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78829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010529640.7
申请日:2020-06-1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运行能耗的直线道路加速加载试验装置控温方法,该方法包括:初步确定试验道路的多个控温基准点;对初步确定的各控温基准点下的试验道路不同结构层的温度波动情况进行分析,确定试验道路各结构层的控温基准点;确定试验道路各结构层的控温方式;确定不同控温参数组合下,试验道路各结构层达到预设温度所需的能耗;分析直线道路加速加载试验装置的钢结构在控温阶段的可靠性,以能耗最小为原则,制定相应的控温制度。本发明适用于加速加载试验准备阶段的道路及道路加速加载试验装置的温度控制,极大地提高了控温准确度,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具有重要价值和实用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516509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134057.2
申请日:2020-10-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压力发电的跨步跳远发光系统,属于体育锻炼与休闲娱乐领域。所述系统包括:移动终端,用于接收运动人员选择的运动模式,将该运动模式通过服务器发送给网关;其中,所述运动模式包括:跳远模式和跨步模式;压力发电单元,用于在运动人员运动过程中,向网关发送运动人员每次落脚点的位置信息和落脚时间信息,并使运动人员落脚点处发出光亮;网关,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运动模式和运动人员落脚点的位置信息,控制运动区域两侧的LED灯的亮灯的形式,并在运动结束后,根据运动人员落脚点的位置信息和落脚时间信息生成运动数据,将生成的运动数据通过服务器传输至移动终端进行显示。采用本发明,能够对跨步、跳远运动进行自动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2487685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395527.0
申请日:2020-12-0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23 , G06T17/00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道加速加载装置动力学性能的仿真方法,包括:在三维实体造型软件中分别建立直道加速加载装置中加载单元的四个子装配体的三维实体模型;利用三维实体造型软件与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的接口,将四个子装配体分别导入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中;对四个子装配体添加各自装配体内的约束;建立直道加速加载装置的总体文件,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中将四个子装配体分别导入总体文件中,并添加子装配体之间的约束;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中添加路面、轮胎,并设置接触力;在总体文件中根据直道加速加载装置的具体运行工况设置驱动力和载荷,模拟直道加速加载装置的运行情况,仿真结束后导出各类表征动力学性能的特征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1678829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529640.7
申请日:2020-06-1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运行能耗的直线道路加速加载试验装置控温方法,该方法包括:初步确定试验道路的多个控温基准点;对初步确定的各控温基准点下的试验道路不同结构层的温度波动情况进行分析,确定试验道路各结构层的控温基准点;确定试验道路各结构层的控温方式;确定不同控温参数组合下,试验道路各结构层达到预设温度所需的能耗;分析直线道路加速加载试验装置的钢结构在控温阶段的可靠性,以能耗最小为原则,制定相应的控温制度。本发明适用于加速加载试验准备阶段的道路及道路加速加载试验装置的温度控制,极大地提高了控温准确度,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具有重要价值和实用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581716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265112.5
申请日:2020-04-0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15 , G06T17/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道加速加载装置动力学性能的仿真方法,包括:在三维实体造型软件中分别建立环道加速加载装置中的多个子装配体的三维实体模型,并进行简化;将简化后的环道加速加载装置的子装配体的三维实体模型分别导入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中;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中分别为各个子装配体添加装配体内约束;建立环道加速加载装置的总体文件,各个子装配体对应的文件导入总体文件中,并添加子装配体之间的约束;添加路面及轮胎的三维实体模型;在总体文件中根据不同工况施加牵引力及液压缸压力,模拟环道加速加载装置的运行情况,仿真结束后导出各类表征动力学性能的特征参数。本发明能够降低试验成本,提高设计效率,缩短产品开发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6908625B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710153698.4
申请日:2017-03-1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IPC: G01P15/09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传输的道路加速度感知节点,能够降低道路加速度感知节点的功耗和成本。所述方法包括:用于道路振动监测的PCB、用于为所述PCB供电的电源模块、用于保护所述PCB和电源模块的防水垫片、尼龙封装盒和尼龙顶盖;在封装所述PCB和电源模块时,将所述电源模块、PCB、防水垫片依次装入所述尼龙封装盒后,盖上所述尼龙顶盖;所述PCB包括:用于感知道路振动信号,输出加速度模拟信号的MEMS加速度传感器;用于将所述MEMS加速度传感器感知到的加速度模拟信号转换为加速度数字信号的模数转换器;用于对所述加速度数字信号进行处理的微处理器;用于将所述微处理器处理后的加速度数字信号发送出去的无线通信模块。本发明适用于道路工程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453469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166684.1
申请日:2016-03-2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功耗自供电的物联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用于获取现场监测数据的自供电加速度感知节点,用于连接感知网络与云平台的自供电网关和用于数据处理分析与展示的云平台,所述自供电加速度感知节点通过自供电网关连接云平台,本发明系统具备低功耗、高可靠性、低成本、自供电、实时监测等特点;通过自供电加速度感知节点硬件与软件的选型与设计,降低节点通信与数据处理能耗;通过采用压电储能器件与太阳能板,分别为自供电加速度感知节点与自供电网关补充能量;通过云端服务器搭建与web端设计,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处理分析,移动端监测数据的实时展示,用户与项目管理以及指令发送等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704849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10166692.6
申请日:2016-03-2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433M与GPRS的自供电物联网网关,包括CPU、GPRS/3G模块、RF模块、上位机串口、电源管理模块、传感器接口、电源接口。是一种连接基于433M通信协议的感知网络与传统无线通信网络的设备,具备设备管理、远程控制、电源管理、温湿度监测等功能。该设备集成度高,通过单片机设计和网络协议转换设计,实现集成化的网关设备,实现了433M网络与GPRS网络的通信,以及对感知网络内节点的远程控制,主要应用于远程的大范围的监测数据传输以及温湿度监测,如道路桥梁健康监测。其自供电功能,防止其因远程布设而不便于补充电能导致的设备失效;采用433M频段进行组网,信号穿透力增强,大大提高信号传输距离;采用GPRS通信,实现广域互联,远程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077513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210610352.3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空间结构危险事故中人员逃生避险的混合现实方法,属于空间逃生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分级标定由工作面到以出口和避难室为目的地的所有可行逃生路径,并布置传感器网络以感知地下空间信息;根据可行逃生路径标注结果,构建地下空间逃生路径3维模型,将其导入至游戏引擎构建混合现实4维导航地图,并嵌入路径寻优算法构建虚拟导航系统,其中,所述虚拟导航系统,用于根据获取的传感器信息,按照最短路径原则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实现最优逃生路径的指引;将虚拟导航系统部署至混合现实设备,当事故发生时,通过佩戴的混合现实设备调用虚拟导航系统实时实现最优逃生路径的指引。采用本发明,能够实时实现最优逃生路径的指引。
-
公开(公告)号:CN118032497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194078.5
申请日:2024-02-2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荷载下足尺钢筋混凝土管道的服役性能研究系统,包括:埋入主管道沟槽内的主管道和埋入支管道沟槽内的支管道;主管道与支管道相互垂直;在主管道沟槽和支管道沟槽内分别铺设120°管道砂石基础;沿主管道轴线,在主管道外壁布设多层主管道土压力计层;沿支管道轴线,在支管道外壁布设多层支管道土压力计层;沿主管道轴线,在主管道内壁布设多层主管道环向应变片层;在主管道内壁顶部和底部分别均匀布设多个轴向应变片;沿支管道轴线,在支管道内壁布设多层支管道环向应变片层;在支管道内壁顶部和底部分别均匀布设多个轴向应变片。本发明可测得交通荷载作用下,荷载向路面、路基和排水管道内外壁传递规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