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6415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01404.4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风能蓄热储能控制设备系统及其能量匹配计算方法,方法包括步骤:利用光伏组串和/或风力发电机进行发电;将电力用于基础蓄能系统进行蓄热,所述基础蓄能系统的顶部接触建筑的地面板向建筑内部空间放热;基础蓄能系统将热量传递给建筑地面并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供暖;计算建筑内部空间供暖所需的电能与光伏组串和/或风力发电机所产生总电能的关系以确定用电方案。本发明提供了适用于建筑的太阳能、风能蓄热储能的能量匹配计算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83659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01279.7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体蓄能热循环一体化系统及控制方法,其一体化系统包括:可再生能源产能模块、能源智能控制模块、支护蓄能模块、腔体热循环模块。能源智能控制模块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并对电能进行自动分配;基础蓄能模块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并大量储存,通过腔体热循环模块传递循环至建筑结构体中,进而将建筑结构体作为冷热交换机构调节建筑内部空间的热环境。本发明利用建筑物质实体蓄能量大的特点,进行建筑结构体和建筑围护体一体化蓄能,以构件本体空腔作为传热系统,在不增加空调等设备的情况下,实现了全建筑空间环境调控,能充分消纳不稳定可再生能源,可提升安全性,降低不稳定可再生能源对电网的冲击,避免大量弃电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8375267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509769.X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4C2/288 , E04C2/30 , E04C2/38 , E04B1/80 , E04F13/075 , B33Y10/00 , B33Y80/00 , B28B1/24 , B28B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HPC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墙板及其生产方法,包括UHPC板和由UHPC板组成的腔体,所述腔体通过UHPC中间板分隔成两个保温腔体,所述保温腔体通过结构肋板分隔成若干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保温材料层。本发明提供一种既能作为结构受力,又具有隔热保温性能,且能作为装饰用的UHPC预制外墙板;通过UHPC材料与保温腔体的结合,提升了墙板的保温性能,降低墙板重量;通过喷射养护一体化生产线解决了UHPC成型的过程中的高流动性和快速硬化的问题,将肋板、UHPC板和UHPC中间板作为墙板的整体受力结构,减少了UHPC的用量,平衡其应用过程中的造价过高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762071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0913485.7
申请日:2017-09-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C5/0604 , E04B1/1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钢筋笼结构、浇筑结构体及结构体施工方法,其中预制钢筋笼结构包括柱笼体、梁笼体以及板体,所述柱笼体包括竖筋以及与竖筋固连的柱箍筋,所述梁笼体包括横筋以及与横筋固连的梁箍筋,所述板体由至少两块预制板拼合而成,每块预制板包括预制板体以及与预制板体一体成型的板笼体;所述板体连接在所述梁笼体上,所述梁笼体连接在所述柱笼体上。本发明钢筋笼结构采用钢筋笼体和预制板体组成。柱笼体和梁笼体部分工厂化成型,工厂化采用工业手段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成本低,质量可控。采用成型件或部分成型件极大的提高了现场作业的难度,简化了现场施工工艺,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6156408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475422.3
申请日:2016-06-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构件分类和组合的建筑协同构建系统和方法,本发明中,房屋是由各类构件组成的,用构件进行结构体、围护体、内装修、设备的设计和组合,即用构件限定空间、形成性能、实现功能,进而对构件进行艺术和人文化的装饰,使房屋具备人文属性,成为建筑。该方法基于房屋是由各类构件组合而成的定义,首先构建房屋构件分类系统库,然后根据拟建房屋的建造和设计要求,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构件选择和建筑设计。本发明推进了建筑工业化、信息化,实现了基于建筑、结构、材料、装饰、设备、能环构件工业化生产的建筑协同构建系统和模式,能够优化房屋的设计、生产、装配、建造、维修、拆除流程,并使得整个工程项目管理更加高效、精准。
-
公开(公告)号:CN103491620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429875.9
申请日:2013-09-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4W52/14
Abstract: 本发明是异构网络中一种异构网络中基于用户主导的分布式上行功控方法,该方法的特点在于首先根据宏小区用户自身测量的信漏噪比(SLNR)将宏小区上行用户分成中心用户组和边缘用户组,宏小区覆盖范围内的所有微小区用户不进行分组;其次,所有微小区用户和宏小区中心用户组共享系统中心用户频谱,宏小区边缘用户组占用边缘用户专用频谱;最后,所有微小区用户和宏小区中心用户采用用户主导的分布式上行功控方法,宏小区边缘各用户均以最大发射功率进行上行传输。该方法充分利用了网络中不同用户自身所处的小区覆盖范围和干扰条件,选择合适的频谱资源复用方案和功率控制策略,保证频率复用的同时有效提高异构网络中所有上行用户的整体传输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912832A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1010181834.9
申请日:2010-05-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建筑用可自控风致雨载模拟实验装置,包括储水箱、交流电驱动水泵及分水器,储水箱的出水口与交流电驱动水泵的进口连接,模拟实验装置还包括喷淋系统框架,在喷淋系统框架上设有按阵列分布的喷头,在每个喷头上连接有水平旋转电机且喷头与水平旋转电机的电机输出轴连接,在每行水平旋转电机上分别连接一根横梁,每根横梁与喷淋系统框架转动连接,在喷淋系统框架上设与横梁数量对应的垂直旋转电机,各垂直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各横梁连接;在交流电驱动水泵与分水器之间设电磁流量调节阀且交流电驱动水泵出水口与电磁流量调节阀入口连接,电磁流量调节阀出口与分水器入水口连接,分水器的各个出水口分别与各个喷头进水口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595149A
公开(公告)日:2005-03-16
申请号:CN200410041366.X
申请日:2004-07-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微球的微流控生物芯片它可以用来检测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能够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检验检疫、环境监测、药物筛选、微生物鉴定以及核酸和蛋白功能分析等领域。该生物芯片由位于上半部的盖片(1)和位于下半部的基片(2)所组成;在盖片(1)内设有阶梯状的微通道,在微通道中设有大小不同的作为探针分子载体的微球,在微通道的两头设有一个进口(16)和一个出口(17)。阶梯状微通道中的阶梯至少有两级,大小不同的微球至少有两种,每一级阶梯分别对应一种微球,以微球的大小作为编码来区别固定在微球上的不同探针分子。
-
公开(公告)号:CN118882218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801269.3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易于检修的室内环境温度调节建筑基础蓄热系统,以消纳不稳定可再生能源为目标的,利用内填蓄能介质的预制装配蓄能模块堆叠形成建筑基础的蓄能主体,蓄能模块内部设置可插拔加热装置,蓄能模块的侧板和底板采用空心管道板形成所需的热循环管道系统,将室内空气引入该循环管道系统中与蓄热基础换热再循环回到室内空间。本发明系统充分提升了建筑结构本体的蓄能量,通过控制蓄热基础的辐射热、对流热和传导热,调节蓄热基础和室内空间之间的换热过程和室内空气温度,同时通过预制蓄能模块的组合方式,提供检修空间,便于蓄能介质的填装、循环管道的连接等,具有易于施工、易于检修、易于调控、高效循环、高效储用的显著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0792196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911103527.6
申请日:2019-1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快速组装的近零能耗的建筑结构,其包括组装墙、连接墙、紧固件和调节组件,多个所述组装墙依次首尾相连形成主墙体,所述主墙体的底部采用定位板体固定在地板面上,所述主墙体的顶部采用连接墙与另一定位板体固定相连,该定位板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用于延伸主墙体的高度使其适应于建筑层间距,所述紧固件从上向下依次将顶端的定位板体、连接墙、主墙体以及底端的定位板体紧固相连,能够保证墙体的牢固性,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通过在组装墙内部填充保温层与隔音层,能够为室内营造安静的环境,保证室内冬暖夏凉,通过微调组件可对固定板的角度进行微调从而消除误差,使得连接更加稳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