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34305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652309.3
申请日:2022-06-0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人在回路图神经网络在通话网络中识别诈骗用户的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属于通讯信息安全技术领域。获取用户信息以及用户之间的通话关系,将每一个用户作为通话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若两个用户之间存在通话关系,则在两个用户的节点之间建边。利用融合节点特征和边特征的图神经网络模型对通话网络进行建模,在建模过程中通过人在回路方法引导模型训练过程,结合通话网络中已知的节点类型完成训练,利用训练后的图神经网络模型得到通话网络中未知的节点类型;所述的节点类型包括正常用户和诈骗用户。本发明基于通话网络中诈骗分子的分布和特征特点,结合图神经网络技术和人在回路学习技术,实现精准预测通话网络中的诈骗分子。
-
公开(公告)号:CN114931362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655871.1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矩阵的跨患者的癫痫波检测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属于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领域。获取待检测片段的原始脑电信号数据,并在前后两侧拼接局部上下文参考、正常波形参考和全局近似发作波形参考,构建待检测片段的增广数据;提取增广数据的不同指标的特征,构成不同指标的差分矩阵,将所述的不同指标的差分矩阵拼接,得到待检测片段的合成差分矩阵;对待检测片段的合成差分矩阵进行迭代编码,对编码结果进行分类,得到待检测段是否是癫痫发作的检测结果。本发明通过利用癫痫脑波与正常脑波在斜率、振幅以及强度三个方面的差异以及三个重要的参考,结合差分操作和专用的卷积神经网络,实现了在SEEG数据上的癫痫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223628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110419006.2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降低催化剂的开发成本和开发周期的基于机器学习技术辅助金属氧化物SCR催化剂快速筛选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已知金属氧化物SCR催化剂的数据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初筛和归一化,将数据库内数据按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选择机器学习算法,利用训练集确定机器学习算法的超参数,基于训练集建立预测模型,采用交叉验证评估金属氧化物SCR催化剂活性预测模型的泛化能力,防止过拟合;采用测试集测试验证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并以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得出最佳金属氧化物SCR催化剂活性预测模型。本发明极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时间的损耗,是金属氧化物SCR催化剂设计和开发的强有力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14824549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526757.9
申请日:2022-05-1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H01M10/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元素回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从废旧锂离子电池选择性回收有价金属元素的方法,属于新能源锂电池及综合资源利用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锂电池放电与拆解;正负极活性物质与集流体剥离;材料研磨制粉;正负极材料湿球磨还原并纳米化;水浸选择性提锂;镍钴锰元素分离或直接制备正极材料几个步骤。机械化学法优先提锂后,形成的水浸残渣为纳米颗粒,后续镍钴锰等元素的回收可采用多种方法,兼容性高,且耗时短,能耗低。本发明通过机械化学法优先提锂并实现材料纳米化,既降低了整个回收流程中的能耗、缩短了操作时间,降低了操作难度,优化了锂电池有价金属回收流程,又达到了提高锂、镍、钴、锰回收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547296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09227.4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 浙江大学 , 八戒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IPC: G06F16/35 , G06F16/338 , G06K9/62 , G06F40/216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识别在线产品社区高价值用户创意的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从在线产品社区的创意文本和用户‑创意关系提取表征创意和用户属性的8个特征;S2、构建创意节点邻接矩阵;S3、引入图注意力神经网络,构造单个注意力机制,计算融合8个属性特征和邻接矩阵的注意力系数αij;S4、构造多层注意力机制,计算累加的融合8个特征和邻接矩阵的注意力系数α′ij;S5、构造卷积层,输出节点i的卷积层结果S6、通过Softmax函数(归一化指数函数)加权值输出节点i对应创意价值类别的概率Pi,n,得到创意节点i隶属创意价值类别;通过以上步骤,以用户提出的某创意文本为识别对象,输入算法模型参数,获得该创意文本所属创意价值类别及排序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875411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075494.6
申请日:2021-09-1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嫁接技术快速诱导茄科植物嵌合根的方法,本发明以茄科植物番茄和枸杞等为起始材料,通过嫁接技术诱导出含有番茄和枸杞等2种细胞的嵌合根。本发明是利用番茄与枸杞属间嫁接技术,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以及一定温度、湿度、光照等培养条件,诱导出具有2套基因组信息的番茄和枸杞有机根系,即嵌合根。嵌合根集合了2个物种的优良性状,嵌合根植株具有耐低温、抗性强、高产优质等优点。该方法可操作性强,简单高效,可提升番茄等茄科植物植株的根系活力,延长其生长周期,对我国茄科植物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意义重大。
-
公开(公告)号:CN113499856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510824.3
申请日:2021-05-1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电场多通道电除尘装置的智能协同控制系统与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电除尘器及其辅助设施、在线监测设备、智能算法服务器、在线控制设备、电源设备,所述智能算法服务器通过对象链接和嵌入过程控制服务与在线监测设备实现实时通讯,所述在线控制设备与智能算法服务器连接,根据智能算法服务器指令实施控制。本发明基于粒子群算法或蚁群算法等优化算法,对电除尘器电源参数进行智能控制,并提出了一种多电场多通道电除尘装置的智能协同控制方法,在保证系统的运行电压向优化设定值移动的同时,系统出口浓度稳定达标,降低电除尘器电耗,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9471930B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1811325806.2
申请日:2018-11-08
Applicant: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IPC: G06F16/332 , G06F16/9535 , G06F40/30 , G06K9/62 , G06N3/08 , G06T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用户情感的情绪板界面设计方法,包括步骤:1)通过文本分析法确定最能代表用户情感需求的相关情感语义词汇作为原生词;2)通过机器学习和文本分析法根据原生词得出视觉映射和动作映射的分析词;3)利用网络根据分析词收集相应图像;4)通过聚类分析法根据图像得出纹理、色彩、操作动效等设计要素;5)依据提取出的配色方案、图案元素等设计元素进行设计界面的色彩、图标、构图等设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综合利用情绪板方法、大数据和文本分析技术、多种图像数据处理方法,帮助设计师特别是缺乏经验的新手设计师,在app界面设计过程中,更快、更准确地迎合用户的情感需求,并提高获取设计元素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501458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011263254.4
申请日:2020-11-1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苄基季铵盐低共熔溶剂选择性萃取分离废催化剂浸出液中钼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苄基季铵盐低共熔溶剂合成:将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按摩尔比1~4:1混合,在30~80℃条件下搅拌混合均匀,搅拌时间10~60分钟,将反应后样品抽真空干燥,得到低共熔溶剂;(2)钼的萃取分离:将萃取有机相与待处理的废催化剂浸出液充分混合反应,反应后分相反萃得到钼产品。本发明萃取分离中,在含钼的酸性浸出液中加入含低共熔溶剂的萃取有机相,将两相充分混合反应,反应后分相得到负载有机相;分相反萃后实现了钼与其他金属离子的高效分离,从而提高了萃取的选择性及钼的纯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537023B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010403960.8
申请日:2020-05-1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业园区大气污染物扩散模拟与溯源方法。一种工业园区大气污染物扩散模拟与溯源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基于多点位污染物组分分析及浓度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排放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并计算动态排放源强;(2)基于高斯烟羽扩散理论和烟团扩散理论构建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根据实时气象数据计算排放源的污染物扩散分布特性,并预测敏感点污染物浓度;(3)模拟计算工业园区厂界距离内低层建筑物对气流运动的影响,确定排放源污染物的传输路径,对敏感点污染物进行溯源分析。本发明综合了高斯扩散、烟团扩散和计算流体力学理论,解决了工业园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溯源难的问题,实现了工业园区环境空气质量的有效监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