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45098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210021518.8
申请日:2022-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CO2捕集吸收剂分解抑制及高效减污的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在保证高效脱碳的前提下,从抑制吸收剂分解逃逸和逃逸吸收剂高效捕集回收两个角度,提出了CO2捕集吸收剂分解抑制及高效减污的方法并建立整套吸收及处理系统。本发明采用预洗涤除杂、吸收及解吸过程精密温度调控、级后水洗除雾、循环吸收液除杂、荷电强化的气溶胶凝并长大与静电脱除等多元手段,以低损耗、高效率为寻优目标,在CO2高效捕集的同时,降低吸收剂损耗,抑制二次污染,有效利用系统余热,实现CO2捕集清洁、长效技术推广;也为进一步优化烟气净化系统布局,缩短烟气处理流程,开展CO2及其他污染物协同脱除打下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4712989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235430.6
申请日:2022-03-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成本高效的污染物与CO2协同吸收‑解吸解耦方法,建立了不同工况下的污染物与CO2协同吸收‑解吸解耦控制优化模型,以低成本高效获得高纯度液态污染物和CO2为寻优目标,构造自适应罚函数将有约束优化问题的求解转变成无约束优化问题,实现参数的实时、精确、稳定控制;辅以烟气预洗涤降温、多级中间冷却和塔顶除雾等手段,实现污染物和CO2的高效捕集。本发明吸收过程与解吸过程解耦,进行各级温度‑pH‑液气比与富液流量‑解吸温度的协同调控,实现高效低能耗污染物和CO2的协同捕集‑再生‑浓缩,降低了现有烟气净化系统与碳捕集系统分离运行的高昂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699883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431144.7
申请日:2022-04-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剂协同外场强化二氧化碳低能耗解吸系统及方法,吸收CO2后的富液经富液输送泵输运,与解吸后经贫液输送泵输运的贫液在贫富液换热器进行换热升温;升温后的富液进入解吸塔内,再生后的贫液经微波再沸器汽化后为解吸塔内的富液提供解吸能量,经微波再沸器汽化后的贫液与富液采用逆向接触,接触区域自上至下依次为带有超声波强化区的填料区、带有超声波强化区的催化区;解吸完的气混物经气液冷却器冷却和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后的液体继续注入解吸塔循环;降低了40%以上的能耗。本发明在催化剂协同超声波场/微波电磁场等外场作用下实现了二氧化碳低能耗解吸。
-
公开(公告)号:CN117128499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311101016.7
申请日:2023-08-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燃烧调控与负荷分配的智能化减污降碳方法及应用,包括数据处理层、多机组负荷分配与运行优化层和单机组锅炉多目标燃烧优化层;所述数据处理层、多机组负荷分配与运行优化层和单机组锅炉多目标燃烧优化层以模块的形式内嵌于电站信息系统中;提出以经济性为目标的多源燃料掺烧机组负荷分配与运行优化方法,解决污泥干化‑蒸汽分配等多源燃料掺烧热电机组关键生产流程的运行优化难题;基于机理分析‑优化模型构建‑闭环仿真验证‑参数调整的创新思路,实现多变燃料/负荷下单机组节能增效协同源头减污降碳。实际应用表明,在变负荷/煤质扰动等复杂工况下燃料节省可达20%以上,度电煤耗和NOx原始生成浓度最高分别降低9g/kWh和120mg/m3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7128499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101016.7
申请日:2023-08-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燃烧调控与负荷分配的智能化减污降碳方法及应用,包括数据处理层、多机组负荷分配与运行优化层和单机组锅炉多目标燃烧优化层;所述数据处理层、多机组负荷分配与运行优化层和单机组锅炉多目标燃烧优化层以模块的形式内嵌于电站信息系统中;提出以经济性为目标的多源燃料掺烧机组负荷分配与运行优化方法,解决污泥干化‑蒸汽分配等多源燃料掺烧热电机组关键生产流程的运行优化难题;基于机理分析‑优化模型构建‑闭环仿真验证‑参数调整的创新思路,实现多变燃料/负荷下单机组节能增效协同源头减污降碳。实际应用表明,在变负荷/煤质扰动等复杂工况下燃料节省可达20%以上,度电煤耗和NOx原始生成浓度最高分别降低9g/kWh和120mg/m3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5853793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33396.4
申请日:2022-12-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脱硫过程参数精准预测的循环泵智能调控方法,基于脱硫过程机理的与数据驱动相结合的SO2浓度预测模型,通过优化循环泵在不同工况下的配置,采用循环泵智能调控策略实时控制循环泵优化运行。本发明基于SO2吸收机理的数值模型以及传质单元数的模型,构建出口SO2浓度预测机理模型,并采用智能寻优算法,利用历史运行数据对关键参数进行辨识与修正,从而构建机理与数据融合的出口SO2浓度预测模型,使其在实现秒级计算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精度和较高的可解释性,满足优化调控的需要;本发明基于循环泵实际运行需求,调整了优化目标值,实现了循环泵的实时优化控制,降低循环泵优化运行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752058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541933.2
申请日:2022-12-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熔盐与相变储热材料耦合的高效混合储热及能量转换系统,其包括熔盐储罐、吸热端换热装置和放热端换热装置,吸热端换热装置接通熔盐储罐;放热端换热装置接通熔盐储罐,熔盐储罐内堆叠安装有若干层相变点温度不同的相变材料,若干层相变材料的相变点温度沿储能时高温熔盐流动的方向逐渐降低。本发明采用相变材料与熔盐耦合的方式储热,相变材料按相变点温度渐变的方式匹配换热流体(熔盐)温度变化趋势进行相变模块布置,保证熔盐储罐内温度的均匀性,使传热介质温度稳定,且相比与传统熔盐显热储热,本系统体积可减小30%~40%。
-
公开(公告)号:CN114712989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0235430.6
申请日:2022-03-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成本高效的污染物与CO2协同吸收‑解吸解耦方法,建立了不同工况下的污染物与CO2协同吸收‑解吸解耦控制优化模型,以低成本高效获得高纯度液态污染物和CO2为寻优目标,构造自适应罚函数将有约束优化问题的求解转变成无约束优化问题,实现参数的实时、精确、稳定控制;辅以烟气预洗涤降温、多级中间冷却和塔顶除雾等手段,实现污染物和CO2的高效捕集。本发明吸收过程与解吸过程解耦,进行各级温度‑pH‑液气比与富液流量‑解吸温度的协同调控,实现高效低能耗污染物和CO2的协同捕集‑再生‑浓缩,降低了现有烟气净化系统与碳捕集系统分离运行的高昂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854037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310845541.3
申请日:2023-07-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甲醇重整耦合高效膜分离的紧凑型船舶碳捕集系统方法及应用,采用甲醇水溶液作为原料,并通过重整、重整产物分离、氢气燃烧等工序,为船舶提供推进动力;通过甲醇水蒸汽重整制备氢燃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压储氢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对分离出的二氧化碳进行压缩液化储存,实现了高效碳捕集;利用排放的烟气余热,为甲醇水蒸气重整和燃料预热提供热量,实现能量的综合利用。本发明实现了船舶在不需要储存和运输氢气的情况下利用氢能,解决了限制氢燃料动力系统发展的加注问题;具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对化石燃料依赖以及提高船舶能源利用效率等优点,有助于推动船舶行业向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
公开(公告)号:CN11685403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45541.3
申请日:2023-07-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甲醇重整耦合高效膜分离的紧凑型船舶碳捕集系统方法及应用,采用甲醇水溶液作为原料,并通过重整、重整产物分离、氢气燃烧等工序,为船舶提供推进动力;通过甲醇水蒸汽重整制备氢燃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压储氢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对分离出的二氧化碳进行压缩液化储存,实现了高效碳捕集;利用排放的烟气余热,为甲醇水蒸气重整和燃料预热提供热量,实现能量的综合利用。本发明实现了船舶在不需要储存和运输氢气的情况下利用氢能,解决了限制氢燃料动力系统发展的加注问题;具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对化石燃料依赖以及提高船舶能源利用效率等优点,有助于推动船舶行业向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