连接,电源模块、通信模块和采集模块均与控制模块连接。在本发明中,通过密封抗压的装置内的检测组件对海底变形情况进行检测,以了解开展正常海洋工程作业对海底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9375286B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811071008.1
申请日:2018-09-12
Applicant: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气通量的自动测量装置及方法,所述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海水采样及溶解气体分离装置采集海水样品,并进行测量,获得所述海水样品中的气体的溶解含量;所述气体包括甲烷和/或二氧化碳;通过气象仪测量出海洋水面上方10m高度处的风速U10;通过温度测量装置和盐度测量装置,分别测量出海水的水温T和盐度;通过存储模块计算出对应的气体的施密特数Sc:通过存储模块计算出对应的气体在海气界面的交换速率k:通过控制器计算出对应的气体的海气通量F。本发明通过表层海水采样及溶解气体前置分离装置,不需要进行室内分析测试,提高了测量效率,测量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海气通量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389054A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910507259.8
申请日:2019-06-12
Applicant: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成都欧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海底沉积物大深度剖面孔隙水长期原位取样及分析方法,涉及海底沉积物孔隙水原位取样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包孔隙水的采集方法、孔隙水的分析方法、孔隙水的储存方法、以及孔隙水样品的回收方法,长期原位监测海底沉积物剖面中孔隙水地球化学参数的动态变化,还原甲烷渗漏通量变化下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甲烷氧化转换带(SMTZ)的深度变化区间,实时监测甲烷渗漏强度变化,预警水合物泄漏风险,估算甲烷碳循环通量,为水合物环境监测提供技术支撑;本发明可以实现长达6个月至1年的海底沉积物孔隙水的原位长期监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