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蓄电装置
    4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157805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202924.X

    申请日:2014-05-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H01M2/1077 B60L11/185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车辆受到后面碰撞时防止蓄电装置的线缆的损伤的车辆用蓄电装置。在车辆的车身后部搭载的封装电池(12)具备:电池模块(20);与电池模块连接的PCU(23);将电池模块及PCU(23)从前后夹着而保持并固定于车身的前部保持构件(15)及后部保持构件(16);以及经由支架(31)而安装在后部保持构件(16)的后表面上的冷却风扇(27)。支架(31)耐受前后方向的载荷的强度比后部保持构件(16)耐受前后方向的载荷的强度低,因此在后面碰撞的碰撞载荷施加于冷却风扇(27)时,支架(31)变形而吸收冲击,从而防止后部保持构件(16)的变形。由此,防止电池模块及PCU相互发生位置错动,从而能够防止将它们连接的线缆的断线。

    车辆用电源装置以及电池的冷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1340013A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申请号:CN200810130880.9

    申请日:2006-05-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其在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侧部车架(11)之间,偏靠车身左侧地载置收置电池的电池盒(18),并在电池盒(18)的车身右侧的端部,连接对电池进行冷却的冷却空气的进气导管(19)和排气导管(20),因此不仅能够用左右的侧部车架(11)保护电池盒免受侧面碰撞的冲击,而且能够将电池盒(18)的容积确保到最大限度,并能够确保配置进气导管(19)和排气导管(20)的空间。并且由于将电池盒(18)的左右两端部连接于左右的侧部车架(11),因此不仅能够将电池盒(18)坚固地载置于车身,而且也能够通过电池盒(18)提高左右侧部车架(11)的刚性。

    电池封装体
    4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042966U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021879341.8

    申请日:2020-09-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封装体,该电池封装体能够抑制因从排出阀排出的气体而使壳体损坏的情况。电池封装体具备电池和壳体。电池具有排出阀,该排出阀构成为将内部的气体向外部排出。壳体收容所述电池。壳体具有与所述排出阀对置的阀对置部和在所述阀对置部的周围设置的周围部。阀对置部的厚度大于周围部的厚度。

    蓄电装置
    4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498151U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220753249.X

    申请日:2022-03-31

    Abstract: 本新型的蓄电装置确保导管的前端部与罩盖之间的密封性,并且提升导管的前端部对插通孔的组装作业性。本新型的蓄电装置的壳体具有在上方开口的壳体主体、及安装于壳体主体的上部的罩盖21。电池模块储存于壳体内。可挠性导管80b在壳体内导入冷却用气体。在罩盖21设置插通孔23b,所述插通孔23b供导管80b的前端部70b自下而上地插通。导管80b的前端部70b具有:卡合部72,抵接于罩盖21的上表面而与罩盖21卡合;以及密封部77,抵接于罩盖21的下表面而将该下表面与导管80b之间密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