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超疏水防渗功能的混凝土表面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64287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808321.X

    申请日:2023-12-26

    申请人: 三峡大学

    IPC分类号: C04B28/00 C04B41/70 C04B41/9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超疏水防渗功能的混凝土表面制备方法。首先,在混凝土表面构造周期性孔洞阵列结构;干燥混凝土、表面喷涂或刷涂超疏水防渗液,待超疏水防渗液渗透充分后,蒸发有机溶剂;最后,对超疏水防渗液处理后且具有周期性孔洞阵列结构的混凝土表面喷涂或刷涂超疏水防渗涂料,在自然条件下待超疏水防渗涂料半固化后再采用热烘烤的方式使超疏水涂料完全干燥。超疏水防渗涂料完全干燥后便可获得一种具有超疏水防渗功能的混凝土表面。这种具有超疏水防渗功能的混凝土表面具有耐高压水冲击、耐砂砾冲击、耐候、耐高低温突变、耐酸碱液腐蚀、粘附力强以及优异的防渗和自清洁性能,能有效解决混凝土吸水率高以及易被侵蚀等问题。

    超疏水薄膜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445894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211007293.7

    申请日:2022-08-22

    申请人: 三峡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疏水薄膜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步骤包括:S1、将EVA热熔胶用四氢呋喃溶解,加热制备得到透明溶液;S2、将PTFE水性浓缩分散液进行稀释,得到PTFE稀释液;然后加入气相二氧化硅、异丙醇和偶联剂,混匀得到超疏水溶液;S3、将基材进行清洗并烘干,先提拉镀膜S1中的透明溶液后烘干;后提拉镀膜S2中的超疏水溶液后烘干,即得超疏水薄膜。该超疏水薄膜具有良好的超疏水性和低温恢复性,耐各种常见有机溶剂的同时兼具良好的力学性能。这种防水、防冰、防污的多功能薄膜在材料领域、新能源领域等都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一种高电气强度的聚脲基防污闪新材料其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48503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738120.0

    申请日:2023-06-20

    申请人: 三峡大学

    IPC分类号: C09D175/02 C09D7/62 B05D3/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电气强度的聚脲基防污闪新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微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脲弹性体从而获得一种高体积电阻率、高介电强度、低介电常数,低介质损耗的复合材料,在沿面闪络试验中表现突出。该制备方法首先将带氨基的硅烷偶联剂将不同粒径比例的微纳米SiO2进行改性;然后将异氰酸酯预聚物与改性SiO2进行化学接枝,再引入聚脲树脂。固化成膜后将样品在疏水改性液中浸泡后烘干,制得具有高电气强度的防污闪性能的改性聚脲。该发明通过引入不同粒径的微纳米SiO2提高了复合涂层的润湿性能,使该涂层具有较好的电气强度和机械性能,在绝缘子闪络试验中发现其闪络电压较高,扩大了聚脲在电气领域的应用范围。

    一种多功能纳米复合涂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95304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211460873.1

    申请日:2022-11-17

    申请人: 三峡大学

    IPC分类号: C09D1/00 C09D7/61 C09D7/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石墨烯量子点和纳米二氧化硅制备纳米复合涂膜的绿色方法,所制备的纳米复合涂膜同时具有高透光率和良好疏水性。该涂膜以GQDs和n‑SiO2作为原料,利用去离子水和乙醇作为分散介质,通过浸渍提拉成膜;烘干后的涂膜浸泡在三甲氧基(1H,1H,2H,2H‑十七氟癸基)硅烷的正己烷溶液中6‑12 h;将浸泡后的涂膜放入烘箱,在80‑130℃范围下放置1‑3 h进行烘干,即得到具有高透光率、良好疏水性的多功能纳米涂膜,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和自清洁材料领域。

    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超疏水光热涂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78380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11110486.5

    申请日:2022-09-13

    申请人: 三峡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超疏水光热涂层的制备方法,将环氧树脂溶液和碳酸氢铵溶液混合并加入环氧树脂固化剂,得到环氧树脂‑碳酸氢铵胶质混合溶液。将聚二甲基硅氧烷、碳纳米管、硫化铜纳米颗粒、PDMS固化剂加入乙酸乙酯溶剂中制备混合浆料;制备聚偏氟乙烯‑碳酸氢铵混合溶液;将浆料和溶液混合并搅拌,得到混合浆料。采用刮涂法将基片表面涂满所制备环氧树脂‑碳酸氢铵胶质混合溶液,将带有较大孔洞的环氧树脂涂层涂满混合浆料,烘烤干燥,获得具有隔热功能的超疏水光热涂层。该超疏水光热涂层除了具有较好的隔热、超疏水及光热转换特性之外,该涂层还具有优异的耐腐蚀、耐磨和耐酸碱性能,并且在大多数基底表面拥有很好的附着力。

    一种多功能纳米复合涂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95304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60873.1

    申请日:2022-11-17

    申请人: 三峡大学

    IPC分类号: C09D1/00 C09D7/61 C09D7/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石墨烯量子点和纳米二氧化硅制备纳米复合涂膜的绿色方法,所制备的纳米复合涂膜同时具有高透光率和良好疏水性。该涂膜以GQDs和n‑SiO2作为原料,利用去离子水和乙醇作为分散介质,通过浸渍提拉成膜;烘干后的涂膜浸泡在三甲氧基(1H,1H,2H,2H‑十七氟癸基)硅烷的正己烷溶液中6‑12 h;将浸泡后的涂膜放入烘箱,在80‑130℃范围下放置1‑3 h进行烘干,即得到具有高透光率、良好疏水性的多功能纳米涂膜,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和自清洁材料领域。

    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超疏水光热涂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78380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110486.5

    申请日:2022-09-13

    申请人: 三峡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超疏水光热涂层的制备方法,将环氧树脂溶液和碳酸氢铵溶液混合并加入环氧树脂固化剂,得到环氧树脂‑碳酸氢铵胶质混合溶液。将聚二甲基硅氧烷、碳纳米管、硫化铜纳米颗粒、PDMS固化剂加入乙酸乙酯溶剂中制备混合浆料;制备聚偏氟乙烯‑碳酸氢铵混合溶液;将浆料和溶液混合并搅拌,得到混合浆料。采用刮涂法将基片表面涂满所制备环氧树脂‑碳酸氢铵胶质混合溶液,将带有较大孔洞的环氧树脂涂层涂满混合浆料,烘烤干燥,获得具有隔热功能的超疏水光热涂层。该超疏水光热涂层除了具有较好的隔热、超疏水及光热转换特性之外,该涂层还具有优异的耐腐蚀、耐磨和耐酸碱性能,并且在大多数基底表面拥有很好的附着力。

    一种大型平面玻璃镀膜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65087B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1710646868.2

    申请日:2017-08-01

    申请人: 三峡大学

    IPC分类号: C03C17/00

    摘要: 一种大型平面玻璃镀膜装置和方法,包括提升部分、上膜装置、抹平装置、烘干装置、支撑导轨和残液回收装置;提升部分,包括支撑架、两台分别安装在支撑架两端的第一卷扬机、安装在两台第一卷扬机之间的两台第二卷扬机和四个依次排列安装在支撑架内的滑轮,两台第一卷扬机和两台第二卷扬机钢丝绳分别搭接在四个滑轮上,上膜装置包括罩壳和两组上料件,本发明能够对高层建筑外层玻璃进行镀膜,使用起来安全可靠,另外镀出的薄膜厚薄均匀,能够将多余的膜料进行回收。

    疏水除污膜镀膜刮刀及镀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25491B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1710289047.8

    申请日:2017-04-27

    申请人: 三峡大学

    IPC分类号: B05C11/04 B05D1/2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疏水除污膜镀膜刮刀,刮刀包括前斜面,和与前斜面固定连接,并位于前斜面两端的侧挡片;在工作时,前斜面、侧挡片的内壁和基板的表面,构成一个用于容纳镀膜液体的料斗。使用时,基板倾斜放置,将刮刀侧挡片的正面和前斜面的底棱与基板贴紧;将镀膜液体注入前斜面、侧挡片和基板之间的空间;从上至下移动刮刀;通过以上步骤,将镀膜液体均匀涂布在基板表面。通过采用以上的方案,能够利用自流平的方式实现镀膜,提高镀膜的均匀性,成品镀膜的平面度较佳,并能够修复基体表面的细微划痕等表面缺陷。刮刀不会刮过镀膜表面,因此不会在镀膜表面留下刀痕,产品外观效果较佳。

    一种提高Mo-Co-S超级电容器容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80551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0542589.8

    申请日:2021-05-18

    申请人: 三峡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Mo‑Co‑S超级电容器容量的方法。采用CVD法对低晶态Mo‑Co‑S进行P掺杂处理,得到Mo‑Co‑S/P;对Mo‑Co‑S/P进行过电压恒流充电处理,此时样品表面由完整的沟壑形貌分裂成具有许多明显间隙的块状结构,并且这种块状物质上产成了大量堆积的直径约为50~100nm的纳米球状颗粒和厚度约为100nm的纳米片,为电化学反应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在1M KOH电解液中对电极进行电化学性能评价,10 mA/cm2电流密度下,Mo‑Co‑S容量仅为0.72 F/cm2,P掺杂处理后提升为4.16 F/cm2,过电压恒流充电处理后最大容量可达9.64 F/cm2,是未经充电处理的Mo‑Co‑S/P电极容量的2.3倍,是Mo‑Co‑S电极的13.4倍;同时,直接对未P掺杂的Mo‑Co‑S进行相同条件的过电压恒流充电处理,其容量仅为1.43 F/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