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加卸载全过程的软岩蠕变本构模型的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15574B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510387574.3

    申请日:2015-07-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加卸载全过程的软岩蠕变本构模型的建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一个单向弹簧元件与一个虎克体弹簧、一个Kelvin体按任意次序串联,组成变异广义Kelvin蠕变本构模型;根据粘弹性与弹性相应性原理,基于所建立模型的本构关系,建立圆形刚性承压板载荷条件下承压板下岩体表面的蠕变方程;进行加卸载圆形刚性承压板法现场岩体载荷蠕变试验,基于试验数据,采用解析法和曲线拟合法确定模型参数。根据本方法建立的蠕变本构模型可以描述加载呈衰减蠕变、卸载存在残余变形的软岩加卸载全过程蠕变,对于工程区不同部位分别处于加、卸载应力状态,或者在不同阶段分别处于加、卸载应力状态的工程软岩,基于该模型的长期变形分析更加准确。

    岩体结构面现场水力耦合直剪试验结构装置及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96290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048698.X

    申请日:2016-1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体结构面现场水力耦合直剪试验结构装置,包括筒式钢结构高水压试验舱、传力钢板、扁平千斤顶、用于安装试验岩体的剪切盒、位于剪切盒两侧且固定在筒式钢结构高水压试验舱底部的两个反力支撑钢板、固定在筒式钢结构高水压试验舱顶部内侧上的第一传立柱、固定在第一传立柱底部与剪切盒顶部之间的试验舱内竖向千斤顶、顶端与试验室顶面连接的第二传立柱、设置在筒式钢结构高水压试验舱顶部外侧与第二传立柱底端之间的舱外反力千斤顶;筒式钢结构高水压试验舱外还设有法向荷载控制系统、差异式油压倍增器、剪切荷载控制系统;本发明不受试验部位与时间的限制,能够保证准确真实地测定水下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指标。

    一种测量结构面起伏形态的注塑成型模具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90636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010503626.X

    申请日:2020-06-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量结构面起伏形态的注塑成型模具及方法,该成型模具包括锚固在工程岩体内的固定支杆、将工程岩体待测量起伏形态的表面罩住的框型件、设于框型件且用于向框型件内注入注塑材料的连通管、用于密封框型件底部与工程岩体之间间隙的密封垫座、以及一端转动设于固定支杆、另一端与框型件接触的反力臂杆和限位臂杆,反力臂杆与框型件的顶面接触,限位臂杆与框型件的侧面接触,反力臂杆和所述限位臂杆用于将所述框型件挤压固定于工程岩体待测量起伏形态的表面,注塑材料由连通管注入框型件内凝固后即含结构面起伏信息。本发明不受工程现场条件制约,可在现场制作含结构面起伏信息的成型塑件,可利用注塑材料表征结构面起伏形态的信息。

    一种岩质地基爆破开挖分层回弹变形测量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54996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010149786.9

    申请日:2020-0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岩质地基爆破开挖分层回弹变形测量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多点位移计、观测电缆、圆柱塞体、护管、取线器、测孔,测孔贯穿地基开挖层伸入地基岩体,多点位移计与观测电缆连接且安装在测孔下部的地基岩体中,圆柱塞体外侧设有护管,圆柱塞体采用小分段组成,上下无连接填充护管直到测孔孔口,多点位移计上的仪器电缆与观测电缆的一端连接,观测电缆的另一端与最下段圆柱塞体的下端头连接,取线器用于地基开挖层每分层爆破开挖完成后,将圆柱塞体取出,使得与最下段圆柱塞体连接的观测电缆与读数仪连接。本发明能直接测量地基开挖层爆破开挖中不同深度地基岩体的回弹变形,也能对上部结构施工中不同深度地基岩体的沉降变形进行观测。

    一种悬索桥钟罩式锚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93098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1910951925.7

    申请日:2019-10-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悬索桥钟罩式锚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钟罩式锚碇结构包括后锚室、钟罩式锚体、锚索、锚索转向管、锚索分管、锚索洞、鞍室、散索鞍和主缆;在桥位区开挖施工洞进入锚固区,开挖后锚室和锚体室,从锚体曲面体中心区域至后锚面预埋环向对称、均匀分层布置的锚索转向管,在锚索转向管的弯曲段四周安装环形箍筋;在锚体曲面体至鞍室之间开挖锚索洞,锚索洞中安装多根与锚索转向管连接的锚索分管;主缆索股在鞍室穿过散索鞍后用锚固连接器与锚索连接,锚索穿过锚索分管、锚索转向管至后锚室,在后锚面锚固锚体上。本发明增大了锚体端部承载面积,扩大了岩体承载的范围,大幅提高了锚碇承载力,减少洞挖量和混凝土量,降低工程造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