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削工具
    5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414772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880002530.6

    申请日:2018-01-16

    Abstract: 一种铣削工具包括:具有围绕中心轴线形成的外周面的主体;具有前刀面、后刀面以及由前刀面和后刀面之间的棱线构成的切削刃的切削刀具;以及用于将切削刀具附接至主体的螺钉。外周面设有刀具附接部,切削刀具附接在刀具附接部上。刀具附接部由与外周面相连的第一支承面以及与第一支承面相连的第二支承面限定且具有平坦部,平坦部设有被螺钉插入的螺孔。切削刃由包含立方氮化硼和/或多晶金刚石的烧结材料形成。在垂直于中心轴线的横截面的背景下,第一方向是螺孔的延伸方向。第二方向正交于第二支承面的平坦部且是朝向主体的内部的方向。由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形成为锐角的第一角度。

    硬质合金、包含该硬质合金的切削工具以及硬质合金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13302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980050018.3

    申请日:2019-08-08

    Abstract: 一种硬质合金,包含第二硬质相颗粒,该第二硬质相颗粒各自包含含有Ti和Nb的碳氮化物,其中各第二硬质相颗粒包括芯部,芯部由以Ti1‑X‑ZNbXMZC1‑YNY表示的复合碳氮化物构成,M表示选自由V、Cr和Mo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杂质元素,X表示范围为0.1以上0.2以下的数值,Y表示范围为0.3以上至0.6以下的数值,Z表示范围为0以上至0.02以下的数值,并且在以1500倍的放大倍率将硬质合金的任意截面成像而获得的电子显微镜图像中,在通过沿纵向方向连续布置7个各自由各边为8μm的正方形构成的单位区域并且沿横向方向连续布置10个单位区域从而设置总共70个单位区域的情况下,当通过计数各单位区域中芯部的数量来计算总共70个单位区域中的芯部的总数,并且计算各单位区域中的芯部的数量相对于上述总数的百分比时,其中该百分比小于0.43%或大于2.43%的单位区域的数量为10个以下。

    切削工具
    5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399898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80002618.5

    申请日:2020-02-27

    Abstract: 一种切削工具包括:主体部,其由硬质合金构成;以及前端部,其由无粘合剂的立方氮化硼多晶体构成,前端部接合到主体部。在沿主体部的旋转轴线的轴向上,主体部具有第一端部及与第一端部相反的第二端部。前端部具有颈部和刀刃部,颈部从第二端部沿轴向突出,刀刃部与颈部相连,刀刃部在轴向上位于相对于颈部远离第二端部的位置处。在轴向上,颈部具有位于刀刃部侧的第三端部及与第三端部相反的第四端部。刀刃部包括位于刀刃部的外周处的切削刃。在第四端部处,颈部的在与轴向正交的截面中的截面面积大于切削刃的外接圆的面积,当沿轴向从前端部侧在正视图中观察时,外接圆以旋转轴线为中心。前端部的在轴向上的长度大于外接圆的直径。

    表面被覆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61073B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711019997.5

    申请日:2013-1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改善的稳定性和更长的使用寿命的表面被覆部件。该表面被覆部件包括基体以及在其表面上形成的硬质覆膜。该硬质覆膜由至少一层形成,并且所述层中的至少一层包含硬质颗粒,所述硬质颗粒包括第一单元层和第二单元层交替层叠的多层结构。第一单元层包含第一化合物,其包含选自在日本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族元素、第五族元素、第六族元素和Al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元素,以及选自B、C、N和O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第二单元层包含第二化合物,其包含选自在日本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族元素、第五族元素、第六族元素和Al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元素,以及选自B、C、N和O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元素。

    切削刀具
    6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023014B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780072654.7

    申请日:2017-11-30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切削刀具设置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侧表面和切削刃。第一表面具有与切削刃续接的前刀面。切削刃具有拐角切削刃、平切削刃和主切削刃。前刀面具有与平切削刃续接的第一前刀面部、与主切削刃续接的第二前刀面部以及与拐角切削刃续接并且位于第一前刀面部与第二前刀面部之间的第三前刀面部。前刀面设置有高差部。高差部由升高表面、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构成。升高表面从第一区域升起并且与第二区域续接。主切削刃包括第一主切削刃部、第二主切削刃部以及与拐角切削刃续接的第三主切削刃部。第一主切削刃部在第一边界部处与第三主切削刃部续接,从第一边界部升起,并且在第二边界部处与第二主切削刃部续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