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79743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210136761.4
申请日:2022-02-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K1/04 , B60L58/26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6 , H01M10/65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冷却装置。该车辆用冷却装置具备:管道,其与配置于车辆的发热体连通;开口部,其设置于所述管道,位于配置在底板面板的上方的座椅中的座面部的下方,并且在车室开口;以及风扇,其向所述发热体供给从所述开口部吸入到所述管道的空气,所述开口部位于相对于座椅固定部中的车身前方侧的座椅固定部靠车身后方的位置,该座椅固定部在配置于比所述座面部的前端靠车身后方的状态下将所述座椅固定于所述底板面板。
-
公开(公告)号:CN104114396A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380007097.2
申请日:2013-01-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11/1883 , B60K1/04 , B60K8/00 , B60K2001/005 , B60K2001/0411 , B60K2015/0675 , B60L1/003 , B60L3/0007 , B60L11/18 , B60L11/1896 , B60L11/1898 , B60Y2306/01 , H01M8/00 , H01M8/04 , H01M8/04007 , H01M8/04089 , H01M8/10 , H01M8/2465 , H01M8/247 , H01M8/2483 , H01M2250/20 , Y02E60/50 , Y02T90/32 , Y02T90/34
Abstract: 燃料电池车辆(10)具备燃料电池堆(14)和用于将所述燃料电池堆(14)搭载于前机箱(12)的车身框架(16)。燃料电池堆(14)及框架构件(132)具有在车辆俯视下在车宽方向上重叠的部位,并且,所述燃料电池堆(14)的车辆前方向端部(14a)位于比所述框架构件(132)的车辆前方向端部(132a)靠车辆后方向的位置,另一方面,所述燃料电池堆(14)的车辆后方向端部(14b)位于比所述框架构件(132)的车辆后方向端部(132b)靠车辆前方向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4066609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380006280.0
申请日:2013-01-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5/067 , B60K1/04 , B60K11/04 , B60K2001/001 , B60K2001/005 , B60K2001/0411 , B60L11/1805 , B60L11/1892 , B60L11/1896 , B60L11/1898 , B60Y2306/01 , H01M8/2475 , H01M2250/20 , Y02E60/50 , Y02T90/32 , Y02T90/34
Abstract: 在燃料电池车辆(10)中,在前部箱室(12),从车辆行驶方向前方朝向后方依次配置有散热器(96)、壳体(16)的突起部位(71b)、燃料电池堆(14)的连结杆(28b)。第一端板(24a)及第二端板(24b)通过安装构件(84a、84b)直接固定于车架构件(86),所述车架构件(86)固定于车身车架(92)。外部载荷(F)从散热器(96)及壳体(16)的突起部位(71b)传递到第一端板(24a)及第二端板(24b)后经由侧车架(90)被传递到车身车架(92)。
-
公开(公告)号:CN110391370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1910310775.1
申请日:2019-04-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4 , H01M50/204 ,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572
Abstract: 避免具备两个维护插接器的蓄电池封装体的罩在无意中被打开。蓄电池封装体的罩通过特殊部件而固定于壳体,第一维护插接器具备取下特殊部件的特殊工具,第一维护插接器的一部分或对第一收纳部进行封闭的第一盖的一部分、与第二维护插接器的一部分或配置于第二收纳部与对第二收纳部进行封闭的第二盖之间的环状部件的一部分在重叠部重叠,在重叠部处,第一维护插接器的一部分或对第一收纳部进行封闭的第一盖的一部分位于第一维护插接器及第一盖的取下方向的里侧,因此若不拆下第二维护插接器则不能拆下第一维护插接器,因而,若不拆下第一维护插接器、第二维护插接器这两方则不能通过特殊工具从壳体拆下罩,从而确保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952493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410582.6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2/10 , H01M2/36 , H01M10/613 , H01M10/657 , B60L50/64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高电压部被浸水的车辆用电池单元。电池单元(60)具备:多个电池模块(61);电池冷却部(63);供给配管(65),其向电池冷却部(63)导入冷却介质;排出配管(66),其从电池冷却部(63)排出冷却介质;电压检测线(71),其从多个电池模块(61)延伸;电池控制装置(67),其与电压检测线(71)连接,且配置于多个电池模块(61)的上方;以及电池壳体(62),其收容它们。供给配管(65)及排出配管(66)配置于比电池单体端子(211)及多个电池模块(61)的输出端子(132)靠下方的位置,并且被配管罩(68)覆盖,电压检测线(71)配置于配管罩(68)的上方。
-
公开(公告)号:CN104066609B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380006280.0
申请日:2013-01-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5/067 , B60K1/04 , B60K11/04 , B60K2001/001 , B60K2001/005 , B60K2001/0411 , B60L11/1805 , B60L11/1892 , B60L11/1896 , B60L11/1898 , B60Y2306/01 , H01M8/2475 , H01M2250/20 , Y02E60/50 , Y02T90/32 , Y02T90/34
Abstract: 在燃料电池车辆中,在前部箱室,从车辆行驶方向前方朝向后方依次配置有散热器、壳体的突起部位、燃料电池堆的连结杆。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通过安装构件直接固定于车架构件,所述车架构件固定于车身车架。外部载荷从散热器及壳体的突起部位传递到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后经由侧车架被传递到车身车架。
-
公开(公告)号:CN111952493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0410582.6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60 , H01M10/613 , H01M10/657 , B60L50/64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高电压部被浸水的车辆用电池单元。电池单元(60)具备:多个电池模块(61);电池冷却部(63);供给配管(65),其向电池冷却部(63)导入冷却介质;排出配管(66),其从电池冷却部(63)排出冷却介质;电压检测线(71),其从多个电池模块(61)延伸;电池控制装置(67),其与电压检测线(71)连接,且配置于多个电池模块(61)的上方;以及电池壳体(62),其收容它们。供给配管(65)及排出配管(66)配置于比电池单体端子(211)及多个电池模块(61)的输出端子(132)靠下方的位置,并且被配管罩(68)覆盖,电压检测线(71)配置于配管罩(68)的上方。
-
公开(公告)号:CN115179743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136761.4
申请日:2022-02-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K1/04 , B60L58/26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6 , H01M10/65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冷却装置。该车辆用冷却装置具备:管道,其与配置于车辆的发热体连通;开口部,其设置于所述管道,位于配置在底板面板的上方的座椅中的座面部的下方,并且在车室开口;以及风扇,其向所述发热体供给从所述开口部吸入到所述管道的空气,所述开口部位于相对于座椅固定部中的车身前方侧的座椅固定部靠车身后方的位置,该座椅固定部在配置于比所述座面部的前端靠车身后方的状态下将所述座椅固定于所述底板面板。
-
公开(公告)号:CN110391370A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910310775.1
申请日:2019-04-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避免具备两个维护插接器的蓄电池封装体的罩在无意中被打开。蓄电池封装体的罩通过特殊部件而固定于壳体,第一维护插接器具备取下特殊部件的特殊工具,第一维护插接器的一部分或对第一收纳部进行封闭的第一盖的一部分、与第二维护插接器的一部分或配置于第二收纳部与对第二收纳部进行封闭的第二盖之间的环状部件的一部分在重叠部重叠,在重叠部处,第一维护插接器的一部分或对第一收纳部进行封闭的第一盖的一部分位于第一维护插接器及第一盖的取下方向的里侧,因此若不拆下第二维护插接器则不能拆下第一维护插接器,因而,若不拆下第一维护插接器、第二维护插接器这两方则不能通过特殊工具从壳体拆下罩,从而确保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114396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380007097.2
申请日:2013-01-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11/1883 , B60K1/04 , B60K8/00 , B60K2001/005 , B60K2001/0411 , B60K2015/0675 , B60L1/003 , B60L3/0007 , B60L11/18 , B60L11/1896 , B60L11/1898 , B60Y2306/01 , H01M8/00 , H01M8/04 , H01M8/04007 , H01M8/04089 , H01M8/10 , H01M8/2465 , H01M8/247 , H01M8/2483 , H01M2250/20 , Y02E60/50 , Y02T90/32 , Y02T90/34
Abstract: 燃料电池车辆(10)具备燃料电池堆(14)和用于将所述燃料电池堆(14)搭载于前机箱(12)的车身框架(16)。燃料电池堆(14)及框架构件(132)具有在车辆俯视下在车宽方向上重叠的部位,并且,所述燃料电池堆(14)的车辆前方向端部(14a)位于比所述框架构件(132)的车辆前方向端部(132a)靠车辆后方向的位置,另一方面,所述燃料电池堆(14)的车辆后方向端部(14b)位于比所述框架构件(132)的车辆后方向端部(132b)靠车辆前方向的位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