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101732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552867.0
申请日:2019-06-25
申请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分类号: A61K36/287 , A61K9/16 , A61K47/26 , A61P1/00 , A61P1/04 , A61K127/00 , A61K135/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改善肠道功能的菊茎叶多成分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颗粒剂由菊茎叶挥发油、菊茎叶水提取物和菊茎叶乙醇提取物与适当的辅料组成。本发明通过大量试验筛选制备得到,采用具有改善肠道功能的天然菊茎叶多成分复配制备而成,实验结果表明该提取物具有良好的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纠正紊乱的肠道代谢和营养价值,能够显著修复包括内毒素所致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细菌性肠炎及溃疡性结肠炎等。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便捷,自动化程度高,以菊茎叶为原料,变废为宝,能很好地保留原料中的有效成分,无毒副作用,可以用于畜牧养殖的饲料添加剂,或用于制备功能性饲料,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090411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1250495.8
申请日:2018-10-25
申请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分类号: A23L2/38 , A23L2/52 , A23L33/105 , A23L21/25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黄茎发酵饮料的制备方法,首先选取新鲜唐古特大黄茎,去掉根部和叶子后保留茎秆,将茎秆洗净后切成茎段,然后将茎段放入护色溶液中浸泡后取出,水洗干净后,加入水进行破碎打浆,将浆液粗滤后过滤、离心,得到大黄清汁;往大黄清汁中加入乳酸菌进行发酵,得到发酵后的大黄汁;往发酵后的大黄汁中加入蜂蜜、甘草提取液、稳定剂和水,混合均匀后加热至50~60℃,然后高压均质,即得。本发明对唐古特大黄地上部分茎进行了合理开发利用,通过对新鲜大黄茎使用益生菌共发酵,配伍甘草、蜂蜜,研制成一种具有清热去火的特色饮品,饮品口感酸甜,特色显著,并且减少了污染与浪费,制作的大黄茎发酵饮料成本低,操作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05248456B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510861332.3
申请日:2015-11-30
申请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腐烂茎线虫活性的中药提取物,本发明取新鲜的当归茎叶自然干燥或在60℃低温干燥后,粉碎,过筛,得当归干燥茎叶,取当归干燥茎叶,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或水提取,得到提取物,浓缩,干燥,得到具有抗腐烂茎线虫活性的中药提取物。本发明以废弃的当归茎叶为原料,通过大量实验筛选其生物活性,优选得到具有很好的抗腐烂茎线虫活性的中药提取物,本发明充分利用当归废弃的茎叶,变费为宝,制备得到的提取物可以用于制备绿色环保、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具有重要的环境保护意义和经济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008729B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610232324.7
申请日:2016-04-14
申请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分类号: C08B37/00 , A61P37/04 , A23L33/10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蜀葵茎叶多糖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提取、乙醇沉淀、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纯化、中空纤维素膜分离、DEAE纤维素树脂柱色谱分离,收集目标馏分,经脱盐处理,冷冻干燥,得黄蜀葵茎叶多糖。该黄蜀葵茎叶多糖重均分子量为13821Da,由鼠李糖、甘露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及阿拉伯糖组成,其摩尔比为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半乳糖醛酸:鼠李糖:甘露糖=1:0.53:0.12:0.05:0.16:0.03,具有良好的免疫增强活性,可作为免疫增强药物及保健食品开发。本发明以黄蜀葵花药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茎叶废弃资源为原料,分离制备具有免疫活性的多糖类物质,为实现中药资源的循环利用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5926044B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610357471.7
申请日:2016-05-26
申请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分类号: D01B1/10 , D04H1/425 , D04H1/435 , D04H1/485 , A61K8/73 , A61Q19/00 , C08B37/00 , C09J105/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蜀葵废弃物中天然多糖和植物纤维的综合利用方法,该方法工艺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以黄蜀葵废弃物为原料,通过优选方法制备得到黄蜀葵纤维和精制多糖,制备得到的黄蜀葵纤维得率及利用率高,平均抗张指数大于0.35N·m/g,黄蜀葵精制多糖制备得到保湿面膜,保湿性强,安全环保。本发明以废弃的黄蜀葵秸秆为原料,变废为宝,可减少污染,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6046187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489504.3
申请日:2016-06-28
申请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分类号: C08B37/00 , A61K31/715 , A61P37/04 , A61K36/185
CPC分类号: C08B37/006 , A61K31/715 , A61K36/185 , C08B37/000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蜀葵茎叶多糖的自由基降解产物及其制备方法,黄蜀葵茎叶多糖的自由基降解产物由摩尔比为0.34:18.56:1.0:0.36的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以及阿拉伯糖组成;分子量为552.36kDa。本发明通过大量实验优选提取分离工艺,采用水提醇沉法得到粗多糖,再脱蛋白,然后采用DEAE‑52纤维素树脂进行纯化,制得纯度高的黄蜀葵茎叶多糖,再采用H2O2‑Vc体系进行降解,纯化,得到黄蜀葵茎叶多糖的自由基降解产物。本发明充分利用废弃的黄蜀葵茎叶资源,变废为宝,得到可提高免疫活性的黄蜀葵茎叶多糖的自由基降解产物,可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化应用,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保护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5660637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009878.0
申请日:2016-01-07
申请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
CPC分类号: Y02A40/143 , A01N37/4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当归早薹的药物,本发明通过反转录双链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研究早薹当归和正常当归在基因转录水平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早薹当归中促进多胺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合成的基因表达活性显著升高,多胺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促进当归早薹的发生。本发明利用当归多胺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合成抑制剂(α-二氟甲基鸟氨酸)防治当归早薹。实验结果表明:采用α-二氟甲基鸟氨酸,可以有效的防治当归早薹,两次施药,高剂量的α-二氟甲基鸟氨酸抑制当归早薹50%以上。α-二氟甲基鸟氨酸可制备成绿色环保、高效、低毒的防治当归早薹的农药,可提高当归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环境保护意义和经济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525111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494845.6
申请日:2013-10-21
申请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分类号: C08L97/02 , C08L1/02 , C08L101/00 , B29B9/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黄蜀葵秸秆制备塑木材料的方法,它包括黄蜀葵粉末的制备,电辅加热高速混合,除湿、造粒,挤出和加工成型等步骤。本发明提供的用黄蜀葵秸秆制备塑木材料的方法,工艺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根据黄蜀葵的纤维特征和理化性质,优选出制备工艺,制备得到的塑木,强度高,握钉力强,并且木质纤维含量高,抗冲击强度高,环保性高,是一种优良的塑木材料。并且本发明原料为中药废弃物,生产成本较低,原料中植物纤维长、含量高,可将废弃资源回收再生化,产品冲击强度等物理性能提高,使用寿命延长,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1513510A
公开(公告)日:2009-08-26
申请号:CN200910026193.7
申请日:2009-04-03
申请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分类号: A61K36/9062 , A61P25/00 , A61K35/64 , A61K35/6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脊髓损伤的中药复方制剂(脊髓康)和制备方法,该制剂由黄芪、丹参、川芎、赤芍、当归、水蛭、蜈蚣、大黄、泽泻、茯苓、枳实、厚朴、肉苁蓉、仙灵脾、地鳖虫、车前子、益智仁,按一定量配比所制成;其制法是取当归、川芎、枳实、厚朴加水浸泡,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其药渣与其余13味药加水煎煮两次,滤液浓缩;加乙醇进行醇提后并浓缩,加入挥发油搅匀,加入不同剂型的辅料用常规的制剂方法制成口服液、颗粒剂、胶囊剂或片剂。经药理试验和临床应用结果表明脊髓康具有镇痛、抗炎作用,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总效果明显好于现有同类报导,其恢复率达95%以上,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且价格低廉,服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8794921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794653.5
申请日:2024-06-19
申请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1/359 , G06F18/213 , G06F18/27 , G06F18/2415 , G06N3/1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姜近红外多指标质量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样品采集;(2)采集样本的近红外光谱数据;(3)采集样本中的6‑姜酚、8‑姜酚、10‑姜酚、6‑姜烯酚和姜酮的含量数据;(4)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5)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与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PLSR)建立干姜近红外多指标定量分析模型。本发明首创性地对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并将其应用于干姜多指标质量检测,有效地提升了干姜多指标的检测精度,实现对干姜质量进行快速,高效的综合评价,为中药市场干姜质量的检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与借鉴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