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特异识别三种海洋毒素的核酸适配体

    公开(公告)号:CN107541516B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710859591.1

    申请日:2017-09-21

    申请人: 江南大学

    IPC分类号: C12N15/115 C12N15/1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组能同时识别软骨藻酸和河豚毒素的单链DNA核酸适配体DA‑01和TTX‑27,一条能特异性识别软骨藻酸的单链DNA核酸适配体DA‑06,一条能特异性识别河豚毒素的单链DNA核酸适配体TTX‑07,一条能特异性识别石房蛤毒素的单链DNA核酸适配体STX‑41。本发明采用磁性还原氧化石墨烯(MRGO)辅助分离的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利用磁性还原氧化石墨烯能吸附游离的单链DNA但不能吸附与靶标分子结合的单链DNA的特性,同时利用其磁分离富集特性,将对靶标毒素具有亲和性的和无亲和性的单链DNA分离,经过16轮反复的孵育、分离、扩增、制备单链的体外筛选,对所得ssDNA进行一级结构同源性和二级结构相似性分析,然后测定其亲和性和特异性,最终获得一组高亲和性和特异性的核酸适配体。该组适配体在水产品中软骨藻酸、河豚毒素、石房蛤毒素的分析检测和分离富集脱除净化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ABEI修饰的花状纳米金同时检测土霉素,四环素和卡那霉素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53439B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610381689.6

    申请日:2016-06-01

    申请人: 江南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1/76

    摘要: 一种基于ABEI修饰的花状纳米金同时检测土霉素,四环素和卡那霉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微孔板所构建的N‑(4‑氨丁基)‑N‑乙基异鲁米诺(ABEI)‑H2O2‑对碘苯酚(PIP)稳态化学发光系统可以将化学发光时间有效延长。巯基化互补链连接ABEI修饰的花状纳米金被用于信号探针。固定在微孔板上的适配体被用作分子识别元件,将三种抗生素的适配体分别固定在微孔板的三个区域为靶标的同时检测提供了空间上的分辨。所构建的适配体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土霉素、四环素和卡那霉素的同时检测,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其化学发光强度与靶标的量呈负对数相关。此外,也将该传感器用于实际样品检测,证明传感器的优良性能。

    一种特异识别酪胺的核酸适配体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810980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106599.X

    申请日:2019-02-02

    申请人: 江南大学

    IPC分类号: C12N15/115 G01N33/5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异识别酪胺的核酸适配体及其应用。所述核酸适配体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的核酸适配体可用于食品中的检测芳香族生物胺酪胺,达到快速、准确的目的,该核酸适配体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和特异性,可人工合成,因而成本低、生产周期短、不同批次间的重复性较好,其稳定性也较高,可长期保存,也便于化学修饰。

    一种复合膜传感器及其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26135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076439.0

    申请日:2018-01-26

    申请人: 江南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1/6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适配体识别的AU‑PDMS复合膜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通过将特异性识别副溶血性弧菌适配体固定在纳米金表面上并修饰拉曼信号分子作为信号探针,将特异性识别副溶血性弧菌固定在由电荷作用形成的APT‑AU‑PDMS复合膜上作为检测基底,建立了一个“三明治”的夹心结构检测传感器。该方法对于副溶血性弧菌的最低检测限可达到12cfu/mL,且可应用于虾肉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一组特异识别三种海洋毒素的核酸适配体

    公开(公告)号:CN107541516A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710859591.1

    申请日:2017-09-21

    申请人: 江南大学

    IPC分类号: C12N15/115 C12N15/1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组能同时识别软骨藻酸和河豚毒素的单链DNA核酸适配体DA-01和TTX-27,一条能特异性识别软骨藻酸的单链DNA核酸适配体DA-06,一条能特异性识别河豚毒素的单链DNA核酸适配体TTX-07,一条能特异性识别石房蛤毒素的单链DNA核酸适配体STX-41。本发明采用磁性还原氧化石墨烯(MRGO)辅助分离的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利用磁性还原氧化石墨烯能吸附游离的单链DNA但不能吸附与靶标分子结合的单链DNA的特性,同时利用其磁分离富集特性,将对靶标毒素具有亲和性的和无亲和性的单链DNA分离,经过16轮反复的孵育、分离、扩增、制备单链的体外筛选,对所得ssDNA进行一级结构同源性和二级结构相似性分析,然后测定其亲和性和特异性,最终获得一组高亲和性和特异性的核酸适配体。该组适配体在水产品中软骨藻酸、河豚毒素、石房蛤毒素的分析检测和分离富集脱除净化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组特异识别大田软海绵酸的核酸适配体

    公开(公告)号:CN104630230B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510005725.4

    申请日:2015-01-06

    申请人: 江南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组特异性识别大田软海绵酸的单链DNA核酸适配体,属于食品安全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氧化石墨烯辅助分离的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经过13轮反复的孵育、分离、扩增、制备单链的体外筛选,获得了一组核酸适配体,经亲和性和特异性分析,从中选出了一条对大田软海绵酸具有高亲和性和高特异性的适配体OA‑27。对去除引物区的OA27‑1进行分析,发现OA27‑1也具有高亲和性和特异性。该组适配体在水产品中大田软海绵酸的分析检测和临床上大田软海绵酸中毒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适配体识别和过氧化物模拟酶可视化检测沙门氏菌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84976A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710253103.2

    申请日:2017-04-1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适配体识别和过氧化物模拟酶可视化检测沙门氏菌的方法。利用溶剂热法制备得到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铁酸锌/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模拟酶,通过以固定于微孔板的适配体1为捕获探针,以适配体2修饰的铁酸锌/还原氧化石墨烯为过氧化物模拟酶,当体系中存在沙门氏菌时,适配体与沙门氏菌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形成(微孔板)适配体1‑沙门氏菌‑适配体2/铁酸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三明治夹心结构,加入显色底物TMB(3,3',5,5'‑四甲基联苯胺)‑H2O2,铁酸锌/还原氧化石墨烯过氧化物模拟酶可催化H2O2氧化TMB发生显色反应,从而实现对牛奶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本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方便,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壳核型上转换材料和二硫化钼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检测微囊藻毒素LR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68748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880980.8

    申请日:2016-10-09

    申请人: 江南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1/64 G01N33/58

    摘要: 一种基于壳核型上转换材料和二硫化钼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检测微囊藻毒素LR的方法,用于实际水样中微囊藻毒素LR(MC‑LR)的检测。制备壳核型上转换纳米材料(NaYF4:Yb,Tm@NaYF4:Yb)提高其荧光强度。将上转换材料与MC‑LR的核酸适配体连接后,核酸碱基与二硫化钼基底面通过范德华力吸附,上转换材料与二硫化钼间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现象,荧光淬灭。当检测中存在MC‑LR时,MC‑LR与其适配体特异性结合,适配体构象改变,从二硫化钼基底面分离,荧光恢复。监测361nm处的荧光强度,能定量检测MC‑LR,线性范围为0.01‑50ng/ml,检出限为0.002ng/ml。本发明用于MC‑LR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并用于自来水及太湖水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基于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铁/胶体金复合纳米粒子增强拉曼效应的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01235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1255674.1

    申请日:2016-12-30

    申请人: 江南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1/65

    CPC分类号: G01N21/65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铁/胶体金复合纳米粒子增强拉曼效应的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方法。采用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铁/胶体金(GO/Fe3O4@Au)复合纳米粒子作为活性增强基底,将巯基化修饰的副溶血性弧菌适配体加入到上述制备所得的GO/Fe3O4@Au复合纳米粒子中孵育,从而将副溶血性弧菌适配体固定在基底上。将被测物与修饰有副溶血性弧菌适配体的GO/Fe3O4@Au复合纳米粒子混合,再加入另一条具有拉曼信号TAMRA修饰的副溶血性弧菌适配体进行孵育,然后进行拉曼光谱检测。基于适配体与副溶血性弧菌的特异性结合,实现对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本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方便,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核壳型上转换发光标记与氧化石墨烯发光共振能量转移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66316A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610352878.0

    申请日:2016-05-25

    申请人: 江南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1/64 G01N33/68

    摘要: 一种基于核壳型上转换发光标记与氧化石墨烯发光共振能量转移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方法,用于啤酒中赭曲霉毒素A(OTA)含量的检测。首先将核壳型NaYF4:Yb0.18,Er0.02@NaYF4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通过EDC/NHS反应偶联亲和素,再修饰生物素化赭曲霉毒素A适配体,制成核壳型能量供体探针;将能量供体探针先与OTA孵育,OTA适配体优先结合靶标OTA,然后加入氧化石墨烯,利用氧化石墨烯吸收光谱与核壳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发光光谱重叠和吸附DNA的特性,与OTA结合的能量供体探针不会被GO吸附到表面,541nm处发光得以保留,从而实现对OTA的定量检测。线性范围为0.001‑250ng/mL,检出限为0.001ng/mL,本发明用于OTA检测具有灵敏度高、快速简便的优点,并应用于啤酒样品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