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783735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307901.4
申请日:2016-05-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二维数字图像相关补偿算法的实时引伸计测量方法,实现步骤如下:首先利用相机标定方法确定相机的主点位置和镜头的像差参数;利用二维数字图像相关补偿算法实时求解试件变形过程中的补偿参数;利用传统的光学引伸计算法计算出试件上某引伸计端点的位移场;利用实时得出的补偿参数实时补偿光学引伸计端点的位移场,并计算补偿后的线应变。本发明消除离面运动和镜头像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保证测量精度,并能实时测量应变。
-
公开(公告)号:CN104034426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261494.9
申请日:2014-06-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像素偏振片阵列的实时偏振态和实时相位测量方法,该方法将偏振片阵列与感光元件阵列集成在一起,使得偏振片阵列的每个偏振片单元与感光元件阵列的每个感光单元一一对准,偏振片阵列由大小相同的多个子阵列组成,每个子阵列包括多个偏振片单元,同一子阵列中的不同偏振片单元的透偏振方向不同。测量偏振态时,根据各像素所对应光强值获得所对应的光的前三项斯托克斯参量后计算图像各像素的线偏振度和线偏振角;测量相位时,将激光分为物光波和参考光后调制为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并透过偏振片阵列入射到所述感光元件阵列。本发明能够实时地测量动态物体的光强、偏振态信息以及相位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05548011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27753.0
申请日:2016-01-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IPC: G01N21/01 , G01N33/54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01 , G01N33/543 , G01N2201/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纤阵列的微悬臂梁阵列生化传感装置及方法,相关装置包括:半导体激光器、光导纤维、V型槽、透镜组、微梁阵列、生化反应池、光电位置敏感探测器PSD和数据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光导纤维与半导体激光器一对一耦合连接,所述光导纤维与半导体激光器的数量相同且数量大于2;所述V型槽对其与固定各光导纤维的末端,并对准透镜组,使光导纤维末端发出激光刚好汇聚至设置在生化反应池内的微梁阵列各悬臂梁尖端;所述PSD的靶面在微梁阵列的反射光的光路上,PSD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数据处理设备的信号输入端。本发明公开的装置及方法,其探测光路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并且,扫描过程中没有机械传动,精度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034426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61494.9
申请日:2014-06-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像素偏振片阵列的实时偏振态和实时相位测量方法,该方法将偏振片阵列与感光元件阵列集成在一起,使得偏振片阵列的每个偏振片单元与感光元件阵列的每个感光单元一一对准,偏振片阵列由大小相同的多个子阵列组成,每个子阵列包括多个偏振片单元,同一子阵列中的不同偏振片单元的透偏振方向不同。测量偏振态时,根据各像素所对应光强值获得所对应的光的前三项斯托克斯参量后计算图像各像素的线偏振度和线偏振角;测量相位时,将激光分为物光波和参考光后调制为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并透过偏振片阵列入射到所述感光元件阵列。本发明能够实时地测量动态物体的光强、偏振态信息以及相位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02951600A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1110240250.9
申请日:2011-08-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IPC: B81C1/00 , B81B3/00 , G01L1/04 , G01N33/54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体片段修饰的微悬臂梁,其镀金表面上固定有抗体F(ab’)2片段,通过减少抗体上抗原分子结合位点以外其它部分的质量和体积,来提高抗原结合位点在微梁表面的有效修饰密度,以及分子间反应作用力传递到微梁上的效率,达到提高微梁免疫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目的。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微悬臂梁的制备方法、基于所述抗体片段修饰的微悬臂梁的免疫传感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2818756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210275567.0
申请日:2012-08-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IPC: G01N1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气体中的颗粒浓度的测定装置,特别适于测量PM2.5颗粒浓度。本发明将激光器发射的平行激光束经光散射器散射后再经由所述光会聚器入射到一个检测腔体,在所述检测腔体内形成空间散斑场,或者将该平行激光束经一个平凸透镜会聚后照射到一个正交光栅上,产生的0级和1级衍射光经过第一物镜会聚到所述检测腔体的内部区域,形成空间光晶格,该空间散斑场或空间光晶格中均包含能量陷阱,调节能量陷阱尺寸使得能量陷阱尺寸处于所需束缚颗粒区间的粒径分布峰值区域,并通过标定方法测定所述待测气体中选定粒径区间颗粒的浓度。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实现对不同大小颗粒的测定。
-
公开(公告)号:CN100453986C
公开(公告)日:2009-01-21
申请号:CN200510094285.0
申请日:2005-09-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光学读出红外传感器,包括固定在支撑梁上的微梁单元,微梁单元中包含热变形机构和吸热反光板,热变形机构形成折转式分布;其特征在于:热变形机构为两层,由上层和下层连续回折构成;上层的初级与吸热反光板连接、下层的末级与支撑梁连接;上层为热变形梁、下层为热隔离梁,或者上层为热变形梁,下层的末级为热隔离梁、其余为热传导梁;热变形梁和热传导梁、热隔离梁间隔连接;上层和下层微梁还可以错位。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感热像素的平面尺寸有限而吸热板和热变形机构又希望尽可能大的矛盾,使微梁单元的温升和单位温升的热变形量、感热单元的占空比、红外线的吸收效率等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其红外探测灵敏度。
-
公开(公告)号:CN100453443C
公开(公告)日:2009-01-21
申请号:CN200610098122.4
申请日:2006-12-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IPC: B81B7/02
Abstract: 玻璃基底光学读出红外传感器,其特征是采用透可见光而不透红外线的玻璃基底,其上设置具有侧向支撑平面结构的微梁单元,包含热变形机构和红外吸收板;热变形机构为两组,对称设置于红外吸收板两侧,由热隔离梁和热变形梁构成折转式分布;热变形机构以其内侧端连接在红外吸收板两侧、外侧末级梁端通过锚脚站立固定于玻璃基底上;热隔离梁非金属膜;热变形梁是在非金属膜的附着金属膜形成双材料梁;红外吸收板以其反光面为朝着玻璃基底的一面;读出的可见光透过玻璃基底投照在反光面上,红外线直接投照在另一面上。本发明消除框架结构,缓解热变形机构和红外吸收板在同一平面层的尺寸矛盾,可以有效提高红外探测灵敏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226081A
公开(公告)日:2008-07-23
申请号:CN200810020557.6
申请日:2008-02-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bstract: 光学读出热型红外图像传感器中加强型红外吸收板及其制备方法,其结构形式是以非金属红外吸收膜为下层、以金属镀层为上层,形成单层膜结构;其结构特征是在所述红外吸收膜的底部,设置抗弯曲加强筋,所述抗弯曲加强筋与所述非金属红外吸收膜为同种材质或不同种材质。本发明以较为简单的结构形式解决了红外吸收板在厚度与平整度之间所存在着矛盾,从而更进一步提高了FPA性能。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实施。
-
公开(公告)号:CN100391238C
公开(公告)日:2008-05-28
申请号:CN200610039674.8
申请日:2006-04-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IPC: H04N5/33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光学读出热型红外图像传感器,包括固定在支撑梁上的微梁单元,微梁单元中包含热变形机构和红外吸收板,热变形机构形成折转式分布;其特征在于:热变形机构为两层,由上层和下层连续回折构成;上层的初级与红外吸收板连接、下层的末级与支撑梁连接;上下两层热变形梁的不同方向的表面上有金属薄膜,最末一级或二级为热隔离梁;上层和下层微梁还可以错位。所述微梁单元可以直接采用顺序平铺的方式构成阵列。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感热像素的平面尺寸有限而红外吸收板和热变形机构又希望尽可能大的矛盾,使微梁单元单位温升的热变形量、感热单元的占空比、红外线的吸收效率等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其红外探测灵敏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