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743131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214988.0
申请日:2016-04-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14 , H02J3/46 , H02J3/12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线路损耗的微电网分布式有功功率经济分配方法,针对采用下垂控制的分布式电源,通过网损修正因子修正各分布式电源边际成本,以计及线路损耗对有功功率经济分配的影响。利用基于一致性算法的分布式策略,通过实现各分布式电源的修正边际成本一致,进行有功功率的经济分配。本发明采用修正边际成本,计及线路损耗的影响,与不考虑线路损耗的有功分配方法相比,线路损耗更低,并且仍有效降低系统发电成本,微电网经济稳定运行。分布式控制利用一致性算法迭代的方式,不需要中心控制器进行大量数据的处理,实现简单,适合网络结构多变的微电网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5576837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610159193.4
申请日:2016-03-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2J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电网群分布式三级协同功率控制方法,所述微电网群包括m个微电网,m≥1;相邻的微电网之间采用稀疏分布式通信网络传递信息;每个微电网包括一个以上的分布式电源,每个分布式电源对应设置一个逆变器控制器,任选其中一个逆变器控制器作为牵制控制器,并为牵制控制器配置该微电网的群控制器。本发明提出微电网群分布式三级协同功率控制方法,均衡分配多个微电网的功率,并且恢复系统平均电压,保证微电网群的协调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3400042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310342845.4
申请日:2013-08-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热电联供型微电网优化配置方法,包括系统层优化和设备层优化。系统层优化以保证系统电、热、冷各分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约束条件,以所要规划的微电网区域内负荷数据,电价政策和燃料价格为输入,在分析负荷数据的基础上选定供能设备种类,以微电网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采用混合整数规划法对进行求解,得出微电网中设备容量。设备层优化是基于冷热电联供设备方案库,在系统层优化结果的基础上设置各设备的容量取值范围,以加权的形式计算求解并给出系统的最优配置方案。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平衡各分产系统的产能,提高一次能源的利用效率、设备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投资;同时提高系统总体经济性,降低年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5391094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946239.2
申请日:2015-12-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72 , Y02E40/76 , Y04S10/12 , Y04S10/545 , H02J3/46 , H02J13/007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孤立微电网分布式控制方法,该方法为各分布式电源分配一个分布式控制器,仅需相邻控制器间交互电压、频率信息,利用一致性算法评估得到全网平均电压和频率信息,用于二级优化控制,通过优化下垂控制的参考电压和频率,实现各分布式电源输出有功功率精确按照额定容量比例分配,并且进行系统调压和调频;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利用无中心节点的稀疏通信网络,可实现分布式电源的“即插即用”,仅通过交互电压信息,就可实现功率的比例控制,通信线路和通信量都较少,对通信线路要求低,方法的可靠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268345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514021.5
申请日:2014-09-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撑微电网规划设计的全过程暂态仿真方法,基于微电网规划软件的规划结果在PSCAD/EMTDC仿真软件中进行微电网模型搭建,通过微电网全过程暂态仿真方法完成微电网各种工况下的暂态仿真,利用所提出的方法对仿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波形分析,判断出在该配置下的微电网运行特性并对微电源容量进行反馈校正,并且根据分析结果对微电网的设备配置提出改进方案,得到可靠稳定的微电网规划结果。本发明综合考虑了微电网基本设备,可满足各种条件和工况下的微电网规划,适用度非常高;并且本发明从微电网暂态稳定性角度进行微电网规划反校支撑,解决了原有微电网规划方法的局限性,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390898A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310285951.3
申请日:2013-07-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2J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瞬时序分量功率的动态无功补偿控制器,其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所述硬件部分主要由数字信号处理模块、交流采样模块、串行通讯模块和人机接口模块等组成;所述软件部分主要由瞬时序分量功率算法和电容器投切控制算法等组成。本发明实现了低成本、大容量的无功功率快速补偿,本发明提出的瞬时序分量功率算法可以实现对平衡或不平衡负载进行自适应三相共相或分相快速混合补偿。
-
公开(公告)号:CN102801790B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210251637.9
申请日:2012-07-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23 , Y04S10/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技术领域的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IEC 61850和多代理方法的微网能量管理系统,包括分布式电源/负荷控制单元代理、微网中央控制单元代理、配电网控制单元代理;根据IEC 61850的建模规范和微网系统各组成单元的特点,利用IEC6 1850定义的信息模型作为代理间消息传递的统一参考,通过将此信息模型映射到代理通信语言ACL的ontology元素中,实现IEC 61850和多代理方法的兼容,代理内部由基于IEC 61850的信息模型描述微网的工作状态,代理之间通过ACL语言通信。本发明将多代理方法应用于微网能量管理系统中,并以IEC 61850的信息模型作为代理间消息传递的基础,以确保代理间信息交互的实时性、统一性和互操作性,基于混合模拟退火遗传算法利用优化过程中的动态博弈实现微网系统和各分布式电源的全网络理想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3151780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68254.2
申请日:2013-03-0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2J3/01 , H02M7/53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相三线制SAPF的定时变环宽电流控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三相电流解耦;通过单相分析得出变环宽滞环控制的计算公式;将所得的变环宽计算公式进行离散化处理,引入定时控制时间Ts。上述方法保留了传统电流滞环控制方法跟踪精度高和动态响应快的优点,同时有效限定开关器件的最高开关频率和波动范围,降低开关损耗和机械噪声,方便SAPF出口侧滤波电路设计;提出了基于定时原理的变环宽电流控制的离散化控制方法,使其适用于以DSP为核心控制芯片的SAPF系统,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579192B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0910026605.7
申请日:2009-05-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健康节能饮水机是以健康节能为目标,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进行饮水机的重新构建与控制逻辑的设计,为家庭和办公室的使用者设计,采用多种技术以最大限度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该饮水机包括三个顺序串联连接的水箱和连接这三个水箱的管道以及控制器;其中,第一水箱(1)为进水端,用于装没有烧过的生水;第二水箱(2)用于烧开水,使用过程中直接将注入水箱的生水烧开,烧开后就断开电源等待下次注水;第三水箱(3)设有出水口,有保温功能,并具有多档可调节水温控制器,在水位不满的时候就抽入已经烧开的水,用于满足使用者对不同水温的需求;从冷水区到开水区水的传输控制器件为微型潜水泵,从开水区到温水区水的传输控制器件为电磁阀;控制器自动控制整个饮水机的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1291059A
公开(公告)日:2008-10-22
申请号:CN200710131406.3
申请日:2007-08-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2J3/00 , G06F12/00 , G06F13/00 , G06F17/00 , H04L12/00 , G01R19/00 , G01R21/00 , G01R23/00 , G01R25/00 , H02H3/00 , H02H7/26
Abstract: 面向数字化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分析仪及电能质量分析方法,是遵循IEC6185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的唯一国际标准及电力系统无缝通信的基础,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光纤以太网通信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通信技术,该分析仪由主控模件(1)、交流变换模件(2)、继电器模件(3)、电源模件(4)、人机接口模件(5)、以太网接口(6)、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模块(7)以及通用串行总线(8)八个部分组合而成;各模件采用插件通过母板总线实现电气连接;人机接口模件(5)与主控模件(1)之间采用通用串行总线(8)连接,以太网接口(6)、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模块(7)通过信号线与主控模件(1)连接,4路CT、4路PT信号(21)与交流变换模件(2)连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