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96980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1161528.2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节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虚拟电厂通信设备能耗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虚拟电厂中通信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能耗情况;根据运行状态和能耗情况,得到分析结果;根据分析结果,得到通信设备中第一数量个设备分组的能耗调整策略,其中,设备分组是根据特性对通信设备进行分组后得到的;根据能耗调整策略,调整每个设备分组的通信设备。本发明解决了无法根据通信设备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能耗管理策略,能耗管理策略不精准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78675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969547.7
申请日:2022-08-12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4L9/40 , H04L9/32 , H04L9/08 , H04W12/06 , H04W12/041 , H04W12/04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认证方法、认证发起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中,认证方法应用于负荷聚合商的聚合平台,认证方法包括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认证请求,认证请求包括用户账号以及需求电量;将用户账号发送至电网平台,以使电网平台根据用户账号,认证用户是否有权限参与需求侧响应业务;及在用户有权限参与需求侧响应业务的情况下,将需求电量发送至电网平台,以通过电网平台认证用户的用电量是否允许达到需求电量,若是,返回认证通过的响应给客户端。可以提高用户的用电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14343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941557.X
申请日:2022-08-05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源荷储资源聚合控制网关装置及负荷和出力预测方法,包括:神经网络节点寻优模块和预测神经网络训练模块,预测神经网络训练模块在板端由多个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采用阵列排布方式形成嵌入式阵列式神经网络计算架构,采用此架构提出了一种负荷和出力预测神经网络模型的自训练、学习进化和预测计算方法,同时提出了架构的高低功率通信通道冗余低功耗控制策略。通过实施本发明,该装置在网络边端采用多个NPU相互配合算力叠加以低功耗实现了对多个多样化负荷和出力的预测,满足虚拟电厂“源荷储”数据采集一个周期内完成对应预测计算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79205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210494727.4
申请日:2022-05-07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8 , G06Q10/06 , G06Q50/06 , G06F111/02 , G06F111/04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虚拟电厂分布式电源优化聚合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以总通信时间最短为目标,以备选用户是否参与聚合作为决策变量,对已建立的通信网络的多叉树模型进行优化,得到多叉树优化模型;由多叉树优化模型,确定虚拟电厂的聚合用户。本发明在分层分区电网调控架构下,以通信时间最短为核心目标,建立一种以变形多叉树为结构的数学模型去描述电网的通信结构,并基于此求得聚合结果,从而从备选用户出发,更全面、直观的对分布式电源进行优化聚合。
-
公开(公告)号:CN11914986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092091.6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7/10 , G06F18/214 , G06N3/006 , G06F18/25 , H04Q9/00 , H04L67/10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虚拟电厂的云边协同异常检测方法和系统及设备,应用于数据挖掘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基于从云端服务器获取的全局异常检测模型对虚拟电厂中各分布式资源的实时运行数据进行异常检测;将检测结果发送给与边缘端设备对应的各分布式资源相关联的监控设备;所述全局异常检测模型为云端服务器根据各边缘端设备分别训练的局部异常检测模型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的。本发明解决了虚拟电厂系统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异常数据影响能源管理和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693996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787211.8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布式能源聚合调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HPLC的分布式负荷聚合调控装置及调控方法,包括:待聚合的每个分布式负荷上均配置有一个尾端设备,每个尾端设备用于计算对应负荷的可调容量;每个控制设备中的CCO模块与位于同一个电力线网络中的所有尾端设备中的STA模块通过HPLC协议建立通信;每个尾端设备将可调容量通过HPLC协议传递至对应控制设备;每个控制设备用于将所有尾端设备当前的可调容量的总和以及与对应所有尾端设备之间通信时延中的最大值上传至云端设备,使云端设备为每个控制设备分配调控功率量;每个控制设备基于所接收的调控功率量为每个尾端设备分配调控信号,实现分布式负荷调控,实现分布式负荷聚合。
-
公开(公告)号:CN11804147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24863.3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4J3/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时间同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分布式资源入网的北斗卫星对时同步方法及系统;其中,所述北斗卫星对时同步方法包括:获取分布式资源入网时各聚合控制单元采用北斗卫星对时系统对时后的残差;基于聚合控制单元对应的残差、重要度和稳定性,分别对各聚合控制单元进行加权性能评估;基于获得的各聚合控制单元的评分结果,获取评分最高的聚合控制单元的本地时钟信号并作为主时钟;利用白兔时间同步协议对其余各聚合控制单元进行时钟同步。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对分布式资源接入网络时的各聚合控制单元的残差进行处理,为分布式资源接入网络提供高精度的时间基准。
-
公开(公告)号:CN117955900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1587132.4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4L45/12 , H04L45/30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力通信网控制类业务路由孪生规划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基于采集的现网数据获取电力通信网的数字孪生模型;在数字孪生模型中基于业务时延、业务可靠度、流量负载均衡熵和主备路由相交度对目标业务进行路由规划,并生成相应的业务路由策略;将业务路由策略下发至所述电力通信网中。本申请提供的电力通信网控制类业务路由孪生规划方法及装置,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综合考虑控制类业务的多种需求指标,建立针对控制类业务的网络优化模型来求解最优的业务路由策略,保障了智能电网通信网中控制类业务的高效实施和可靠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71434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660121.4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4L43/0852 , H04L43/50 , H04L49/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路由转发时延测量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系统包括:交换机、通信网关、发送端、接收端以及测量端,通信网关、发送端、接收端以及测量端连接至交换机端口;发送端发送数据通过对应连接交换机端口由交换机发送至通信网关,通信网关通过对应连接交换机端口将数据路由转发至接收端;测量端用于利用交换机端口镜像功能获取发送端发送数据以及接收端接收数据对应的镜像数据,根据镜像数据确定转发时延。本发明解决了收发两端时间存在偏差导致时延测量不准确的问题,实现了提高网络时延测量准确性的效果,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网络时延测量存在误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65299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22345.4
申请日:2023-07-05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网负荷调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考虑控制及通信时延的空调快速功率支撑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基于单体空调的等效热参数模型确定设定温度下空调群关闭时的下调容量值和打开时的上调容量值;基于调频目标、下调容量值和上调容量值确定空调群的功率控制目标;根据转换空调状态所需时间确定空调响应顺序;基于控制和通信时延,采用空调响应顺序控制空调群中的单体空调依次参与响应,以使响应结果满足功率控制目标。通过实施本发明,实现了空调的快速功率支撑。同时,计算空调响应顺序,避免空调设备频繁动作,保障其使用寿命。引入控制和通信时延,提供平稳响应过程,同时使得调控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精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