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个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的光子数分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46184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40128.X

    申请日:2023-0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单个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的光子数分辨方法,包括:提供一种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的读出电路,其包括一个具有读出端口和接地端口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组件、与两个端口相连的一个恒流偏置源、以及与读出端口连接的第一读取电路,且接地端口接地;在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组件响应待测光子时,利用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的读出电路读取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的响应脉冲的上升沿时间或者上升沿斜率;根据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的响应脉冲的上升沿时间,确定响应的光子数。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在单个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上直接分辨光子数,具有很高的保真度,并且快速简便。

    一种超导电路低温到室温的高速信号传输装置及测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877179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411141.3

    申请日:2022-11-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导电路低温到室温的高速信号传输装置和测试系统,其中,传输装置包括测试杆,测试杆一端连接低温样品腔,另一端连接室温安装盒;低温样品腔内设置有低温端高频测试PCB,低温端高频测试PCB上设有超导芯片安装位和输入/输出端口,输入/输出端口与所述低温端高频测试PCB上的线路相连,输入/输出端口为SSMP连接器;室温安装盒侧面设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输入端口为SMA连接器,室温安装盒内设置有室温放大器,室温放大器的输入端与SMA连接器相连,输出端与输出端口相连;所述测试杆内设置有低温‑室温同轴线缆,低温‑室温同轴线缆的低温端与SSMP连接器接口相连,室温端与SMA连接器相连。本发明实现了严格意义上的高频输入/输出测试。

    马赫曾德尔电光调制器及调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26332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474166.7

    申请日:2021-04-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马赫曾德尔电光调制器及调制方法,包括第一2×2MMI结构、第二2×2MMI结构及2个相位调制臂,其中,相位调制臂位于所述第一2×2MMI结构及第二2×2MMI结构之间,且相位调制臂的两侧具有DC电极及RF电极,以构成包括1个输入光波导及3个输出光波导的电光调制器;且电光调制器位于第一环境中,3个输出光波导分别与位于第二环境中的3个输出光纤耦合,且第一环境中的温度小于第二环境中的温度。本发明可减少光波在低温区域的耗散,从而可降低制冷能耗,同时,降低传输系统比特能耗;进一步的,电光调制器偏置在工作区域,使第一输出光波导输出最小光强,使得调制信号具有较高的消光比。

    一种低温测试装置
    5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542060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355788.9

    申请日:2022-11-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测试装置,包括样品盒、测试杆和转接盒,所述测试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样品盒和所述转接盒可拆卸连接,所述测试杆内部中空且与所述样品盒和所述转接盒的内部连通,所述测试杆内设置有柔性传输线缆,所述柔性传输线缆集成有多个传输通道,所述样品盒设置为容纳待测试样品,所述转接盒内设置有转接头,所述转接头设置为与测试仪器电连接,所述柔性传输线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待测试样品和所述转接头电连接,以使所述待测试样品与所述测试仪器电连接。本发明的低温测试装置,采用柔性传输线缆集成多个传输通道,体积小,装配方便;且由于其漏热低,液氦消耗小,成本低,测试效率更高。

    一种光学自对准极低温测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383811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049463.1

    申请日:2022-01-17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光学自对准极低温测试系统包括低温冷源模块、吸附式制冷模块及光学自对准模块,低温冷源模块与吸附式制冷模块横向并排排布,降低了极低温测试系统的高度,方便后续的拆卸安装;低温冷源模块的真空罩与吸附式制冷模块的吸附级真空罩相连通,通过同一真空泵提供真空环境,减少空气对流造成的热损失;两级封闭低温环境,可减少系统对待测器件的辐射漏热,提供恒定的极低温环境,保证器件正常工作;设置可拆卸的吸附级真空密封板、吸附级一级冷板与吸附级二级冷板,简单方便地更换器件、滤波片、光纤;能够兼容光纤和自由空间这两种真空光传播方式,突破传统壁垒,大大提高光学自对准极低温测试系统的应用范围。

    微纳光纤-波导-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04075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110475950.X

    申请日:2021-04-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纳光纤‑波导‑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及制备方法;固定于V型槽的微纳光纤可以和波导实现高精度的光耦合对准,并使微纳光纤由粗变细的过渡段悬空,防止光向衬底的泄露,进而减少光传输过程的损耗;波导型超导纳米线结构可以在片上实现对光的完全吸收;弯角波导设计可使微纳光纤‑波导的光耦合区域和波导型超导纳米线结构的光探测区域完全分离开,可有效减少沿光纤传播的背景辐射导致的暗计数,降低背景暗计数对光探测的影响;本发明可实现一个集高探测效率、高计数率、低时间抖动以及低暗计数为一体的单光子探测器,有望在光量子信息处理、量子光学等领域发挥作用。

    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50935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010958801.4

    申请日:2020-0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探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包括:衬底;反射层,位于所述衬底表面;探测层,位于所述反射层表面,用于探测光子,所述探测层包括若干超导纳米线单元;匹配层,至少位于所述超导纳米线单元表面且包覆所述超导纳米线单元,至少用于降低所述超导纳米线单元的偏振消光比;通过在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中设置包覆超导纳米线单元的匹配层,能够利用匹配层降低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的偏振消光比,从而降低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的偏振敏感性,扩大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的应用领域,提高其探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多光谱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

    公开(公告)号:CN109659386B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1811486995.1

    申请日:2018-1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光谱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包括:衬底;第一光学薄膜叠层结构,位于衬底的上表面;第二光学薄膜叠层结构,位于第一光学薄膜叠层结构的上表面;第二光学薄膜叠层结构的中心波长与第一光学薄膜叠层结构的中心波长不同;超导纳米线,位于第二光学薄膜叠层结构的上表面。本发明的第二光学薄膜叠层结构即作为反射镜用于在其中心波长处达到高效吸收,又对第一光学薄膜叠层结构反射波段的光起到相移的作用,导致其吸收波长发生偏移、吸收峰数量变多,可以实现多个波段的高效吸收,即可以得到多个共振吸收波长,从而可以满足用户对不同波段单光子探测器的应用需求,以及多波段成像或多波段探测等应用的需求。

    微纳光纤-波导-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04075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475950.X

    申请日:2021-04-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纳光纤‑波导‑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及制备方法;固定于V型槽的微纳光纤可以和波导实现高精度的光耦合对准,并使微纳光纤由粗变细的过渡段悬空,防止光向衬底的泄露,进而减少光传输过程的损耗;波导型超导纳米线结构可以在片上实现对光的完全吸收;弯角波导设计可使微纳光纤‑波导的光耦合区域和波导型超导纳米线结构的光探测区域完全分离开,可有效减少沿光纤传播的背景辐射导致的暗计数,降低背景暗计数对光探测的影响;本发明可实现一个集高探测效率、高计数率、低时间抖动以及低暗计数为一体的单光子探测器,有望在光量子信息处理、量子光学等领域发挥作用。

    一种传输线结构
    6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803132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1911113361.6

    申请日:2019-1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输线结构,其包括介质层、第一导体层和第二导体层;该介质层设有该第一导体层和该第二导体层;该第二导体层设置于该介质层的表面;该第二导体层包括凹陷结构,该通过设计该凹陷结构的尺寸,能够提高该传输线结构的谐振频率,使该谐振频率高于最高工作频率;该第二导体层接地;上述结构能够使信号在该第一导体层与该第二导体层之间进行传输。本发明提供的传输线结构具有漏热低的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