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95485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324695.4
申请日:2023-10-13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属于新型能源动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发电制氢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新能源发电制氢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分别与新能源发电制氢综合站和电网调度系统连接;新能源发电制氢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包括:服务器、工作站、交换机、纵向加密装置、反向隔离装置、场站远动装置、通信控制器和通信网络;所述服务器包括:采集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预测服务器和气象服务器;所述工作站包括:监控工作站和维护工作站;所述交换机包括:多个光纤环网交换机和数采交换机;所述通信网络包括:数据采集网、控制管理网和调度数据专网。本申请将电解水制氢与新能源发电一体化控制,能够提升新能源发电消纳能力,提升综合效率,降低制氢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42424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210814356.3
申请日:2022-07-11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抑制低频振荡的光热发电机组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包括:根据光热发电机组的运行过程获取对应的实际光热电站并网运行测试数据;将实际光热电站并网运行测试数据输入到预先构建的光热发电机组抑制电网低频振荡系统模型,得到抑制指令;基于抑制指令控制光热发电机组运行;其中,光热发电机组抑制电网低频振荡系统模型包括下述至少一个环节:隔直环节、叠加环节、综合环节和限幅环节。本发明基于实际电站并网运行测试数据构建了光热发电机组抑制电网低频振荡系统模型,基于此模型得到的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光热发电机组运行,本发明构建的光热发电机组抑制电网低频振荡系统模型与现场实际运行效果吻合,分析电网的稳定性准确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725879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1910223525.4
申请日:2019-03-22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储联合供电的移动式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移动式集装箱、设置在所述移动式集装箱外部的光伏电池和设置在所述移动式集装箱内部的储能电池、储能变流器、储能变流器控制回路、不间断电源、蓄电池、倒切开关、DC/DC变换器和监控系统;本发明提供的移动式储能系统停运时,通过光伏电池和蓄电池给内部负载供电,不消耗储能电池的电能,移动式储能系统运行时,光伏电池还可为储能电池充电,延长了移动式储能系统的供电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658204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462778.3
申请日:2023-04-26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静止变频器双模式转矩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电机运行转速与转速给定信号之间的误差信号确定初始电流给定信号:对所述初始电流给定信号进行限幅,得到第一电流给定信号;比较所述初始电流给定信号和第一电流给定信号,并基于比较结果确定整流触发角信号和逆变换相超前角信号;将整流触发角信号与网桥电压输入到脉冲生成模块,得到用于控制网桥晶闸管的触发脉冲,将逆变换相超前角信号与机桥电压输入到机桥脉冲生成模块,得到用于控制机桥晶闸管的触发脉冲。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保证任何工况下电流波形连续、输出转矩无波动,从而实现电机转速的平稳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654528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622156.2
申请日:2023-05-30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摘要: 一种储能变换器固定开关频率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包括:基于储能变换器当前时刻下各开关序列对应的输出电流值,利用预先构建的电流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得到下一时刻各开关序列对应的输出电流值;基于下一时刻各开关序列对应的输出电流值利用预先构建的第一价值函数进行计算,得到下一时刻各开关序列的价值函数值;基于下一时刻各开关序列的价值函数值利用预先构建的复合价值函数进行计算,确定最优开关序列集;基于上、下电容电压的差值在最优开关序列集中选取开关序列作为下一时刻储能变换器的控制变量;其中,所述复合价值函数是基于第一价值函数构建的;本发明通过预测控制实现开关频率的固定,减少电流谐波提高输出波形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701865A
公开(公告)日:2023-02-14
申请号:CN202110812897.8
申请日:2021-07-19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Q10/04 , G06F18/2411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Q50/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光伏超短期功率预测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预测时刻前预设时段内的各类功率相关数据;提取所述预测时刻前预设时段内的各类功率相关数据对应的特征向量;将所述特征向量作为预先训练的Attention‑LSTM神经网络光伏超短期功率预测模型的输入,获取预先训练的Attention‑LSTM神经网络光伏超短期功率预测模型输出的预测时刻光伏电站功率数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利用预测时刻前预设时段内的各类功率相关数据对预测时刻光伏电站功率数据进行预测,提高了光伏电站功率数据的预测精度,有助于调度部门提前做好调度计划和风险规避,进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及光伏发电的竞争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693791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0507086.1
申请日:2022-05-10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多场站短路比的新能源集群优化调度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新能源集群中各新能源场站的运行参数;将所述各新能源场站的运行参数带入预先构建的优化调度模型,结合短路比与新能源场站有功输出的灵敏度关系得到新能源集群的有功出力;基于所述新能源集群的有功出力进行新能源集群优化调度;其中,所述优化调度模型是基于以新能源集群输出有功功率最大为目标构建目标函数,以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有功输出限值为约束条件构建的。本发明通过短路比与新能源场站有功输出的灵敏度关系对优化调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解,考虑不同并网点接入的新能源场站的发电运行能力和电网强度,有利于新能源持续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15563848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110741009.8
申请日:2021-07-01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27 , G06N3/04 , G06N3/08 , G06F111/1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布式光伏总辐射预测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预先确定的分布式光伏总辐射的气象影响因子筛选出预测时段的数值天气预报数据;将筛选出的预测时段的数值天气预报数据代入预先建立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总辐射预测模型中,得到预测时段分布式光伏总辐射的预测值;其中,分布式光伏总辐射的气象影响因子是利用预测区域内气象监测站历史总辐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确定的;所述总辐射预测模型对数值模式预报数据和总辐射监测数据利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迭代训练得到预测时段对应的分布式光伏总辐射预测数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充分考虑影响分布式光伏总辐射的主要气象影响因子,提高了分布式光伏总辐射预测数据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347153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1811112481.X
申请日:2018-09-25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单元级联H桥储能系统,包括:多个电池级联单元;所述多个电池级联单元串联后接入电网;所述电池级联单元包括电容级联单元、储能电池模块和开关;所述储能电池模块与开关串联后再与电容级联单元并联;所述开关用于根据所述储能电池模块是否故障,进行开断;储能电池模块正常时,所述开关闭合;储能电池模块故障时,所述开关断开;所述多个电池级联电源中至少有一个储能电池模块是正常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在级联H桥储能系统中多电池单元故障的情况下,以无功运行的电容器级联单元提供电压支撑,使级联H桥储能系统的电压依然能够达到并网要求,继续输出储能电池级联单元的有功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054627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110234882.8
申请日:2021-03-03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2H7/1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静止变频器的本体差动保护方法及装置,包括:基于静止变频器的整流桥侧的三相电流采样值和逆变桥侧的三相电流采样值确定静止变频器的整流桥侧的三相电流有效值和逆变桥侧的三相电流有效值;利用所述静止变频器的整流桥侧的三相电流有效值和逆变桥侧的三相电流有效值确定静止变频器的差动电流值;基于所述静止变频器的差动电流值对静止变频器的本体进行差动保护;该方案可以应用到抽水蓄能电站大型同步机组启动运行中,进一步完善抽蓄机组的保护功能配置,提高静止变频器设备投运的安全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