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760184A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210192930.2
申请日:2012-06-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异构电力应用系统的信息交互方法,其步骤为:制定异构系统数据信息统一命名和编码规范;建立异构系统的CIM共源模型库以及异构系统数据模型与CIM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异构系统的适配器依据映射关系将其数据模型转换为标准CIM模型,校验后被导入CIM共源模型库保存;适配器再将转换后的CIM模型信息封装成IEC61968消息发送至电力企业集成总线上对应的接口队列;电力企业集成总线再将消息路由到目标系统的接口队列;目标系统的接口适配器读取消息并解析,再将获得的CIM模型信息转换为目标系统能够识别和处理的数据形式;打包后发送给目标系统进行数据处理,最后将结果返回给源系统,实现异构系统间的信息交互。
-
公开(公告)号:CN102750358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210192963.7
申请日:2012-06-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7/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统数据模型到CIM模型的映射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首先,进行模型映射规则的配置并接收来自应用系统的模型文件,对模型文件进行校验和解析以获取应用系统的信息数据;之后映射系统判断是否已加载模型映射规则文件,若没加载则通过模型映射规则配置工具建立私有数据模型和CIM模型之间的映射规则;再由映射单元依据映射规则应用系统私有信息数据转换为CIM模型数据并存入CIM模型库;最后通过遍历整个CIM数据库的表结构获取全部信息数据,并按照资源描述框架RDF规范组织信息数据,导出标准的CIM/XML文件,以供其他应用服务或组件进行调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621411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210053192.3
申请日:2012-03-0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电能质量远程诊断方法,包括一:在诊断点检测电网运行电能质量异常状况,对其进行溯源定位;若不能排除出现原因,则进入下步骤;二:诊断点向上级诊断站发送协同诊断信号,上级诊断站判断并进行诊断,并将诊断结果反馈给诊断点;若上级诊断站不能排除异常状况出现原因,则进入下步骤;三:上级诊断站将诊断请求传送到技术支援中心,技术支援中心判断出异常原因,将结果和解决建议反馈给诊断点。本发明为实现电能质量监测远程诊断提出了解决方法,解决了现存的不能准确、真实、及时的监测配用网末端电能质量,做出正确分析判断以采取有效措施的问题,并且提高了电网的智能化运行水平和运行维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59982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129608.4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有源配电网健康管理方法及系统,其涉及配电网智能运维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通过根据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的结构特征建立配电网状态检修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再利用马尔可夫决策模拟的方式构建对应于配电网中设备劣化过程的健康状态集、检修动作集和奖励函数,之后再利用强化学习算法获取配电网中每个健康状态的奖励值最大的检修动作,综合检修动作得到配电网的状态检修决策,从而实现获取设备健康状态的劣化过程及分布式电源对检修决策的影响,提高对有源配电网进行检修决策的精益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2681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509852.3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解芳 , 王冠璎 , 孟晓丽 , 王金丽 , 梁英 , 史常凯 , 尚宇炜 , 范闻博 , 杨乐 , 周莉梅 , 宋晓辉 , 白帅涛 , 孙浩洋 , 孙靓 , 蒋朋飞 , 程麟建 , 熊海轩 , 王德敏
IPC: G06Q10/06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源‑网‑荷电网碳指数评估方法、系统及设备,包括:获取分布式能源运行数据、潮流数据、所在区域面积和区域碳排放民生数据;基于所在区域面积、潮流数据和所述分布式能源运行数据计算源网荷碳达峰指标;基于分布式能源运行数据和区域碳排放民生数据计算源网荷碳中和指标;基于所述源网荷碳达峰指标和源网荷碳中和指标对源‑网‑荷电网碳指数进行评估。本发明可以分析和评估电力碳排放和减排情况,依据区域发电机组碳排放强度,追踪电网碳足迹,展示变电站及线路的碳流密度与任一节点的碳势,支撑电力企业的低碳电力调度和电网的低碳运行,辅助经济、民生、低碳等政策的制定,以及低碳电力调控,创造电碳+增值服务的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308358B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1810229841.8
申请日:2018-03-2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自动化终端测试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测试用例的测试项目对配电自动化终端测试用例库中测试用例进行测试项目分类后,根据测试用例所应用的终端的种类对测试用例进行二级分类,根据测试用例的终端检测类型对测试用例进行三级分类,进一步根据测试用例的检测目的精简测试用例,并根据精简后测试用例所对应的分类类别确定测试用例对应的检测终端和终端检测类型的检测顺序;从而根据所述终端检测类型的顺序依次对各检测终端进行配电自动化检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测试用例进行合理分类和精简优化,并预先合理确定终端和终端检测类型执行检测的顺序,降低工作人员和检测终端的空闲率,有效提高测试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445346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111650595.1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T7/00 , G06K9/00 , G06K9/62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8 , G01N21/3586 ,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缆故障诊断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电力电缆缺陷识别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电力电缆的太赫兹频域成像和电力电缆的局部放电参数对应的二阶累积量;将所述电力电缆的太赫兹频域成像和电力电缆的局部放电参数对应的二阶累积量输入预先构建的电力电缆缺陷识别模型,获取所述预先构建的电力电缆缺陷识别模型输出的电力电缆缺陷类别;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电缆缺陷识别中有着高灵敏度和高分辨能力。特别是对检测环境条件和电缆表面状况要求低,设备使用简单方便,无任何电离辐射,同时可以检测其他技术难以检测的多层结构和分层类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4325256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411547.7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R31/12
Abstract: 一种电力设备局部放电识别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采用宽带高速采样的方式采集一定时间内的电力设备的采样数据;将采样数据转化为PRPD谱图,并对PRPD谱图进行信号特征提取和分类;将每一类型的PRPD谱图提取的信号特征中的统计特征带入类型对应的预先训练好的局部放电识别模型中,得到电力设备是否存在局部放电以及所属的局部放电类型;局部放电识别模型是对每一类型的PRPD谱图提取的统计特征以及统计特征所属的放电类型采用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的。本发明采用宽带高速采样采集采样数据,获取完整局放波形,对PRPD谱图进行信号特征提取和分类,并采用预先训练好的局部放电识别模型进行局部放电识别,提升了设备局放监测精度并减少误报漏报。
-
公开(公告)号:CN107402332B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610342190.4
申请日:2016-05-20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配电终端多表位自动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系统包括测试模块、模拟量信号输出单元、开关量单元、多表位检测工作台、直流供电电源、交流供电电源、数据管理模块。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对配电终端设备的全面、自动的功能和性能测试,涉及配电终端的通讯、遥测、遥信、遥控、影响量、重合闸等多个方面的测试,且自动化程度高、测试效率高、安全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7356838B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610306018.3
申请日:2016-05-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故障处理功能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被测主站系统确定配电网供电区域类型,选择合适的配电网接线结构;(2)建立配电网络模型;(3)根据系统控制模式,设计相应的网架结构和故障场景;(4)生成测试案例,并进行序列化测试;(5)生成测试报告。本发明将各类配电网络依据五类供电区域进行归纳整理,并新增设计了典型接线网络结构,加入更多主动型干扰故障,使测试案例具有灵活性和扩展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