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3302406U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020578759.9
申请日:2020-04-1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中间接头内置式局部放电测量系统,其中,信号耦合模块位于电缆中间接头主体结构和保护壳体之间,能够在不影响电缆中间接头结构的基础上,获取中间接头绝缘缺陷引发的局部放电高频信号;通过对局部放电原始高频信号进行处理获取局部放电检波信号;对局部放电检波信号进行采集;提取特征参量,并上传至上位机,实现了电缆中间接头局部放电的高灵敏度内置式测量;同时,通过将信号调理、信号采集及特征值提取等关键功能模块进行一体化集成设计,实现了局部放电特征值提取算法下沉至传感测量环节,对局部放电原始信号进行分布式实时处理,并且通过与无线物联网的融合,有效的扩展了电缆线路中间接头局部放电监测的覆盖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215493362U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20297550.X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上海华爱色谱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杨圆 , 高克利 , 袁帅 , 毕建刚 , 张兴辉 , 颜湘莲 , 段方维 , 刘芮彤 , 弓艳朋 , 季严松 , 王广真 , 付德慧 , 杜劲超 , 杜非 , 邵明鑫 , 杨丹 , 朱金 , 郁光 , 方华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相色谱检测系统,包括进样切换阀、第一色谱柱、放空切换阀、放空阀、第二色谱柱和检测器。进样切换阀具有用于供样品流入的第一进样接口、用于供载气流入的第二进样接口和用于供样品或载气流出的第三进样接口。第一色谱柱与第三进样接口连接。放空切换阀具有用于供样品或载气流入的第一放空接口、用于供样品或载气流出的第二放空接口、用于供载气流入的第三放空接口和用于供样品或载气流出的第四放空接口,第一放空接口与第一色谱柱连接。放空阀安装在第二放空接口处。第二色谱柱与第四放空接口连接。检测器与第二色谱柱连接。本申请的气相色谱检测系统实现了测定C4F7N中的CHF3、C2F4、C4F8和C4F6。
-
公开(公告)号:CN210534264U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921177091.0
申请日:2019-07-24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局部放电检测传感器,包括:第一半环磁芯件;第二半环磁芯件,与所述第一半环磁芯件对应设置,以环绕在待测元件周向方向;所述第一半环磁芯件和/或所述第二半环磁芯件包括至少两个连接在一起的磁芯分块。通过至少两个连接在一起的磁芯分块构成第一半环磁芯件和/或所述第二半环磁芯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横截面直径较大待测设备的局部放电检测传感器,其难以生产制造,具有生产使用成本高、难以实现批量生产,甚至无法生产制造的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17368658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126034.0
申请日:2023-09-0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流变压器用球形超声特高频一体化传感器及传感系统,光纤传感处理系统与球形光纤超声传感单元连接,特高频传感单元与数据采集卡连接,光纤传感处理系统通过数据采集卡与滤波器连接,滤波器与计算机连接;球形光纤超声传感单元通过连接杆与特高频传感单元密封连接,特高频传感单元远离连接杆的一侧与传感组件密封连接;球形光纤超声传感单元检测待测换流变压器油箱内部各个方向的超声信号,实现油中局部放电信号的全方向探测,特高频传感单元检测待测换流变压器局部放电产生的电磁波信号,通过局部放电声学、电学信号联合检测,提高了待测换流变压器局部放电传感测量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29883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466933.0
申请日:2022-11-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R31/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仪器仪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SF6及其混合气体密度继电器性能试验平台,包括:本体,高低温湿度交变试验箱,设置在本体内部,高低温湿度交变试验箱用于对SF6及其混合气体密度继电器进行试验;一体化监测试验装置,设置在本体内部,一体化监测试验装置与高低温湿度交变试验箱之间通过连接管路连接,使一体化监测试验装置用于监测高低温湿度交变试验箱中SF6及其混合气体密度继电器的试验数据。可对多个多密度继电器进行全使用温度范围内的性能试验。通过试验温度箱内多个多密度继电器摄像头观察并发送至监测装置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将处理后的试验数据上传至用户手机、PC和智能终端等,不需要人工在长时间的实时监视、操控。
-
公开(公告)号:CN113720973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1212757.3
申请日:2021-10-1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GIS设备内部SF6气体监测系统以及监测方法,GIS设备内部SF6气体监测系统中设置有富集单元和集气单元,通过富集单元将微量的分解产物成分富集,提高待分解物组分的浓度,提高检测单元的检出限。通过使用集气单元将SF6固化形成真空环境以此形成压力差作为驱动气体流动的动力,避免了气体在现有技术中采用增压机、真空泵等在运行过程中混入油气,回充至GIS气室,从而造成的绝缘气体的污染。将待测气体回充至GIS气室中,避免气体被排放至大气中,污染环境。防止GIS气室内部绝缘气体密度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11505543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189952.8
申请日:2020-03-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对动态磁滞进行补偿的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将给定磁场信号施加给传感器,采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建立循环神经网络,确定网络结构;循环神经网络的输入量为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循环神经网络的输出量为补偿后的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对循环神经网络的网络参数进行初始化,通过训练数据对循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将循环神经网络输出量的预测值与目标值作差,获取作差结果;利用梯度下降法对网络参数进行调整,按预设的最大迭代次数通过训练数据对循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当作差结果达到阈值标准或对循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时,确定当前网络参数的循环神经网络为训练好的循环神经网络。
-
公开(公告)号:CN117538633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172976.2
申请日:2023-09-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流变压器用多参量融合感知系统及诊断方法,光路拓扑测试组件与工型光纤传感组件连接,工型光纤传感组件用于封装于绝缘纸板的凹槽内,绝缘纸板卡设于绝缘垫块内,绝缘垫块用于安装于被监测换流变压器的绕组的匝间,工型光纤传感组件设有编号,编号与被监测换流变压器的绕组匝数相对应;诊断方法为:采集测点的温度、电流与振动信号‑接收光谱数据‑设计电流、温度、振动三维矩阵解调算法‑判断运行状态;一方面,通过设置工型光纤传感组件,放在被监测换流变压器中,以对被监测换流变压器的运行状况实时监测,由此,便于及时发现换流变压器的异常运行状况;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编号,由此,提高了对故障点的定位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720973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111212757.3
申请日:2021-10-1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GIS设备内部SF6气体监测系统以及监测方法,GIS设备内部SF6气体监测系统中设置有富集单元和集气单元,通过富集单元将微量的分解产物成分富集,提高待分解物组分的浓度,提高检测单元的检出限。通过使用集气单元将SF6固化形成真空环境以此形成压力差作为驱动气体流动的动力,避免了气体在现有技术中采用增压机、真空泵等在运行过程中混入油气,回充至GIS气室,从而造成的绝缘气体的污染。将待测气体回充至GIS气室中,避免气体被排放至大气中,污染环境。防止GIS气室内部绝缘气体密度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14034907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345290.X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R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隧道磁阻阵列的电流传感器测量电流的方法和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采集N个隧道磁阻元件输出的N个电压信号;基于所述N个电压信号,利用基于遗传算法建立的多因素误差模型计算通过待测载流导体的电流值。基于所述电流传感器测量电流的方法和装置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多因素误差模型,能够针对实际应用时待测载流导线并非完全垂直于电流传感器环形平面的情形,实现测量误差的补偿,提高了电流测量的测量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