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72429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210581878.3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云边协同自适应推理路径规划的目标追踪方法和系统,云端接收边端上传的图像,基于所述图像利用预先获取的RetinaNet网络模型得到图像中目标的特征图、类别以及位置信息;云端对RetinaNet网络模型的推理路径进行优化获得优化后的RetinaNet网络模型参数;云端将目标的特征图、类别、优化后的RetinaNet网络模型参数以及所述RetinaNet网络模型下发到边端,以使得边端基于获取的图像,利用目标的特征图、类别、优化后的RetinaNet网络模型参数以及RetinaNet网络模型确定目标及其类别。边端结合云端下发的目标位置及追踪场景下背景模型信息,实现对监控场景下目标的实时追踪。
-
公开(公告)号:CN118300439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08993.X
申请日:2024-04-07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N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输电线路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纳米发电机的输电线路多向振动能量收集装置,其中,摩擦纳米发电组件通过缓冲组件与夹持组件相连,摩擦纳米发电组件包括壳体和设置其内的水平电极组、周侧电极组和摩擦电元件;摩擦电元件能够在水平电极组之间以及周侧电极组之间发生周期性碰撞,俘获垂直于输电线的任意方向的振动能量以及水平方向的多向能量,实现输电线路多向振动能量收集,发电腔采用易于扩展的模块化结构且叠加设置有多个,有效地提高了能量收集效率。摩擦纳米发电组件通过缓冲组件与夹持组件相连,并通过夹持组件安装在输电线路上;缓冲组件的设置则可以有效减少振动对装置本身的冲击,提高装置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26414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448786.7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输电线路监测的同心圆全向振动摩擦电式自取能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取能单元、换能单元和储能单元,所述取能单元安装在输电线路上,用于俘获输电线路任意方向上的振动能量,产生交流电;所述换能单元用于将所述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所述储能单元用于对所述直流电进行存储以及对传感模块进行供电。所述取能单元包括摩擦取能模块,所述摩擦取能模块由外向内依次包括圆柱形外壳、多层发电单元和圆柱形振子,所述多层发电单元由多个沿径向阵列排布的同心圆发电膜组成,所述圆柱形振子悬浮设置于所述多层发电单元内部中心处。本发明可实现输电线路全向振动能量的收集。
-
公开(公告)号:CN118151065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79376.4
申请日:2024-03-12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层磁性纳米薄膜的自适应非接触式磁场监测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含三组不同幅值和灵敏度的TMR感应模块,安置在导线正下方,每组包含两个单片集成的X、Y双轴TMR芯片,分三段对磁场信号进行测试。本发明可有效提升磁场测试精度与抗干扰能力,有效减少导线偏心所带来的测试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8150886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61343.7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R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设备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变电站设备的电压电流一体化监测组件及监测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在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设置有探头,所述探头内包括隧道磁阻效应TMR电流监测模块,所述TMR电流监测模块对变电站设备的电流进行监测;所述主体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设置有光学电压监测模块,所述光学电压监测模块对变电站设备的电压进行监测;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设置于所述主体与所述探头之间,驱动所述探头进行旋转;供能发射模块,所述供能发射模块用于供能及监测数据的发送。本发明可适用于变电站内设备电压/电流信号实时监测和状态监测,误差更低、抗干扰能力强,有益于变电站内设备状态准确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926723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0654553.3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V20/00 , G06V10/42 , G06V10/764 , G06F17/16 , G06N2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网检测技术领域的一种输电线路周边干扰物识别与报警触发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所接收到的输电线路图像的子块的特征向量,采用预构建并训练好的识别模型对子块中的干扰物进行识别,获取该子块的干扰物识别概率;根据子块的干扰物识别概率,获取输电线路周边干扰物识别结果;本发明将以像素为单位的图像基本单元转换成以块为单位的基本单元,并用特征向量来表达,降低了像素表达图像的数据量,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同时提高检测速度,具有更好的工作效果,适用于较为偏远的地区进行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4585082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0241498.5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力物联网设备的无线定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涉及物联网设备通信技术领域。电力物联网设备的无线定位方法包括:周期性获取至少三个定位基站发出的无线定位信号;根据各周期获取到的无线定位信号,对应各定位基站分别进行信道估计;根据信道估计结果,计算物联网设备到不同定位基站的距离差;基于多个周期得到的所述距离差,进行距离差数据卡尔曼滤波处理;根据卡尔曼滤波处理后的距离差数据计算物联网设备的实际位置。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实现对物联网节点的精确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16231947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0261594.0
申请日:2023-03-17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输电线路的能量收集装置及自供能振动监测装置,能量收集装置包括定子组件、动子组件和弹性发电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壳体,壳体顶板与底板之间竖向固设有传动条;所述动子组件包括配重壳以及固定安装于配重壳上的电磁发电机,配重壳上下活动安装于定子组件的壳体内,所述电磁发电机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条;弹性发电组件包括多个折纸弹簧发电单元,所述配重壳与所述壳体的顶板和底板之间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折纸弹簧发电单元,各折纸弹簧发电单元的端部固接相应端所朝向的配重壳、壳体顶板或壳体底板。本发明能够收集输电线路振动产生的能量,转换为振动检测所需的电能,提升发电功率,保障输电线路监测的可靠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85255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54545.4
申请日:2024-01-12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K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多频段无线采集装置及方法,包括射频模块、控制模块和功率放大模块,通过控制模块监测标签返回信号的大小,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功率放大器的电压,实现了读写器对不同距离标签的动态适应,使装置能够在不同工作环境和条件下灵活应对,提高了装置的鲁棒性,当标签距离远且信号较弱时,装置通过增大功率以确保正确识别标签;而在标签距离较近、信号较强的时候,则通过减小功率放大器的倍数,避免过度功率,从而实现能效的优化,有助于降低功耗,延长设备寿命,通过不断调整功率放大器,装置追求最佳的标签与读写器匹配状态,提升装置的性能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985146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111109527.4
申请日:2021-09-22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照辉 , 陈少波 , 赵科 , 徐阳 , 杨騉 , 李玉杰 , 马勇 , 刘媛 , 李洪涛 , 刘咏飞 , 肖焓艳 , 马径坦 , 高山 , 张量 , 杨景刚 , 胡成博 , 孙大军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宽频带电场传感器及其制备工艺,包括绝缘外壳、金属外壳和封底板,绝缘外壳上端中侧设置一体成型的斜形板,且斜形板一端上侧开设引水槽,通过对引水槽与出水孔的设置,可对金属外壳与绝缘层外壳之间的污垢与水进行排出工作,这样有利于防止污垢与水给金属外壳与绝缘外壳带来侵蚀的危害,可有效的提高传感器保护壳的使用时长;通过对整体结构的设置,可使得保护壳与基座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无缝,有效给传感器制造保护空间,同时利用限位卡板等结构,可更好的把凸台与传感器连接在一起,这样更有利于保障传感器的正常工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