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引起耳蜗机械振动的光脉冲刺激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462731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430108.X

    申请日:2013-09-1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引起耳蜗机械振动的光脉冲刺激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语音信号采集装置、语音信号处理与编码装置、光脉冲输出控制装置、光脉冲输出装置。语音信号采集装置对声音信号进行采集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传送至语音信号处理与编码装置,语音信号处理与编码装置对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信号输出至光脉冲输出控制装置,光脉冲输出控制装置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输出用于驱动光脉冲输出装置输出光信号的驱动信号,光脉冲输出装置接收到驱动信号后输出光脉冲信号。本装置实现了对圆窗膜的非接触刺激,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机电装置长期往复运动可能引起的机械力学稳定性下降以及由此引起的系统可靠性降低等潜在风险。

    带药物缓释功能的植入式视网膜微刺激电极芯片

    公开(公告)号:CN102335065B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110213545.7

    申请日:2011-07-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药物缓释功能的植入式视网膜微刺激电极芯片,包括电极基底和微电极;各微电极以陈列形式分布在电极基底上并突出于电极基底的表面,所述电极基底上设有相邻分布的用于药物缓释的圆环形微沟槽,各微电极分别设于圆环形微沟槽的圆心;该圆环形微沟槽的表面涂敷有药物缓释涂层,该药物通过微沟槽在微电极向微电极芯片表面的生物组织释放。它以微电极基底作为平台携带药物,通过多聚物载体控制药物缓释时间,使药物释放,该药物能提高神经电刺激信号在电极-组织界面的传递效率,提高药物缓释方向性的控制。在电极基底上还设有条形微沟道与圆环形微沟槽连通,该条形微沟道内储存有待缓释的药物,可使药物储存量更大,延长其使用周期。

    一种硬脑膜外电刺激视皮层神经假体的调压固定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904776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220057.4

    申请日:2010-07-0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脑膜外电刺激视皮层神经假体的调压固定方法及装置,该装置由调压板、调压螺钉、立体定位架组成。调压板实现微电极阵列芯片与骨窗内硬脑膜之间的接口,通过调压螺钉可精细调节微电极阵列芯片与所植入的硬脑膜区域的压力,通过立体定位架的横梁调节支架及转接口的水平距离,以提高神经电刺激信号在硬脑膜等神经组织的有效传递、记录信号的有效性。该装置能有效地固定硬脑膜外电刺激视皮层假体,并且有效调节微电极阵列芯片与硬脑膜之间的压力,从而确保微电极阵列芯片刺激信号与记录电压信号的准确性、真实性及稳定性。

    一种微间距多层脉冲电场流动处理室

    公开(公告)号:CN102351281A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1110195886.6

    申请日:2011-07-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微间距多层脉冲电场流动处理室,它包括由多块金属平板电极和绝缘薄层组成的多个并联层状处理室腔室,绝缘薄层设于两金属平板电极之间,绝缘薄层需要特殊剪裁,使两金属平板电极中间形成流线型处理腔体,绝缘薄层厚度即电极距离,金属平板电极错开放置,两端分别由金属螺杆连接,起固定和导通作用,这样只需两末端的金属板与脉冲电源两极连接,采用多层微间距平板电极,可以减小脉冲电源制作成本,即不需要高压就可达到较高的场强,而且,电场分布均匀,减小了边缘效应,便于液体流通;该装置体积小,有利于脉冲电场处理技术进入民用领域。

    一种硬脑膜外电刺激视皮层神经假体的调压固定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904776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1010220057.4

    申请日:2010-07-0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脑膜外电刺激视皮层神经假体的调压固定方法及装置,该装置由调压板、调压螺钉、立体定位架组成。调压板实现微电极阵列芯片与骨窗内硬脑膜之间的接口,通过调压螺钉可精细调节微电极阵列芯片与所植入的硬脑膜区域的压力,通过立体定位架的横梁调节支架及转接口的水平距离,以提高神经电刺激信号在硬脑膜等神经组织的有效传递、记录信号的有效性。该装置能有效地固定硬脑膜外电刺激视皮层假体,并且有效调节微电极阵列芯片与硬脑膜之间的压力,从而确保微电极阵列芯片刺激信号与记录电压信号的准确性、真实性及稳定性。

    用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的高精度扫描成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000307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610095365.2

    申请日:2006-12-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55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角度型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传感器的小型高精度扫描成像装置,该扫描装置包括:控制部分、电机细分驱动、步进电机、增速箱和图像传感器。控制部分控制电机的运转,步进电机为增速箱提供动力输入。所说的增速箱是一个传动系统,根据角度型SPR光路原理,即反射光的运动速度是入射光的两倍,设计而成。增速箱采用三级传动完成设计,第一级:电机输入轴与小盘由一级涡轮蜗杆完成减速运动传递,减速比29∶1;第二级:一级直齿圆柱齿轮将小盘的运动传递到中间轴,速度大小保持不变;第三级:用一级直齿圆柱齿轮将中间轴的旋转运动传递到大盘,实现1∶2的增速。系统中大盘和小盘的转动方向一致,可以在电机的控制下实现正传和反转。装置扫描精度可达0.0001度。本装置体积小,重量轻,加工成本低,拆装方便。

    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神经束植入电极的无线供能及无线采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651369A

    公开(公告)日:2010-02-17

    申请号:CN200910190806.0

    申请日:2009-09-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神经束植入电极的无线供能及无线采集系统,包括体内植入电路装置和体外电路装置,体内植入电路装置包括2ASK调制装置的神经束复合电位采集电路、编码电路、2ASK调制电路,无线能量传输接收电路的整流电路、稳压电路,体内耦合线圈。无线能量传输接收电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工艺制造。体外电路装置包括2ASK解调电路,无线能量传输发射电路的射频振荡器、E类放大器,采用分离元件搭建的电路板,体外耦合线圈。本系统既实现了体内植入电路装置的无线供能,又同时实现了神经束植入电极记录到的神经束复合电位的无线传输;本系统可以用于动物在清醒状态下做躯体运动时外周神经系统的检测;由于采用VLSI技术制造无线供能芯片和无线采集系统,降低了系统的功耗。

    消化道定点释药胶囊体外定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0553558C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810069774.4

    申请日:2008-05-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消化道定点释药胶囊体外定位装置,由发射线圈、接收线圈及绝缘外壳组成的检测线圈固定在犬腹部,与犬幽门或回盲瓣处于同一平面。正弦波振荡器通过功率放大电路将正弦交流信号送入发射线圈,产生初级交变磁场。当胶囊通过幽门或回盲瓣时,胶囊内金属产生涡流形成了二次磁场,二次磁场将会在接收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该感应信号经放大、检波后再经过A/D转换后送入单片机,单片机识别采集到的信号的特征后,通过其I/O口输出高电平驱动报警电路发出声光警报。本发明利用线圈检测胶囊在磁场中的感应信号判断其是否通过了犬的幽门或回盲瓣,实现胶囊在犬消化道中的定位,使用方便,能可靠工作。

    基于绝缘体上硅结构的连续流细胞电融合芯片及其加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1368155A

    公开(公告)日:2009-02-18

    申请号:CN200810070334.0

    申请日:2008-09-1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3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绝缘体上硅结构的连续流细胞电融合芯片及其加工工艺,它由外壳、固定于外壳内的微电极阵列芯片、连通外壳内外的进出样导管和封装在外壳表面的硅玻璃片组成;所述微电极阵列芯片从下至上依次由硅质基底层、二氧化硅绝缘层、低阻硅电极层和二氧化硅保护膜构成,采用微加工技术在绝缘体上硅材料的低阻硅电极层上刻蚀凹槽至二氧化硅绝缘层形成微电极结构,外界电信号借助微通道的微尺度和排布,可在其内部形成足够强度的梯度电场,提高细胞电融合效率。同时,该芯片上构造的直线型微通道有助于细胞悬浮液的流动,尽可能低的降低细胞在流动过程中的黏附,开展连续流的细胞电融合实验,可近似于提供无限量的融合后细胞。

    一种微型药物释放装置
    5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38937C

    公开(公告)日:2008-12-03

    申请号:CN02128122.X

    申请日:2002-12-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型药物释放装置,它由具有生物相容性、带有药物释放端口、表面光滑的壳体,封装固定在壳体内一端区域的永久磁体、封装固定在壳体另一端区域中的电源磁控开关电路,以及封装固定在两区域间、腔室内盛药物、释放口被阀门封闭的微型泵所组成;优点是:体积微小方便吞服,表面光滑不损伤消化道,装置外壳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作,不能引起不良放应,使用更加安全,装置中永久磁体,可以由监视器准确测出微型药物释放置在体内的位置,通过触发控制装置,可以实现药物准确的在特定地点快释放。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