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组分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58316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910679145.1

    申请日:2019-07-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组分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包括a.将水性环氧树脂和乳化沥青混合制得乳化沥青A;b.将固化剂和热沥青混合均匀后再乳化,制得沥青颗粒中包含有固化剂的乳化沥青B;c.将乳化沥青A和乳化沥青B混合均匀制得单组分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本发明将固化剂隐藏于沥青胶乳颗粒中,避免了储存期乳液中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提高了储存稳定性;有利于应用的便利性,便于施工环节的监控,提高质量稳定性;油性固化剂在水中无扩散损失,使得乳液成膜后环氧树脂固化彻底,提升成膜固化后的性能,并降低了固化剂的损耗,提高固化效率。所制备的沥青乳液适用于各类土木建筑工程、防水与防腐等防护工程作为结构材料及功能性材料。

    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30801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678552.0

    申请日:2019-07-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环氧树脂与加热的基质沥青混合后按常规沥青乳化方法乳化;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只需经过一次乳化加工过程,即可获得环氧改性乳化沥青,不需要单独对环氧树脂进行水性化加工,减少了加工工序;其二,环氧树脂加热至130℃左右时,具有极低的粘度,有利于环氧树脂在沥青中的均匀分散,因此环氧树脂的添加可将热沥青粘度降低,便于乳化实施,并可有效减小乳胶粒粒径,有利于乳液的储存稳定、成膜均匀性以及拌和过程对集料的均匀裹覆;其三,单个的乳胶粒中是沥青与环氧的混合物,乳胶粒破乳过程是同时发生的,使得破乳成膜后环氧树脂在沥青种能够均匀分布,提升改性效果,可获得更优异的性能。

    用于热拌沥青的直投式环氧改性料、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22044A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811571730.1

    申请日:2018-1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热拌沥青的直投式负载改性料,将改性剂吸附负载于多孔无机粉末中形成负载改性料粉末;通过载体负载改性剂的方式形成的改性料直接投放于热拌沥青,不需要环氧和沥青的预先混合,也不需改变沥青的拌和工艺,简化了环氧改性沥青的施工工艺,通过这种方式也扩大了环氧树脂种类及固化剂体系的适用性,只要在热拌和温度下不分解、不挥发的任何环氧树脂及固化剂均可用于沥青改性;利用负载的改性料可通过投料的时间与步骤控制环氧的固化过程,扩大改性沥青的工艺窗口,提高环氧沥青的施工可控性,在节省施工费用的同时,进一步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与此同时也改善环氧树脂在沥青中的分散均匀性。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32670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310250399.4

    申请日:2013-06-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将石墨原料采用机械作用和氧化反应相结合的方式制备氧化石墨烯,包括将氧化剂和石墨原料混合后采用机械作用制备氧化石墨烯;将石墨原料进行机械作用的同时加入氧化剂制备氧化石墨烯;将石墨原料进行机械作用后加入氧化剂进行氧化反应制备氧化石墨烯;本发明摒弃了化学氧化法所需的强酸及强氧化剂,大幅减少副产物及杂质的引入,便于分离提纯并减少了工艺步骤;缩短了机械球磨法的处理时间、降低了能量消耗,并较大幅度提高产率。本发明通过两种方法的结合,可在最短的时间内一步制得氧化石墨烯,收率20%以上,时间所得氧化石墨烯无需超声即可在16000转/min离心条件下稳定悬浮,具有快捷、简便、环保、高效的特点。

    一种抑烟复合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14860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10150033.X

    申请日:2013-04-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3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烟复合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的材料组成与比例为:70号A级基质沥青92.3%,膨胀石墨1%,SBS 4402改性剂2.7%,环氧大豆油4%;本发明结合我国高速公路路面尤其是长大隧道沥青路面实际,针对高性能热拌沥青沥青路面施工中烟雾抑制与阻燃技术问题,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高温条件下改性沥青烟雾产生及抑烟阻燃机理,开发基于热拌改性沥青及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性能、环保型复合抑烟沥青,在确保沥青路面路用性能和质量的条件下,减少高温时沥青烟雾和有害气体的排放,降低路面发生火灾时沥青混合料燃烧的危险程度,促进公路建设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高掺量工业废料建筑保温隔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55547C

    公开(公告)日:2009-01-28

    申请号:CN200710078449.X

    申请日:2007-04-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新型高掺量工业废料建筑保温隔热材料,由胶凝材料和泡沫材料混合构成,其中:发泡材料每立方米(m3)含水5.4~5.5升、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9~0.95公斤、三乙醇胺0.9~0.95升;每立方米发泡材料与150~450公斤的胶凝材料及0.3~0.45倍胶凝材料重量的水混合。本发明还涉及制备所述保温隔热材料的方法。本发明为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提出了新的方法,而且获得的保温隔热材料的隔热性能和强度均满足和超过建筑使用要求,而且使用中没有有机类保温材料的二次白色污染问题。

    新型高掺量工业废料建筑保温隔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45642A

    公开(公告)日:2007-10-03

    申请号:CN200710078449.X

    申请日:2007-04-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新型高掺量工业废料建筑保温隔热材料,由胶凝材料和泡沫材料混合构成,其中:发泡材料每立方米(m3)含水5.4~5.5升、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9~0.95公斤、三乙醇胺0.9~0.95升;每立方米发泡材料与150~450公斤的胶凝材料及0.3~0.45倍胶凝材料重量的水混合。本发明还涉及制备所述保温隔热材料的方法。本发明为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提出了新的方法,而且获得的保温隔热材料的隔热性能和强度均满足和超过建筑使用要求,而且使用中没有有机类保温材料的二次白色污染问题。

    基于SFM三维重建的水泥基增材制造产品收缩性检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88765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02514.6

    申请日:2024-1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FM三维重建的水泥基增材制造产品收缩性检测方法及装置,包括步骤S1:基于对极几何约束条件采集水泥基增材制造收缩产品的特征图像;S2:批量化处理特征图像,仅保留特征图像的特征因子;S3:通过SFM匹配特征因子,重建水泥基增材制造收缩产品的三维结构,得到三维重建模型;S4:按照水泥基增材制造收缩产品的实际参数,对三维重建模型进行校正,并将校正后的三维重建模型导出为点云文件格式的点云模型;S5:对点云模型做预处理;S6:采用M3C2算法对经预处理后的点云模型与水泥基增材制造原始成型产品点云模型进行对比,计算两组模型之间的所有点距差值,然后根据点距差值确定水泥基增材制造收缩产品的收缩性。

    一种负载型再生沥青混合料复合再生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3826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792340.2

    申请日:2024-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型再生沥青混合料复合再生剂,所述复合再生剂由多孔载体和负载于载体孔道内的再生剂构成,所述多孔载体与再生剂的质量比为5:1,再生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糠醛抽出油90‑110份、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5‑10份、三乙氧基硅烷2‑6份、三维多孔材料4‑10份、渗透剂3‑8份、甲苯‑2,4‑二异氰酸酯20‑30份、端羟基聚丁二烯10‑20份、增塑剂5‑12份、增黏剂5‑10份;将再生剂负载于多孔载体得孔道内,不但能提高沥青胶浆抗变形能力,且还能有效提高沥青的抗老化性能,而再生剂能提高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稳定性以及水稳定性,并能提升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和声吸性能,同时节约经济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