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790110B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710908435.X
申请日:2017-09-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IPC: B01J20/281 , B01J20/30 , G01N33/18
Abstract: 一种基于油菜秸秆炭的固相微萃取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油菜秸秆粉末置于水热反应釜中,添加超纯水,于烘箱中加热,待冷却,经清洗、抽滤,得到棕褐色固体粉末;将棕褐色固体粉末与碳酸氢钾搅拌混匀,装入方形坩埚中,于管式马弗炉中加热,待冷却,经酸洗、水洗,抽滤得到黑色固体残渣,烘干、粉碎、备用;称取硅酮密封胶,使用环己烷稀释,将不锈钢丝垂直浸入稀释液中,立即拔出,在已合成的黑色固体粉末里转动,置于烘箱中老化,反复三次,制成固相微萃取探针。本发明不仅高价值回收利用了油菜秸秆废弃物,而且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供了一种廉价、高效、性能稳定的生物探针。
-
公开(公告)号:CN107175090A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710397702.1
申请日:2017-05-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IPC: B01J20/282 , B01D15/10 , B01J20/30 , G01N33/18
Abstract: 一种多孔碳固相微萃取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多孔碳涂层材料以柠檬酸钾作为碳前驱体,氮气保护下高温碳化,自身活化并产生模板,经盐酸和超纯水清洗产生发达的孔隙结构。无需使用模板剂和活化剂,绿色、简单、便捷、廉价。该材料具有发达的孔隙,巨大的比表面积和高电负性,对含苯环有机物具有强力的吸附作用。多孔碳固相微萃取涂层萃取效率高,重现性好。因此,可用于监测环境中痕量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
公开(公告)号:CN103983729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410255272.6
申请日:2014-06-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IPC: G01N30/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土壤溶液中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的方法,属于分析化学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步骤为:一、将HSLs标准品用乙酸乙酯配制成标准储备液;二、取土壤分别以土水比1:2、1:5、1:10的比例加入离心管中震荡,取上清液,向上清液中加入混标样品涡旋混匀;三、将乙酸乙酯加入制得的溶液中,萃取、离心,吸取乙酸乙酯相于含有无水Na2SO4的离心管中,漩涡、离心,吸取有机相于进样瓶中;四、进行GC-MS检测。本发明建立了利用GC-MS测定土壤溶液中HSLs的分析方法,操作简便,检测精度高,适用于土壤溶液中多种HSLs信号分子化合物的同时定性与定量分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HSLs信号分子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4550209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714912.5
申请日:2014-12-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IPC: B09C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氯苯类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的生物炭-植物联合修复方法,属于土壤污染修复领域。其步骤为:1)向氯苯污染土壤中以质量比为1%-2%的比例添加生物炭,调节土壤含水率至28%,并老化4周;2)在添加了生物炭的土壤中种植黑麦草,密度为每平方米1000-2000株,生长90天割除地上部分。本发明可以有效减少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由土壤向大气中的挥发,减少其随植物进入食物链的风险,减少人体暴露风险,并且能够将污染物彻底降解;该方法操作简便、环境友好、安全高效,适用于大面积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03736716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310712693.2
申请日:2013-12-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Abstract: 氟化物类复合污染场地土壤的化学-植物联合修复方法,先对污染土壤颗粒进行破碎筛分;再将土粒置于土壤多元异位修复设备中,加入混合洗脱液,同时采用超声强化和升温处理的方式,进行连续异位增效洗脱;再对洗脱后土壤接种马齿苋,施加等同于土壤质量30%-40%的营养源缓冲液;人工培养生长完成修复。可同时高效洗脱去除场地土壤中的全氟化合物、多环芳烃与多种重金属;接种马齿苋和添加外源营养物质有利于土壤洗脱后结合残留态多环芳烃的深度降解,也有助于污染土壤环境微生物生态功能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103056156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210591066.3
申请日:2012-12-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IPC: B09C1/00
Abstract: 一种利用秸秆生物质炭固定土壤中氯苯类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其步骤为:将秸秆剪成碎段并在80℃下烘干12h,然后转移至炭化炉中炭化,初始炉温200℃,程序升温至300℃然后至500℃并保持1.5h,自然冷却后研磨,过0.25mm筛制得生物质炭;再将所得生物质炭以占土壤干重的0.1~2%的比例与氯苯污染土壤混匀,静置4-12周,完成固定。所述秸秆为小麦秸秆。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后,氯苯的挥发损失只占不添加生物质炭处理的4.49~15.58%,蚯蚓对土壤中氯苯的生物富集只占不添加生物质炭处理的2.83~3.78%,显著降低了挥发性污染物的环境风险。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廉价易得,该方法为秸秆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2002367B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010547630.2
申请日:2010-11-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洗脱液及其修复方法,该洗脱液包括5%~10%v/v沸程为60-90℃的石油醚、10%v/v正丙醇,余量为水。修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方法:对污染土壤进行筛分;加入相当于土壤2倍体积的洗脱液并加热搅拌;将搅拌器中上层液体分离,而对下层土壤悬液体系以板框压滤实现土水分离完成洗脱修复采用该洗脱液洗脱有机氯农药浓度为10~20000ppm污染土壤时,目标污染物去除率都可达约80%,随污染程度的不同,洗脱成本为约600~2500元人民币/吨土。本方法对于关闭搬迁的有机氯农药生产企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具有运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029285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1010581764.6
申请日:2010-12-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IPC: B09C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双液相体系降解氯苯类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属于有机污染物处理领域。其步骤为:每40mg~200mg氯苯类有机物加入到1L硅油中,使得硅油中的氯苯类物质的重量浓度为40mg/L~200mg/L,搅拌混合;在容器中,加入无机盐培养基和受到氯苯类有机物污染的土壤,使得其中污染土占无机盐溶液重量含量的5%,然后加入已经制备得到的含氯苯类物质的硅油,使得硅油相占总体系的体积比为30%,30℃避光培养,搅拌混合。本发明能够显著抑制挥发性有机物的挥发损失,提高疏水性有机物的生物可利用性,有效的降解氯苯类有机污染物。
-
公开(公告)号:CN118240811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35339.0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IPC: C12N11/14 , B09C1/10 , C12N1/20 , G01V9/00 , C12Q1/689 , C12Q1/6851 , C12Q1/6869 , C09K17/40 , C12R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控材料,属于阻控材料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阻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使用效果检测方法。本发明的一种阻控材料,包括多孔材料和负载于所述多孔材料上的节杆菌,所述节杆菌分类命名为Arthrobacter spp.D2,于2024年03月0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No.299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阻控材料,该阻控材料能够降低土壤中磺胺嘧啶及土壤中抗微生物药物抗性基因的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33784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324244.0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降解菌预防大豆阿特拉津漂移药害的方法,属于农业微生物应用领域。本发明通过活化培养降解菌菌株并配制成降解菌菌液,在大豆第三片三出复叶展开后,喷施降解菌菌液,而后模拟阿特拉津漂移,喷施菌液后能够有效缓解漂移阿特拉津对大豆生长的胁迫,有利于解决玉米、大豆间作/复合种植时,漂移阿特拉津对大豆的药害作用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