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70975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110044053.3
申请日:2021-01-13
Applicant: 天津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泰勒展开的直流配用电系统状态反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步骤1:建立直流配用电系统等效降阶电路,计算等效滤波电容Ceq、等效滤波电感Leq和恒功率负荷等效电流IL;步骤2:建立计及状态反馈控制的直流配用电系统等效降阶电路的线性微分方程组,并计算状态反馈增益k1和k2;步骤3:计及状态反馈控制,实现直流配用电系统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0380397B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1910528341.9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天津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中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三个控制层,顶层是最优控制,中间层是统一控制,底层是分布式自治控制,如下:1)最优控制作为顶层控制:在能量管理中实现最优控制,为系统控制中心提供可靠的调度指令,输入数据包括预测数据,相邻交流配电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信息和中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信息,能量优化管理的输出数据是调度数据,包括电压、功率参考点和控制参数,能量优化管理的内部功能包括三部分,即参考点优化,控制参数优化和两时间尺度协调策略;2)统一控制作为中间控制层;3)分布式自治控制作为底层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0380397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528341.9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天津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中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三个控制层,顶层是最优控制,中间层是统一控制,底层是分布式自治控制,如下:1)最优控制作为顶层控制:在能量管理中实现最优控制,为系统控制中心提供可靠的调度指令,输入数据包括预测数据,相邻交流配电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信息和中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信息,能量优化管理的输出数据是调度数据,包括电压、功率参考点和控制参数,能量优化管理的内部功能包括三部分,即参考点优化,控制参数优化和两时间尺度协调策略;2)统一控制作为中间控制层;3)分布式自治控制作为底层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1711359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010609332.5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直流微电网的双级Boost变换器的新型MPC控制方法,该双级Boost变换器为主电路为两个Boost电路级联构成,该控制方法首先实时采样双级Boost变换器中的输入电压、电流,中间级电容电压,后级电感电流,输出电压、电流。然后实时计算电路负载、后级Boost电路开关管的占空比和前级Boost电路开关管的占空比;最后将计算得到的开关函数发送给PWM波调制模块,所述调制模块再根据开关函数调制出相应的开关管PWM波开关信号完成对该双级Boost变换器的控制。本发明电路结构简单,有效提高了电路升压变比,控制算法简便,使得电路在发生负载突变时,出口电压能快速恢复,显著提升变换器出口电压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670975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110044053.3
申请日:2021-01-13
Applicant: 天津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泰勒展开的直流配用电系统状态反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步骤1:建立直流配用电系统等效降阶电路,计算等效滤波电容Ceq、等效滤波电感Leq和恒功率负荷等效电流IL;步骤2:建立计及状态反馈控制的直流配用电系统等效降阶电路的线性微分方程组,并计算状态反馈增益k1和k2;步骤3:计及状态反馈控制,实现直流配用电系统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1697857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610766.7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直流微电网的单相级联整流器的新型MPC控制方法,该级联整流器主电路前级为单相PWM整流器,后级为Buck电路,其控制方法采用模型预测控制的思想,根据电路开关周期数学模型预测关键电路参数,舍弃代价函数的计算,根据控制目标,直接计算开关管占空比,结合PWM实现开关管定频控制;本发明采用双级电路结构,突破了单级电路限制,解决了单相整流电路在负载突变时暂态与稳态调控的矛盾,并且消除了单相PWM整流器出口电压的二倍基频波动。同时采用新型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简化了算法计算量,降低了电路控制芯片的计算成本。该发明电路结构简单,控制算法简便,使得电路在发生负载突变时,出口电压能快速恢复,显著提升整流器出口电压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697857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10610766.7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直流微电网的单相级联整流器的新型MPC控制方法,该级联整流器主电路前级为单相PWM整流器,后级为Buck电路,其控制方法采用模型预测控制的思想,根据电路开关周期数学模型预测关键电路参数,舍弃代价函数的计算,根据控制目标,直接计算开关管占空比,结合PWM实现开关管定频控制;本发明采用双级电路结构,突破了单级电路限制,解决了单相整流电路在负载突变时暂态与稳态调控的矛盾,并且消除了单相PWM整流器出口电压的二倍基频波动。同时采用新型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简化了算法计算量,降低了电路控制芯片的计算成本。该发明电路结构简单,控制算法简便,使得电路在发生负载突变时,出口电压能快速恢复,显著提升整流器出口电压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711359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609332.5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直流微电网的双级Boost变换器的新型MPC控制方法,该双级Boost变换器为主电路为两个Boost电路级联构成,该控制方法首先实时采样双级Boost变换器中的输入电压、电流,中间级电容电压,后级电感电流,输出电压、电流。然后实时计算电路负载、后级Boost电路开关管的占空比和前级Boost电路开关管的占空比;最后将计算得到的开关函数发送给PWM波调制模块,所述调制模块再根据开关函数调制出相应的开关管PWM波开关信号完成对该双级Boost变换器的控制。本发明电路结构简单,有效提高了电路升压变比,控制算法简便,使得电路在发生负载突变时,出口电压能快速恢复,显著提升变换器出口电压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256680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810029805.7
申请日:2018-01-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4 , G06Q10/0635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电源景气合成指数预测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预先建立的分布式电源景气程度的评估指标进行数据采集,得到指标数据;按评估指标类型对所述采集到的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将所述处理后的指标数据进行合成,得到景气指数;所述预先建立的分布式电源景气程度的评估指标类型包括定量类指标和定性类指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基于分布式电源的发展环境及特点,运用集值统计和合成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从定性、定量等多维度判别和预测分布式电源的景气情况,为及时了解分布式新能源发展是否存在过热、过冷、适度等态势,提供相关的决策依据,引领分布式能源合理有序地健康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0531187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734589.0
申请日:2019-08-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孙丽敬 , 吴鸣 , 刘国宇 , 李彬彬 , 蔺圣杰 , 侯小刚 , 赵婷 , 吕志鹏 , 宋振浩 , 周珊 , 郑楠 , 于辉 , 季宇 , 李蕊 , 寇凌峰 , 牛耕 , 熊雄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电网起振装置及起振控制方法,包括:起振回路、第一交流接口、第二交流接口和高精测量系统;通过起振回路改变接入供电对象的阻抗和/或电流,同时引起系统振荡或者谐振,为供电对象的稳定边界测试构建系统条件;通过高精测量系统测量、计算、显示供电对象的发生振荡的边界值。本发明的技术可以模拟强弱电网、引起系统振荡,用于测试分布式电源、微电网在起振系统的反应,进而获得其对电网强弱适应的能力与自身稳定边界条件,对提高被测设备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减少多电力电子接入的电力系统的振荡至关重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