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55192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1024638.5
申请日:2021-09-02
Applicant: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 青岛圣蓝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电磁耦合传输锚系的甲烷监测节点装置和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浮标监测机构、锚体和设置在浮标监测机构和锚体之间的监测机构,监测机构包括若干节点装置和包塑钢缆,节点装置自浮标监测机构至锚体方向依次与包塑钢缆连接;包塑钢缆,节点装置和浮标监测机构之间进行通信;浮标监测机构,用于监测水面以及与外界进行通信。在本发明中,通过在浮标监测机构和锚体之间设置若干节点装置对目标海域水体进行分段监测,同时利用锚体固定节点装置的水中姿态并增强抗流性,以使得节点装置能够完成长期有效的监测工作,并通过包塑钢缆实现水下通信,再由浮标监测机构与外界进行通信。
-
公开(公告)号:CN114431197B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066832.8
申请日:2022-01-20
Applicant: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底栖生物原位固定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若干固定机构和采集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内部有固定空腔的第一罐体、内部有限位空腔的保护组件和密封罐盖,第一罐体通过保护组件与密封罐盖连接,限位空腔中活动连接有第二罐体,所述第二罐体内部有弹性空腔,固定空腔通过弹性空腔与密封罐盖连接,所述保护组件的侧面沿圆周方向开设有施压窗口,所述采集机构包括采集组件和ROV主体,所述采集组件的输入端与ROV主体连接,所述采集组件的输出端通过施压窗口与第二罐体连接。在本发明中,通过采集组件对底栖生物进行识别以及采集到固定机构中,以使固定机构能够及时对底栖生物进行原位固定,避免底栖生物的遗传物质失去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31197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066832.8
申请日:2022-01-20
Applicant: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底栖生物原位固定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若干固定机构和采集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内部有固定空腔的第一罐体、内部有限位空腔的保护组件和密封罐盖,第一罐体通过保护组件与密封罐盖连接,限位空腔中活动连接有第二罐体,所述第二罐体内部有弹性空腔,固定空腔通过弹性空腔与密封罐盖连接,所述保护组件的侧面沿圆周方向开设有施压窗口,所述采集机构包括采集组件和ROV主体,所述采集组件的输入端与ROV主体连接,所述采集组件的输出端通过施压窗口与第二罐体连接。在本发明中,通过采集组件对底栖生物进行识别以及采集到固定机构中,以使固定机构能够及时对底栖生物进行原位固定,避免底栖生物的遗传物质失去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215986027U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22114492.5
申请日:2021-09-02
Applicant: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 青岛圣蓝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电磁耦合传输锚系的甲烷监测节点装置和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浮标监测机构、锚体和设置在浮标监测机构和锚体之间的监测机构,监测机构包括若干节点装置和包塑钢缆,节点装置自浮标监测机构至锚体方向依次与包塑钢缆连接;包塑钢缆,节点装置和浮标监测机构之间进行通信;浮标监测机构,用于监测水面以及与外界进行通信。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浮标监测机构和锚体之间设置若干节点装置对目标海域水体进行分段监测,同时利用锚体固定节点装置的水中姿态并增强抗流性,以使得节点装置能够完成长期有效的监测工作,并通过包塑钢缆实现水下通信,再由浮标监测机构与外界进行通信。
-
公开(公告)号:CN216674359U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20161503.7
申请日:2022-01-20
Applicant: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洋底栖生物原位固定机构,包括内部有固定空腔的第一罐体、内部有限位空腔的保护组件、密封罐盖和提拉组件,第一罐体通过保护组件与密封罐盖连接,密封罐盖与提拉组件连接,限位空腔中活动连接有第二罐体,第二罐体内部有弹性空腔,固定空腔通过弹性空腔与密封罐盖连接,保护组件的侧面沿圆周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施压窗口,施压窗口与限位空腔连通;所述施压窗口,用于向第二罐体传递压力;所述密封罐盖,用于驱使弹性空腔与外界处于连通和隔绝其中一种状态。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罐体活动连接在保护空腔中,以使得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之间可实现自由组合以及分离,减少取样以及清洗时间,提供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132465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0838577.9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深海冷泉区图像的拼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按照设定周期对多张待拼接的图像进行筛选,获取以按照获取时间排序的图像集合,所述拼接模块用于在图像集合中设置各个图像的保留区域以及各个图像的保留区域对应的匹配点,其中匹配点指示为相邻的两张图像中特征相同的点;根据所述保留区域以及各个图像的保留区域对应的匹配点,对图像集合中的图像依次拼接,由上可以实现通过设置各个图像的保留区域,该保留区域作为匹配点的选取区域,即能够在水下环境下利用图像集合以及各个图像的保留区域实现图像拼接的连贯,避免图片拼接的误匹配,以及在保留区域内选取匹配点,确保图像之间能够准确拼接且连续。
-
公开(公告)号:CN111781645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010570846.4
申请日:2020-06-18
Applicant: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北京东方联创地球物理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V1/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海底地层和初至波联合求取海洋地震子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选出两个工区作为当前工区;步骤2:进行预处理;步骤3:从预处理后的地震数据中得初至波频谱包络曲线;步骤4:将初至波频谱包络曲线进行叠合,从而得到频率校正因子;步骤5:获得当前工区的叠加反射段,进行互相关,得到相位校正因子;步骤6:将频率校正因子和相位校正因子进行组合,得到差异整形因子,进行匹配整形校正,得到海洋地震子波;步骤7:从剩余工区中,继续选出新的工区,重复步骤2‑步骤6,得到n个工区统一的海洋地震子波。本发明将求取的地震子波具有更多有效频带宽度,保留更多有效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7132465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310838577.9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深海冷泉区图像的拼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按照设定周期对多张待拼接的图像进行筛选,获取以按照获取时间排序的图像集合,所述拼接模块用于在图像集合中设置各个图像的保留区域以及各个图像的保留区域对应的匹配点,其中匹配点指示为相邻的两张图像中特征相同的点;根据所述保留区域以及各个图像的保留区域对应的匹配点,对图像集合中的图像依次拼接,由上可以实现通过设置各个图像的保留区域,该保留区域作为匹配点的选取区域,即能够在水下环境下利用图像集合以及各个图像的保留区域实现图像拼接的连贯,避免图片拼接的误匹配,以及在保留区域内选取匹配点,确保图像之间能够准确拼接且连续。
-
公开(公告)号:CN11996398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027210.8
申请日:2025-01-07
IPC: G06V20/05 , G06V10/764 , G06V10/30 , G06V10/7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波束水体羽状流三维目标提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多波束水体堆叠图中的水体羽状流目标影像确定目标范围;根据目标范围确定参考水体影像数据;对参考水体影像数据进行反向散射强度校正,得到校正水体数据;根据校正水体数据确定波束序列声强阈值;根据波束序列声强阈值对校正水体数据进行初步筛选,得到噪声下的二维图像数据;基于二维图像数据下水体羽状流目标,对多波束水体数据进行三维地理坐标计算,得到水体羽状流三维点云;对水体羽状流三维点云进行点云聚类,得到三维水体羽状流目标。该方法能够提高水体数据获取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水体羽状流目标提取的精细化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950028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705553.6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深海海底贯入探杆的锥形开孔装置,包括钻杆、套筒、锥形开孔装置和传感器单元结构;套筒通过连接板与锥形开孔装置并联在一起;钻杆下端直径小于其上端的直径,上端与下端连接处为变径位置,钻杆可拆卸地穿设在套筒内;锥形开孔装置设有阻力支架和位于装置内部的数控模块,数控模块与操作人员的控制器通信连接,数控模块与阻力支架信号连接并控制阻力支架伸展或收放;传感器单元结构安装在锥形开孔装置上。本装置可以满足海底沉积物监测过程中贯入用的钻杆与传感器单元结构有效分离的功能,避免了现有钻杆与探测单元一体的探杆模式下,探杆回收后无法进行长期监测的问题,提升了贯入装置中钻杆的使用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