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FID的锚杆或锚索自动化测报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2784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914482.0

    申请日:2023-07-24

    Abstract: 一种基于RFID的锚杆或锚索自动化测报系统及方法,系统:位移传感器一安装在杆头的内部;应力测报垫板通过其中心的安装孔套设在杆尾的外部,其内部装配有应力传感器与RFID收发装置一;位移测报装置位于应力测报垫板靠外的一侧,且通过其中心的安装孔套设在杆尾的外部,其内部装配有位移传感器二与RFID收发装置二;球头形螺母位于锚杆或锚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裸露于巷道的一端。方法:获取锚杆或锚索的位移初始状态和应力初始状态;实时监测实际应力值和实际位移值,并分别与应力报警阈值和位移报警阈值进行比较,在失效后及时进行报警。该系统及方法能够通过无接触的方式进行锚杆或锚索的数据测报,可及时、准确地对锚杆或锚索使用状态进行监测。

    一种井下托顶煤巷道顶板围岩结构的分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94346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916374.7

    申请日:2023-07-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托顶煤巷道顶板围岩结构的分类方法,先根据待分类托顶煤巷道的顶煤厚度与锚杆及锚索间的支护形式,对托顶煤巷道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分类后的结果,将不同分类巷道的顶板锚固结构分为叠加梁‑拱型、组合梁‑拱型和组合拱三种类型,且设定厚煤梁的梁‑拱转换临界值,并将顶煤厚度与该临界值进行比较,根据不同顶煤厚度再进一步划分顶板结构力学模型,最后将确定的顶板结构力学模型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出当前顶板结构的极限承载强度。本发明能根据托顶煤巷道顶煤的厚度变化,对顶板结构进行分类,并确定分类后每种类型的顶板结构力学模型,从而有效提高对不同顶煤厚度的托顶煤巷道顶板结构进行力学分析的精度。

    基于深度图像的煤矿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监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9507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08861.0

    申请日:2023-02-13

    Abstract: 一种基于深度图像的煤矿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监测装置及方法,巷道围岩数据采集装置由远程遥控胶轮车、矿用本安双目相机模块和多项传感装置模块组成;远程遥控胶轮车由防爆胶轮车体、远程控制模块、通讯模块、锂电池组成;矿用本安双目相机模块由两套双目相机组成,两套双目相机分别安装在防爆胶轮车体的车身前端和后端;多项传感装置模块由陀螺仪、激光测距仪和防爆全景摄像头组成,其装配在防爆胶轮车体上;方法:在巷道内布置位置监测点,并测量巷道围岩形变的初始状态;利用防爆胶轮车体进行巷道内图像数据的采集;利用图像数据处理模块对图片数据进行处理,并输出结果。该装置及方法能够通过无人化的方式及时、准确对巷道围岩变形量进行监测。

    一种基于震源机制与定位误差校准的强矿震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43379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175183.X

    申请日:2023-0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震源机制与定位误差校准的强矿震预测方法,首先采集煤矿采掘过程中产生的微震数据,基于所述微震数据确定目标震源群并获取所述目标震源群中所有震源的震源机制解,基于所述震源机制解获取震源方位角和震源倾角;对目标震源群中所有震源进行定位误差分析,获取所有震源的定位分布概率密度;基于所有震源的震源方位角和震源倾角,以及所有震源的定位分布概率密度对目标震源群中所有震源进行聚合分析并构建强矿震预测指数以进行强矿震预测。本发明能够量化分析煤矿采掘活动诱发微震事件的聚集情况,实现对强矿震的准确预测。

    利用震动波断层扫描识别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14932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010654402.9

    申请日:2020-0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震动波断层扫描识别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安装微震监测系统;步骤2,利用微震监测系统采集分析震动波传播信息和震源多维震动信息;步骤3,采用震动波波速信息对煤岩层的断层扫描,利用震动波波速异常系数区域预测应力异常区Q1;利用微震频次、震源集中度等预测地质异常区Q2,采用微震能量、频次等动态识别采掘扰动异常区Q3;步骤4,将Q1、Q2和Q3共同组成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Q;步骤5,利用突出综合预警指数I综定量化确定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的危险程度,并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分级;步骤6,根据不同危险级别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