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54813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66367.3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合物理信息的页岩层理孔隙网络模型构建方法,涉及油气开发中一般的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获取页岩SEM‑MAPs图像,重构各纹层的类型数字岩心。采用SNOW分别提取各纹层类型数字岩心的PNM,获取不同纹层的平均配位数、平均孔径分布和平均喉道长度。对PNM进行预处理。采用copy库的decopy()函数和for循环,对PNM进行条状拼接。饼状拼接和层理拼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页岩层理孔隙网络模型不能同时兼顾精度和速度,且存在计算量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171665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310960751.7
申请日:2023-08-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6F18/2415 , G06F18/213 , G06F18/214 , G06F18/21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N3/047 , G06N3/048 , G06N3/084 , E21B47/00 ,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试井曲线流动阶段识别方法。本发明基于油气井的流动阶段和油藏条件建立试井曲线流动阶段划分标准,用于确定试井曲线样本各流动阶段的子类别,生成流动阶段组合类型标签,对各试井曲线样本进行预处理后构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再基于CNN‑LSTM网络构建试井曲线流动阶段识别模型,先利用训练集训练试井曲线流动阶段识别模型进行流动阶段识别,再利用验证集验证训练后试井曲线流动阶段识别模型的流动阶段识别效果,待试井曲线流动阶段识别模型达到预设的识别效果后,利用试井曲线流动阶段识别模型识别划分测试集中训练样本,得到试井曲线的流动阶段组合类型识别结果,实现了对试井曲线流动阶段的快速识别和精确划分。
-
公开(公告)号:CN112014294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010954513.1
申请日:2020-09-11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油沥青质引起的岩石渗透率损害定量评价装置及其应用,属于石油开采的实验设备技术领域,装置包括恒速恒压微量泵、高压地层油容器、高压煤油容器、岩心夹持器、过滤器和真空泵,其中;所述恒速恒压微量泵分别连接高压地层油容器和高压煤油容器一端,高压地层油容器另一端通过回压阀a与岩心夹持器的入口相连,高压煤油容器另一端连接至岩心夹持器的入口,岩心夹持器出口分别连接过滤器和真空泵,过滤器连接至回压阀b,回压阀a和岩心夹持器均连接手摇泵a,回压阀b连接手摇泵b,本发明能够测量地层温度条件下,原油沥青质析出引起的岩石渗透率的变化量,沥青质在岩心内部的吸附量,为评估沥青质沉积造成的稠油油藏储层损害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772358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410172456.X
申请日:2024-02-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流体的性质测定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温高压可视化流体PVT性质测定装置,包括筒体,筒体内部具有容腔,容腔的容积可变;筒体上嵌设有透视窗,透视窗为多个,多个透视窗沿着筒体的轴向排布,且沿着筒体的轴向依次交替分布在筒体相对的两侧,相邻且分设在筒体相对两侧的两个透视窗中,上方的透视窗的底部与下方的透视窗的顶部相重叠。本发明中每个小尺寸的透视窗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那么也就具有较稳定的密封性。本发明中的测定装置可适应高温高压的环境,那么就可以在不缩小容腔容积的情况下对待测流体进行高温高压PVT性质测定。其次,由于本发明中上下相邻的两个透视窗存在视野重合区,因此可实现全域观测,无视野盲区。
-
公开(公告)号:CN117152373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34157.0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6T17/05 , G06T3/4038 , G06V20/64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475 , G06N3/09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裂缝的岩心级孔隙网络模型构建方法,涉及油气开发中一般的图像处理技术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扫描获得砂岩CT图像,对图像进行分割,得到训练集。重构基质数字岩心I,并基于此数字岩心提取基质孔隙网络模型。截取页岩CT扫描图像,经SNOW算法提取得到裂缝性孔隙网络模型。对数字岩心进行切片,将切片序列合成,得到岩心尺度的裂缝性数字岩心III。采用SNOW算法提取数字岩心III的孔隙网络模型,该孔隙网络模型即为裂缝性岩心级孔隙网络模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克服现有技术中岩心级孔隙网络模型构建方法不能同时(56)对比文件杨永飞;刘夫贵;姚军;宋华军;王民.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页岩三维数字岩芯构建.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10卷(第5期),第73-83页.Bingke Li,Xin Nie,Jianchao Cai,Xueqing Zhou,Chenchen Wang,Denglin Han.U-Net model for multi-component digitalrock modeling of shales based on CT andQEMSCAN images.Journal of Petroleum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22,第216卷第1-14页.姜黎明;刘宁静;孙建孟;屈乐;崔利凯;郭英才.利用CT图像与压汞核磁共振构建高精度三维数字岩心.测井技术.2016,(第4期),第22-25页.
-
公开(公告)号:CN11715237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434157.0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6T17/05 , G06T3/40 , G06V20/64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475 , G06N3/09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裂缝的岩心级孔隙网络模型构建方法,涉及油气开发中一般的图像处理技术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扫描获得砂岩CT图像,对图像进行分割,得到训练集。重构基质数字岩心I,并基于此数字岩心提取基质孔隙网络模型。截取页岩CT扫描图像,经SNOW算法提取得到裂缝性孔隙网络模型。对数字岩心进行切片,将切片序列合成,得到岩心尺度的裂缝性数字岩心III。采用SNOW算法提取数字岩心III的孔隙网络模型,该孔隙网络模型即为裂缝性岩心级孔隙网络模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克服现有技术中岩心级孔隙网络模型构建方法不能同时兼具岩心级孔隙量的统计信息和裂缝的表征,以及存在计算量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8453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647412.3
申请日:2023-06-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油与孔隙壁面相互作用能的数据库智能构建方法,属于数据库构建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分子动力学计算方法,获取页岩油藏纳米孔隙中代表性流体与代表性孔隙壁面的相互作用能数据;量化流体和孔隙壁面特征参数,形成神经网络模型原始数据;基于生成对抗网络构建GAN数据增强模型;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建立页岩油藏纳米孔隙中流体与孔隙壁面相互作用能预测模型;基于预测模型,对GAN数据增强模型没有覆盖的区域进行数据补全,构建完整的相互作用能数据库,并建立可视化软件系统。本发明用于构建页岩油藏纳米孔隙中复杂流体组分与多类型孔隙壁面相互作用能数据库,大幅降低相互作用理论模拟计算的昂贵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793782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545553.4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种类深地矿藏原位改质机理模拟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岩样夹持器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岩芯夹持器内设置有被第一密封层包裹的岩心样品,岩心样品表面设有波导杆和温度探头,与声发射监测采集系统和温度伺服系统相连接,岩心样品的轴向设有轴压加载模块、周向设有围压施加模块,轴压加载模块和围压施加模块均与压力伺服系统相连接,用于向岩心样品施加轴压和围压,岩心样品顶端通过进气管与气化剂供应模块相连接,底端通过出气管与合成气检测处理模块和尾气处理装置依次连接,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分别连接温度伺服系统、压力伺服系统、声发射监测采集系统和红外组分检测装置,实现了对煤炭地下气化和页岩油原位改质的真实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6690811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973567.6
申请日:2023-08-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磁式换向增压射流实现岩石切槽的实验装置及方法,属于石油钻井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电磁换向增压射流结构、岩石旋转支撑结构;电磁换向增压射流结构包括增压器、供水系统、射流系统;增压器包括增压缸、活塞组件;活塞组件将增压缸内的空间分隔为第一增压区域、第二增压区域,第二增压区域内设置柱塞杆,柱塞杆与增压缸的相应端部进行密封滑动配合;岩石旋转支撑结构包括岩石夹持结构以及驱动机构。本发明能够通过电磁换向增压射流结构的高压射流实现岩石切槽,获取相关的实验室测试数据,这些实验数据可为电磁式换向井下增压装置的研制以及提高深部油气资源的开采效率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6342815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530584.2
申请日:2023-05-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页岩孔隙空间的多尺度孔隙网络模型构建方法,属于油气开发中一般的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基于二值化CT图像采用多点统计法重构低分辨率数字岩心,利用SNOW算法提取表征微裂缝和无机孔隙的孔隙网络模型I;基于二值化SEM‑MAP的不同区域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法重构多个不同的高分辨率数字岩心,利用最大球法提取表征有机孔隙网络的孔隙网络模型II;计算得到有机质占整体页岩图像的比例;将多个不同的孔隙网络模型II添加至孔隙网络模型I中,最终形成表征多尺度孔隙网络模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多尺度孔隙网络模型构建方法均不能表征真实页岩储层的多尺度特性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