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12458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68019.8
申请日:2022-06-14
Applicant: 广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02D3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空间二次浇筑混凝土结构的外防水系统及施工方法,地下空间二次浇筑混凝土结构的外防水系统包括:原混凝土结构,包括原混凝土垫层、原防水层、原保护层、原钢筋混凝土结构层,原防水层设于原混凝土垫层的背水面,原保护层设于原防水层的背水面,原钢筋混凝土结构层设于原保护层的背水面;新混凝土结构,包括新混凝土垫层、排水板、新防水层、新钢筋混凝土结构层,新混凝土垫层与原混凝土垫层相互衔接,排水板设于新混凝土垫层的背水面,新防水层设于排水板的背水面,新钢筋混凝土结构层设于新防水层的背水面并与原钢筋混凝土结构层相互衔接,有利于降低防水施工的难度且新防水层能够对新钢筋混凝土结构层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250802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1661196.5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广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基础。包括预埋件、钢支架柱、套筒,预埋件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基础、若干L型螺栓,若干L型螺栓预埋于预制钢筋混凝土基础,套筒与钢支架柱之间,沿远离预制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现浇层、第二现浇层,第一现浇层与预制钢筋混凝土基础连为一体,第二现浇层与第一现浇层连为一体。本申请通过设置预埋件,预埋件能够在工厂预制,且预埋件的浇注和养护条件不受天气影响,成品质量更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当需要使用时,可将预埋件运输至现场并将钢支架柱及L型螺栓进行连接,能够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通过设置套筒,且套筒套设于钢支架柱与L型螺栓之间的连接处,以增加钢支架柱与L型螺栓的连接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597108B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1910782144.X
申请日:2019-08-23
Applicant: 广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隧道区域控制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其中电缆隧道区域控制系统包括:监测装置,用于监测电缆隧道的工作参数;无线信号采集装置,检修人员用于无线采集识别信号,识别信号用于识别检修人员;检修通信装置,用于产生识别信号以及发送用于控制监测装置的控制命令;区域控制装置,用于接收监测装置反馈的工作参数,并将工作参数发送至监控中心;还用于在接收到无线信号采集装置反馈的识别信号时,将工作参数发送至检修通信装置,并在接收到检修通信装置发送的控制命令时对监测装置进行控制。本发明能够使检修人员能够及时地获得电缆隧道的工作参数,还能直接根据检修需要对监测装置进行控制,提高检修效率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759539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0905598.9
申请日:2021-08-06
Applicant: 广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2B2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井观察装置,包括观察镜组件及辅助观察组件,观察镜组件包括目镜、物镜及观察筒,辅助观察组件包括摄像单元、照明灯及安装盒。目镜通过观察筒与物镜连接,当遇到电缆井内的环境比较黑暗或恶劣时,通过设置于物镜的一侧照明方向与物镜的观察方向一致的照明灯能够照亮物镜的观察方向,便于物镜的观察。通过设置在摄像单元便于拍摄观察方向观测到的图像,避免了人工观察,提高观察的稳定性及便利性。同时由于照明灯与摄像单元均设置于安装盒,并通过安装盒安装于物镜的一侧,一方面便于实现照明灯与摄像单元在观察镜组件上的安装,另一方面通过安装盒能够保护照明灯与摄像单元,提高照明灯与摄像单元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7633121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710807780.4
申请日:2017-09-08
Applicant: 广州电力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铁塔加固支架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施工现场测量并采集铁塔及其基础、铁塔临近周边地形及地基的各项参数并生成建模数据库;S2:根据生成的建模数据库并运用BIM软件建立铁塔塔腿部分的三维模型;S3:在建立的三维模型中初步拟定加固支架与铁塔塔腿的空间位置关系;S4:借助BIM软件的碰撞检测模块对加固支架进行模拟安装并预判是否可行;S5:根据生成的参数信息库进行加固支架现场施工安装。如此能够在BIM软件内根据实地施工条件预先对铁塔加固支架进行模拟安装,以便于优化施工方案,避免加固支架与铁塔发生干涉碰撞,提高实际施工的效率和有效性,降低施工劳动强度,确保对铁塔形成稳固支撑和围护。
-
公开(公告)号:CN110159291B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1910371980.9
申请日:2019-05-06
Applicant: 广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施工方法及隧道结构。隧道轨迹包括直线段及与直线段相连接的非直线段。将接收井建造在位于隧道轨迹的非直线段远离直线段的一端,始发井建造在位于隧道轨迹远离接收井的一端。将隧道掘进机设置于始发井内,并沿隧道轨迹挖掘所述直线段形成顶管隧道。由于隧道掘进机挖掘施工速度快,且成本降低,因此能够有效降低顶管隧道成本,提高顶管隧道的挖掘速度。采用矿山法由接收井出发沿隧道轨迹挖掘非直线段,形成矿山隧道,有效避免了矿山法长距离掘进的施工风险。通过接头隧道有效连接顶管隧道与矿山隧道,进而形成完整的隧道结构。通过接头隧道能够实现顶管隧道与矿山隧道的有效过渡。
-
公开(公告)号:CN111090154A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2010030969.9
申请日:2020-01-13
Applicant: 广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2B6/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缆盘缆盒,包括盒体以及盒盖。盒盖用于盖设在盒体上,盒体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光缆的容纳腔体。盒体和/或盒盖的侧壁上开设有缺口槽,光缆能够放置在缺口槽内。使用时,打开盒盖,可以直接将光缆从开口处放置在缺口槽内,也可以先将盘圆后的光缆放置在盒体内,再将光缆的端部搁放在缺口槽内。待光缆放置在缺口槽后,盖上盒盖,向盒体的外侧拉动光缆,光缆便可沿缺口槽移动。该光缆盘缆盒可以直接将光缆放置在缺口槽内,避免了繁琐的穿孔操作,使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0159291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371980.9
申请日:2019-05-06
Applicant: 广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施工方法及隧道结构。隧道轨迹包括直线段及与直线段相连接的非直线段。将接收井建造在位于隧道轨迹的非直线段远离直线段的一端,始发井建造在位于隧道轨迹远离接收井的一端。将隧道掘进机设置于始发井内,并沿隧道轨迹挖掘所述直线段形成顶管隧道。由于隧道掘进机挖掘施工速度快,且成本降低,因此能够有效降低顶管隧道成本,提高顶管隧道的挖掘速度。采用矿山法由接收井出发沿隧道轨迹挖掘非直线段,形成矿山隧道,有效避免了矿山法长距离掘进的施工风险。通过接头隧道有效连接顶管隧道与矿山隧道,进而形成完整的隧道结构。通过接头隧道能够实现顶管隧道与矿山隧道的有效过渡。
-
公开(公告)号:CN109586234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910033961.5
申请日:2019-01-15
Applicant: 广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广州大学 ,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黎伟 , 李文馨 , 袁伟灿 , 颜天佑 , 叶其革 , 秦锋明 , 张彬 , 周维 , 唐兴佳 , 杨伟航 , 邓志宁 , 李彦雄 , 洪选华 , 杨健锐 , 刘巍巍 , 袁杰 , 李春 , 任广鹏 , 文丽 , 刘莉华 , 臧昱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安装支架及其安装方法。电缆安装支架包括调节件及支撑件,调节件包括调节端及与调节端相对设置的固定端,调节端为圆柱形结构;支撑件的一端开设有转孔,转孔的尺寸与调节端的尺寸相匹配,调节端能够穿设于转孔内。使用时,固定端安装于电力隧道的内壁上,根据电力隧道内的情况,判断电缆在电力隧道内的敷设轨迹。根据电缆在电力隧道内的敷设轨迹,调节支撑件相对于调节端转动,以使支撑件的支撑面与敷设轨迹相一致。电缆设置于支撑面上,进而使得电缆按照敷设轨迹设置。通过上述电缆安装支架能够有效提高电缆敷设的适应性,适用电力隧道内的直线段、斜坡段等不同情况下电缆的敷设。
-
公开(公告)号:CN107977718A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711209337.3
申请日:2017-11-27
Applicant: 广州电力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变电站设备维护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变电站的系统结构信息,以此在服务器端建立变电站BIM模型,BIM模型中包含有变电站中各设备的位置信息,服务器获取变电站作业系统中待作业的电子表单信息,根据电子表单信息从BIM模型中确定出待作业设备以及待作业设备区域,根据待作业设备以及待作业设备区域生成一作业指令,下发作业指令至对应的终端;终端解析服务器下发的作业指令,得到待作业设备以及待作业设备区域,并在终端显示待作业设备以及待作业设备区域,以指引作业人员前往待作业的设备区域进行设备维护。从而提高变电站设备维护的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