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动轴承故障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130495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518746.6

    申请日:2022-05-12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滚动轴承故障预测方法及系统,涉及故障检测领域,提供了一种轴承故障检测算法及系统,通过局部均值分解算法对原始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并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筛选出了有效PF分量,进而进行了信号的重构,去除了无关噪声信号的干扰,基于谐噪比和均方根值的乘积形式实现了轴承退化过程的特征提取,充分利用谐噪比对周期性冲击的敏感性,避免了均方根值对轴承初期退化敏感度较低的问题;基于Paris模型和Foreman模型构建了轴承不同退化过程的状态空间模型,相比于单一模型预测模型,更有效提高RUL的预测精度;基于欧式距离实现了粒子滤波重采样过程的正则化,有效地提高了粒子的多样性,避免了基本粒子滤波的粒子耗尽现象,提高了对非线性状态的滤波估计精度。

    一种用于斯特林热机冷端的环形蒸发器回路热管散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4440679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066060.8

    申请日:2022-0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斯特林热机冷端的环形蒸发器回路热管散热器,包括环形蒸发器、蒸汽腔、气体管线、液体管线、储液槽、散热面板、套管式回热器;本发明克服传统回路热管散热效果不佳,该发明环形结构蒸发器设计合理紧凑,可有效避免使用多组传统回路热管时带来的冗余粘接接触热阻、结构繁杂、安装不便等弊端;气液管线进出口数量可灵活布置用以增减散热面积,实现不同功率斯特林热机装置低温环境下散热需求;套管式回热器的设计相比于传统回路热管可以减小回流液过冷度,提高回路热管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该发明设计面向深空或海洋环境低温条件下均能实现不同功率斯特林热机冷端散热。

    一种核动力装置状态监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988687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307064.2

    申请日:2021-11-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动力装置状态监测方法及系统,首先对原始训练集进行抽样和优化得到优化数据集,在降低数据维度的同时不降低数据质量,并且选择稳态数据,保证了数据的数量基础;基于所述优化数据集对统计分析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所述统计分析模型;将实时数据集输入训练好的所述统计分析模型,得到核动力装置的状态。本发明可以实时有效地对核动力装置的状态进行监测,降低了对处理器的性能需求,减少误报警的发生。

    一种基于分离式热管的一体化压水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816186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710053771.0

    申请日:2017-0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分离式热管的一体化压水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主冷却剂系统、热交换器、热管冷凝段,主冷却剂系统的上充通道通过冷却剂下降管与热交换器的壳侧出口连接,主冷却剂系统的下泄通道通过冷却剂上升管与热交换器的壳侧入口连接,热交换器的蒸发段管束入口联箱通过下降管与热管冷凝段的出口联箱连接,热交换器的蒸发段管束出口联箱通过上升管与热管冷凝段的入口联箱连接,热管冷凝段上端设置有释放阀,冷却剂上升管上设置有常开隔离阀,冷却剂下降管上设置有非能动隔离阀。本发明在提高系统固有安全性的同时,保证对反应堆冷却剂的隔离、满足较长距离热量传递需求并简化系统设计。

    一种定功率加热与风冷边界的斯特林机仿真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20046331A

    公开(公告)日:2025-05-27

    申请号:CN202510117789.7

    申请日:2025-0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功率加热与风冷边界的斯特林机仿真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步骤包括:S1.确定斯特林机组成部件的几何参数和所选工质的流体力学参数与热力学参数,构建斯特林机的初始架构;S2.基于初始架构,进行初步设计,得到设计结果;S3.将设计结果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S4.当比较结果在预设误差范围之内,完成设计;否则进行更新迭代,直至输出最终的设计方案,完成斯特林机的仿真设计。本发明考虑了多种热损失,使斯特林机仿真方法对斯特林机循环过程中的加热器换热量、冷却器换热量、输出功率等参数具有更精确的仿真效果;还通过添加定功率加热和风冷边界条件,使能够在明确加热功率与风冷功率的情况下进行仿真。

    摇摆条件下超临界二氧化碳自然循环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7349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96259.1

    申请日:2024-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摇摆条件下超临界二氧化碳自然循环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属于新工质核能系统实验领域,包括摇摆模拟平台、设置于摇摆模拟平台上的自然循环回路以及监测机构,自然循环回路包括依次连通的上升段、第一水平段、下降段和第二水平段,其中上升段上设置有依次连通的预热组件和加热组件,预热组件的入口端还分别与抽真空机构和二氧化碳供气机构连通,第一水平段上设置有冷却组件。采用上述摇摆条件下超临界二氧化碳自然循环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能够开展船舶非稳态运动及海洋条件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自然循环的运行特性研究,以便于后续研究摇摆条件对自然循环类系统的内在影响机理。

    一种可自持的浮动核电站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095840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310714834.8

    申请日:2023-06-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自持的浮动核电站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C型管换热器,C型管换热器的入口与余热排出管道的一端连通,余热排出管道的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或主蒸汽管道连通,C型管换热器设置于冷却水箱内,多个开式热虹吸管均固定设置在冷却水箱的上表面,开式热虹吸管的底端贯穿冷却水箱的上表面并与冷却水箱连通;冷却水箱内的水换热形成的水蒸汽从开式热虹吸管排出,排出时部分水蒸汽冷凝并能够回流至水箱内,实现了冷却水箱水量自持的有益效果,大大降低了核电站事故时水箱水量的消耗速度,提高了冷却能力,延长了可持续冷却时间,满足了浮动核电站空间有限应用环境下的非能动余热排出需求。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优化SCO2-热管堆的协调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89602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173807.0

    申请日:2023-0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优化SCO2‑热管堆的协调控制方法,包括建立协调控制器,对输入参数进行预处理;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PID控制,给出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优化控制参数;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底层PID控制,给出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对PID的参数进行优化;进行协调控制,通过协调控制判断反应堆的功率、主压缩机出口压力、热管堆内的流量适配的具体底层控制器。本发明采用的协调控制器,基于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建立底层控制器,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何种工况采用何种底层控制器,从而更大限度地发挥两种底层控制器的优势,相比于采用简单算法调节底层控制器设定值的协调控制器,能够以针对各种情况采用相应的参数,来使系统达到稳定。

    一种可自持的浮动核电站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095840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0714834.8

    申请日:2023-06-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自持的浮动核电站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C型管换热器,C型管换热器的入口与余热排出管道的一端连通,余热排出管道的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或主蒸汽管道连通,C型管换热器设置于冷却水箱内,多个开式热虹吸管均固定设置在冷却水箱的上表面,开式热虹吸管的底端贯穿冷却水箱的上表面并与冷却水箱连通;冷却水箱内的水换热形成的水蒸汽从开式热虹吸管排出,排出时部分水蒸汽冷凝并能够回流至水箱内,实现了冷却水箱水量自持的有益效果,大大降低了核电站事故时水箱水量的消耗速度,提高了冷却能力,延长了可持续冷却时间,满足了浮动核电站空间有限应用环境下的非能动余热排出需求。

    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和主动干扰抑制控制的一体化压水堆协调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7458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779746.6

    申请日:2023-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和主动干扰抑制控制的一体化压水堆协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通过仿真软件获得数据;S201、建立SVM协调控制器;S301、设立不同工况下ADRC控制器的内置参数;S401、实施协调控制。本发明通过仿真软件获得数据,根据所获得数据划分不同工况并建立SVM协调控制器,设立不同工况下ADRC控制器的内置参数,从而通过SVM协调控制器判断当前工况,在ADRC控制器内采用当前工况的内置参数,对一体化压水堆进行协调控制。本发明通过采用SVM协调控制器对一体化压水堆进行工况识别,有效提高了识别的准确率和可靠性;通过采用ADRC底层控制器,大大提高了一体化压水堆反应堆的控制性能,并在不同工作条件下实现了自适应控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