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54533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207490.8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直流电压稳定的光伏虚拟同步发电机主动控制方法,该方法针对光伏前级Boost变换器采用以直流侧电压稳定为目标的控制策略,而不再采用传统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使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光伏系统具有同步机的输出特性。本发明使光伏发电系统不依靠外加储能便能具备同步机的输出特性,增加了系统的阻尼,在孤岛运行时能够根据负荷波动自动调节输出功率,维持系统频率与电压稳定,改善了系统暂态稳定性,有效提高了光伏并网发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096866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074010.5
申请日:2023-08-24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负荷冷启动特性的三相配电网有序供电恢复优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配电网有序供电恢复过程中的拓扑结构模型;构建考虑冷启动特性的负荷功率需求模型;构建三相配电网有序供电恢复过程中的源‑网‑荷‑储协调调度模型;对上一步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并求解,得到三相配电网有序供电恢复优化结果。本发明在三相配电网有序供电恢复过程中考虑了负荷的冷启动特性,实现了有序供电恢复优化模型对于负荷冷启动峰值的适应,避免了实际恢复过程中因负荷冷启动导致的功率越限,同时配网在保证重要负荷恢复的前提下维持了三相不平衡度不越限,有效减少了重要负荷的停电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2436525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1910786801.8
申请日:2019-08-24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风速波动的双馈风机柔直并网强迫振荡的分析方法。该方法为:建立风速波动模型;根据原双馈风机柔直并网系统的DAE方程,以风速为输入变量,双馈风机电磁功率为输出变量,得到系统新的DAE方程并线性化,建立输入变量到输出变量之间的传递函数,并对目标传函中的系统特征矩阵、系数矩阵进行求解;利用得到的目标传函的幅频特性对双馈风机柔直并网系统的强迫振荡进行分析。该方法将风速的扰动在小信号模型中作为输入变量,风机功率的波动看作输入变量经过系统后的响应,从而建立输入输出变量间的传递函数,便能在频域范围内对风机柔直并网的强迫振荡进行分析,解决了考虑风速扰动下的风机柔直并网强迫扰动特性分析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211781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010898624.5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 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03D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收缩跟踪区间和减小转矩增益的风机转矩曲线法,针对低风速下大转动惯量风机难以及时响应湍流风速的快速变化而导致其跟不上最优转速的问题,该方法将风机传统最优转矩曲线法的两种改进方法——收缩跟踪区间法与减小转矩增益法联合优化,进一步优化最优转矩法。减小跟踪路程的收缩跟踪区间控制与提高风轮转速加速性能的减小转矩增益控制,此两种方法因为改进机理的不同而互不影响,甚至共同起到促进作用;本发明中二者的联合使风机获得更高的风能捕获效率,进一步优化风机的动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586774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324982.0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G05D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机器人局部路径规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改进动态窗口法的移动机器人避障方法,包括首先获取移动机器人当前状态、运动参数、目标位置以及障碍物的分布情况,然后搜索移动机器人在速度空间约束下可达到的线速度与角速度,修改动态窗口法的评价函数,接着基于模糊强化学习选择最优路径,最后选择最优路径对应的速度指令,驱动移动机器人避障。本发明基于改进动态窗口法,在提高移动机器人运动轨迹稳定性与平滑性的同时,提高了移动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避障能力,使移动机器人更具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334862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1910581672.9
申请日:2019-06-30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恢复时间的电力系统分区优化算法,根据网络拓扑对电力系统进行初步分区,考虑发电机的启动功率、爬坡率以及支路权值,建立所有机组的优先级指标,优化机组启动顺序;建立基于粗糙集的带有不确定因子的决策系统;以最小化所有分区最长恢复时间为目标,建立考虑恢复时间的电力系统分区优化模型;根据决策系统筛选需要调整的机组,根据调整后的电力系统分区优化模型确定最终的机组分区,并结合机组恢复顺序进行分区恢复。本发明建立的电力系统分区模型考虑了恢复时间对整个电力系统分区结果的影响,缩短了分区恢复时间之间的差距,提高了恢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429648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1910741011.8
申请日:2019-08-12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风速随机波动的小干扰稳定裕度概率评估方法。该方法考虑了风力发电功率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导致系统的小干扰稳定裕度具有不确定性的问题。采用广义短路比法对系统进行建模和化简,采用考虑风电场间风速相关性的多风电场随机出力模型来模拟风机出力;提出风机并网振荡稳定裕度概率评估模型,之后使用蒙特卡洛法求解了振荡稳定裕度和风险评估指标。仿真表明,本发明提出的考虑风速随机波动的小干扰稳定裕度概率评估方法能够有效的计算出不同风速相关性下、不同稳定裕度下,系统失稳的概率,对多风电场并网的小干扰稳定裕度概率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837172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011559609.4
申请日:2020-12-25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nventor: 谢云云 , 李尚轩 , 吴昊 , 蔡胜 , 苏晓茜 , 严欣腾 , 李虹仪 , 杨皖浙 , 罗瑞丰 , 时涵 , 王振刚 , 胡红新 , 付豪 , 邹云 , 殷明慧 , 卜京 , 张俊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计及交通网与配电网信息融合的配电网灾后抢修决策方法,为适应外部道路环境的变化,根据采集到的台风灾害下道路拥堵中断等非电量信息,建立考虑交通网络中断的抢修策略优化模型,首先,为方便规划抢修主体的具体路径,将配电网关键节点映射至交通网,采用Floyd算法和聚类减少后续优化问题的规模;最后,在满足配网安全稳定运行约束的前提下,协调施工队、抢修物资、应急移动电源、配电网网架、分布式电源等资源,以负荷损失最小化为目标,决策物资运输、施工队修复、移动电源调度顺序和网架重构、孤岛划分方案。本发明充分考虑了故障抢修与负荷恢复的协同优化,达到经济损失最小的目标,并简化了各部分解的编码。
-
公开(公告)号:CN114784831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539447.0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H02J3/28 , H02J3/32 , H02J3/16 , H02J3/06 , H02J3/14 , H02J3/48 , H02J3/50 , G06F30/27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N3/00 , G06N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储能的主动配电网多目标无功优化方法,包括:以节点电压总偏移和网络有功损耗为优化目标,建立基于移动储能的主动配电网多目标无功优化模型;对有载调压变压器、并联电容器组、分布式电源和固定储能这些固定无功优化设备的运行特性进行建模;对移动储能的路径约束和出力约束进行建模;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包含节点电压总偏移和网络有功损耗的Pareto解集;从多目标解集中选取综合最优解,得到包含移动储能在内的各无功优化设备的日前调度方案。本发明能够在时间和空间双维度上实现电能的灵活转移,与配电网原有无功优化设备相比,本方法在降低电压偏移和减少网络损耗方面的效果更好,更加有利于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188970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321473.8
申请日:2021-11-0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光储系统作为黑启动电源的机组顺序恢复优化方法。随着光伏和储能电站在电网中的比例增加,考虑将储能辅组光伏电站作为黑启动电源,光伏电站作为功率支撑的同时储能平抑光伏电站出力的间歇性。以系统恢复过程中总恢复功率最大为目标,同时考虑储能状态的切换、网络潮流、暂态频率、恢复路径等约束条件,建立机组恢复顺序优化模型,并通过人工蜂群算法求解最优机组恢复顺序。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储能与光伏电站的出力特性,同时通过对机组的启动时间进行决策,实现了停电机组恢复策略的优化,使大停电发生后能充分利用光储系统的供电能力,最大程度提高恢复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工程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