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30846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603458.X
申请日:2024-05-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近渐绿木霉及其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属于植物病害防治技术领域,该近渐绿木霉菌(Trichodermaparaviridescens)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41126。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近渐绿木霉或包含该近渐绿木霉的广谱抗菌剂在抑制植物病原菌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近渐绿木霉对马尾松枯梢病菌松色二孢及植物其他常见病原菌拮抗作用显著,对环境友好无污染,为多种植物病害防治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新途径,在植物病害生防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本发明提供的近渐绿木霉培养简单、易保存、抑菌谱广泛,便于工业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606745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310551184.X
申请日:2023-0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木腐菌复合菌剂及其在防治松材线虫病中的应用。本发明从多种木腐菌复合菌剂组合中筛选发现由红缘拟层孔菌与栉褶孔菌的组合完全抑制了松材线虫的繁殖;木块分解作用试验发现,将该复合菌剂对于红松木块的腐蚀率显著高于其它的菌剂组合,且能够有效杀灭伐桩内松材线虫并高效分解伐桩。本发明所提供的由桦褶孔菌和红缘拟层孔菌组成的木腐菌复合菌剂能够应用于防治松材线虫病。本发明的由桦褶孔菌和红缘拟层孔菌组成的木腐菌复合菌剂对于木块有较高腐蚀率,能够高效分解伐桩,在分解伐桩的同时杀灭松材线虫病疫木伐桩内松材线虫,具有高效、无任何污染、快速简捷等优点,在防治松材线虫病疫木伐桩内松材线虫或侵染源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925925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310551185.4
申请日:2023-0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白腐菌与褐腐菌复合菌剂及其在防治松材线虫病中的应用,属于松材线虫病的生物防治领域。所述复合菌剂由囊孔附毛菌和绵腐卧孔菌组成。本发明提供的由囊孔附毛菌和绵腐卧孔菌组成的木腐菌复合菌剂对于木块有较高的腐蚀率,能够高效分解伐桩,在分解伐桩的同时有效杀灭伐桩内松材线虫,具有高效、无任何污染、快速简捷等优点,在防治松材线虫病疫木伐桩内残存的松材线虫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297385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01624.8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北京市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市应急管理考试中心、北京市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事务中心)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IPC: G06Q10/0635 , G06Q10/04 , G06F18/2431 , G06Q50/26 , G01W1/02 , G08B17/00 , G08B3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火险天气指数和表层可燃物湿度的火灾风险分级方法,涉及灾害预警系统领域。该基于火险天气指数和表层可燃物湿度的火灾风险分级方法,包括气象数据、可燃物数据的采集与获取,通过国家、地方及林区火险监测站,自动采集气象数据,同时通过林区火险自动监测站,自动采集可燃物相关数据,历史森林火灾数据、历史卫星火点数据、地理信息、林业资源勘查数据通过公开途径、定向采购或有关部门发布获取。实现了“乡镇级”“24小时级”森林火灾形势分析研判,时间尺度上,可以实现临近、短期、中期和长期预报,空间尺度上,分别对应公里级、乡镇级、区级和市级分析研判。
-
公开(公告)号:CN118094162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481000.1
申请日:2024-04-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保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考虑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不足导致的生态修复关键区域不稳定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提升生态系统修复的效率。同时,利用电路理论增强了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的科学性,使之更为准确,且能够在点、线、面上综合展现,有助于推动当前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解决了规划难以落地的问题。此外,在电路理论使用过程中,引入关键的景观指数确定生态廊道宽度,在实践中避免了过高的保护成本,但实现了能够有效地修复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602297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0578966.2
申请日:2023-05-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化茉莉酸甲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领域。将所述茉莉酸甲酯负载于纳米介孔二氧化硅上,得到纳米化茉莉酸甲酯;所述茉莉酸甲酯在纳米介孔二氧化硅上的负载量为6.5~8.8%,为质量百分含量;所述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的比表面积为1103.65m2/g,孔容为0.689cm3/g,孔径为2.45nm,粒径为100nm。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纳米化茉莉酸甲酯可有效地诱导杨树产生抗虫性,可解决茉莉酸甲酯水溶性差、挥发性强、持效期短等技术难题,实现利用纳米化的茉莉酸甲酯诱导杨树对美国白蛾低龄幼虫的抗虫性,弥补美国白蛾低龄幼虫期防治的技术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7196158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453686.5
申请日:2023-11-03
IPC: G06Q10/063 , G06F16/29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PS数据的东方白鹳幼鸟时期划分方法,其包括:步骤1,获取东方白鹳巢号对应巢中每只幼鸟的GPS数据;步骤2,将GPS数据中不符合条件的数据去除,每一数据作为一个轨迹点;步骤3,计算同一东方白鹳巢号对应巢中每只幼鸟的每一轨迹点分别到幼鸟所住巢的离巢距离;步骤4,确定每只幼鸟在各关键时期的开始时间,以获得每只幼鸟对应的初步的东方白鹳幼鸟时期划分结果;步骤5,获取同一东方白鹳巢号对应巢中每两只幼鸟在同日的活动区重合度随时间变化的信息;步骤6,对每只幼鸟对应的初步的东方白鹳幼鸟时期划分结果进行调整。本发明属于时空数据挖掘与处理技术领域,用于获得每只东方白鹳的幼鸟时期划分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71707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720324.8
申请日:2023-12-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赤松梢斑螟生物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赤松梢斑螟性引诱剂、诱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首次成功鉴定了赤松梢斑螟性信息素组分,包括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顺‑9,反‑11‑十四碳二烯乙酸酯、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并基于上述性信息素组合物通过大量林间生测试验开发出赤松梢斑螟性引诱剂和诱芯,结合诱捕器能有效诱杀赤松梢斑螟雄蛾,可用于赤松梢斑螟虫情测报和绿色防控,避免或减少施用化学农药,从而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764600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684672.4
申请日:2023-12-08
IPC: C12N15/113 , C12N15/11 , C12Q1/686 , A01N57/16 , A01P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靶向白蜡窄吉丁Srp54K基因的dsRNA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dsRNA能高效沉默白蜡窄吉丁Srp54K基因,注射后第2天Srp54K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降低了97.93%,随着时间的增加,dsRNA沉默效果持续存在,能够导致白蜡窄吉丁生长发育受到限制,影响成虫进一步活动和繁育,最终达到防治的效果,为绿色防治林业害虫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764600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676099.2
申请日:2023-12-08
IPC: C12N15/113 , C12N15/11 , C12Q1/686 , A01N57/16 , A01P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靶向白蜡窄吉丁Pros β6基因的dsRNA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dsRNA能高效沉默白蜡窄吉丁Pros β6基因,注射后第3天Pros β6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降低了89.69%,随着时间的增加,dsRNA沉默效果持续存在,能够导致白蜡窄吉丁生长发育受到限制,影响成虫进一步活动和繁育,最终达到防治的效果,为绿色防治林业害虫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技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