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59541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0838051.1
申请日:2021-07-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波形相似度匹配的多端直流电网重合闸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基于贝瑞隆模型对故障线路两侧保护处的电力参数测量值进行推导计算,交叉得到故障线路两侧保护处的电力参数理论值;基于凯伦贝尔变换对应得到故障线路两侧保护处的线模行波理论波形和真实值;基于Hausdroff距离计算方法对故障线路两侧保护处的线模行波真实波形与线模行波理论波形之间的相似度进行定量计算;根据线模行波真实波形与线模行波理论波形之间的相似度判定所述区内故障的故障类型。本发明基于永久性故障和瞬时性故障下线路的拓扑结构差异及两侧线模电流相似度特征来判断故障的类型,可解决无法识别区内远端故障及区内高阻故障的故障性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466623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727232.7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天津凯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暂态突变电流的牵引网故障测距方法、系统及介质,获取每个区所的实测电流集,得到每个区所的突变电流集;根据线路短路故障判据和所有突变电流集,判断是否存在线路短路故障,并查找出至少一个潜在故障区所;依次得到每个潜在故障区所中的目标故障区段、故障位置指数、本侧横联线暂态突变积聚电流之差和对侧横联线暂态突变积聚电流之差;进而计算得到每个潜在故障区所中的目标故障距离;根据所有目标故障距离得到待测牵引网的故障测距结果。本发明基于暂态量中的突变电流确定出故障所在的区段,并准确计算出故障距离牵引所的距离,以局部通信和分布式故障处理的方式来实现全并联AT牵引系统不同线路故障的高精度故障测距。
-
公开(公告)号:CN111967738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756851.4
申请日:2020-07-3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 , G06Q50/06 , G06F30/18 , G06F30/20 , G06F113/04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网信息能量融合系统的风险预警方法、系统和介质,建立电网运行仿真模型;对信息层的输入信息进行识别,若为潜在攻击威胁,对潜在攻击威胁进行分类,当为第一类信息攻击时对模拟运行状态信息进行安全约束校核,若校核通过则生成第一告警信号,若校核不通过则生成第二告警信号,并得到第一预警调度方案存入调度中心;当为第二类信息攻击时对模拟机组计划进行安全约束校核,若校核通过则生成第三告警信号,并得到第二预警调度方案存入所述调度中心,若校核不通过则生成第四告警信号,并得到第三预警调度方案存入所述调度中心。本发明对潜在信息攻击进行预先分类风险评估,并根据能量层实时状态做出快速地风险分析与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0247378B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1910511226.0
申请日:2019-06-1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H7/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横向差动电流的柔直输电系统线路保护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柔直输电系统线路同一侧的正极瞬态电流和负极瞬态电流,根据所述正极瞬态电流和所述负极瞬态电流确定用于反映电流差异程度的差动系数;根据所述差动系数和预设系数阈值,确定柔直输电系统的故障类型;对于不同的所述故障类型,对所述正极瞬态电流或所述负极瞬态电流与预设电流阈值进行比较,并对故障前电流与故障后电流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故障发生位置,以实现故障隔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提高柔直输电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292437B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710461343.1
申请日:2017-06-16
Abstract: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故障限流器布点优化和容量选择方法,包括:根据离线数据,计算并根据系统各线路的导纳值,计算各节点的短路电流值;判断该电流值中是否有超过电流阈值的过流值,若有,确定最大过流值对应的过流节点;建立并求解过流节点对应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公式,得到并根据限流器安装位置和其对应的容量,得到并根据新的导纳值,计算并判断过流节点对应的短路电流值是否超过电流阈值,若是,根据新的导纳值,再次建立和求解规划公式;若否,得到限流器对应过流节点的最优配置,并根据新的导纳值,再次确定过流节点。本发明利用母线迭代和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迭代的双重迭代,结合电网结构,实现故障限流器在电力系统中的优化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1463825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279959.9
申请日:2020-04-1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光伏的直流配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该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光伏出口处预设时间窗的电压波形和电流波形,对所述电压波形及所述电流波形进行傅里叶变换处理;步骤2、对所述傅里叶变换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特征能量值;步骤3、根据所述特征能量值判断配电系统是否故障;步骤4、若存在所述故障,将所述并网交流站的控制模式由定直流电压控制切换为孤岛模式,将所述光伏换流站的控制模式由定功率控制切换为最大功率追踪模式,使所述配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本发明适用于继电保护,能够解决低电压穿越能力不足问题,达到提高系统不脱网运行能力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133433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236197.1
申请日:2019-03-27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突变积分乘积的直流配电网故障扰动辨识方法。本发明在故障暂态期间对直流配电网中DG或微电网两侧的一模电流进行突变量积分运算,基于突变方向与两者乘积结果作为直流配电网线路故障与功率扰动的辨识依据,并向换流站发送扰动辨识信号,可以有效规避DG(微电网)发生功率波动引发的保护误动,帮助确定故障发生区段。本发明与单端量保护相比更具选择性和可靠性,只需传送暂态期间的辨识信息,通信量小,延时短,与差动保护相比更具速动性,在线路较短的直流配电网中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112708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279983.X
申请日:2019-04-0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H7/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VSC-MTDC的行波差动保护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网中标定线路的本地线模电压和本地线模电流,并确定本地线模电压变化率和本地线模电流变化率;根据所述本地线模电压变化率和所述本地线模电流变化率确定行波能量,并根据所述行波能量确定所述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网中是否发生故障;当确定所述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网中发生故障时,根据所述行波能量对故障类型进行基于布尔量的识别,并根据识别确定的所述故障类型对所述标定线路进行相应保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使线路两侧的保护设备无需同步对时,且二者交换信息量少,具有较强的工程可实施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199337B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711327501.0
申请日:2017-12-1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压变电站二次系统及其性能提升方法,性能提升方法包括:S1、当确认中压变电站的关联回路数小于或等于预设数量时,将多个第一保护测控装置和多个第二保护测控装置中的多个测控装置分别剥离集成为第一测控装置和第二测控装置,由母线二段给多个第二保护测控装置中的多个保护装置和第一测控装置供电,由母线一段给多个第一保护测控装置中的多个保护装置和第二测控装置供电;或者S2、当确认中压变电站的关联回路数大于预设数量时,给母线一段和母线二段分别添加第二远跳装置和第一远跳装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有效解决在直流电源丢失场景下线路故障带来的故障影响范围扩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173247B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711478812.7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H7/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母线保护TA饱和闭锁与再开放控制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获取与母线相连的各支路电流互感器TA采集的电流数据,根据电流数据判断母线差动保护是否启动;在母线差动保护启动后,根据电流互感器TA采集的数据计算各电流互感器TA对应的SDP是否动作;如果某一支路的SDP动作,则判断该支路对应的电流互感器TA饱和,并闭锁母线差动保护;根据SDP在第二数据窗内的动作情况判定母线是否发生转换性故障,并根据母线是否发生转换性故障控制母线差动保护是否再开放。本发明的判断方法能够快速有效识别是否饱和,在区外故障且饱和时,能够快速可靠闭锁母线保护;在内部故障及转换性故障时,母线保护也能可靠动作,提高了母线保护的动作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