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65611B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710500967.X
申请日:2017-06-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产低效油井微生物单井吞吐采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试验油井的筛选;试验油井酸化解堵、试验油井深部堵调;试验油井洗油效率提高;现场试验效果的评价。该发明具有工艺简单、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强和现场试验效果好的特点,有效期大于30个月、单井平均日增油大于3.5t、投入产出比大于1:5。因此,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低产低效油井提高油井产量的现场试验中。
-
公开(公告)号:CN107100602B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710279049.9
申请日:2017-04-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43/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石油工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驱油用三维比例模型自动抽真空与饱和装置。该装置包括抽真空单元、饱和地层水单元和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由抽真空控制装置、饱和地层水控制装置和超压保护装置组成,抽真空控制装置控制抽真空单元实现模型自动抽真空,饱和地层水控制装置控制饱和地层水单元实现模型自动饱和地层水,超压保护装置控制饱和地层水时三维比例模型的压力。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可操作性强和安全可靠的特点;同时本发明提高了三维比例模型抽真空时的真空度,饱和地层水时地层水在模型中的均匀分布程度,从而提高了微生物驱油物理模拟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716391A
公开(公告)日:2018-10-30
申请号:CN201810481543.8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油用内源微生物群落的调控方法。本发明首先进行试验油藏的筛选,根据试验油藏的条件确定模拟岩心参数,进而开展试验油藏的物理模拟实验,依据试验油藏物理模拟实验结果确定微生物群落分布规律,从而明确不同类型微生物激活剂注入量以及现场注入工艺,最后进行现场试验。本发明能够有效地激活试验油藏中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同时有效地降低微生物激活剂的投资成本,从而实现大幅度提高试验油藏的采收率,现场试验效果明显,投入产出比为1:12以上,提高采收率大于20%。
-
公开(公告)号:CN105403557B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510696477.2
申请日:2015-10-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油用复合微生物驱油剂的筛选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配伍性能评价;生物相容性评价,生物相容性评价指标包括内源微生物的激活效果和内源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化学性能评价,化学性能评价指标包括洗油效率、界面张力和乳化性能;驱油性能评价。本发明具有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及针对性极强;本发明筛选得到的驱油剂不仅具有最佳的生物相容性能,而且无后续原油处理及水处理的相应问题;本发明筛选得到的驱油剂现场实验效果良好。因此,可广泛地应用于微生物采油技术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7795307A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610763517.5
申请日:2016-08-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43/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稠油井内源微生物提高单井产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试验油井内源微生物检测;试验油井的筛选;试验油井激活剂的筛选;激活剂注入量的确定;激活剂现场注入工艺的确定;试验油井现场试验。本发明具有投资成本低,实施工艺简单,无油井出砂、套管损坏情况;本发明能大幅度降低稠油粘度,改善原油的流动性能,又能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降低油水的流度比,具有有效期长,有效期超过20个月,增油效果好,单井日增油幅度超过50%,投入产出比大于1:3。因此,本发明是一种经济和有效的提高稠油井产量的方法,可广泛地应用于稠油井单井吞吐采油技术中。
-
公开(公告)号:CN107794018A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610762543.6
申请日:2016-08-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C09K8/58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8/58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生物糖脂表面活性剂驱油剂及其用途。一种生物糖脂表面活性剂驱油剂,将产糖脂表面活性剂的铜绿假单胞菌,经发酵后制得发酵液,将发酵液与营养液按 8~12:1 的体积比混合后,即制成生物糖脂表面活性剂驱油剂。生物糖脂表面活性剂驱油剂的用途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将驱油剂与注入水混合注入油藏中进行驱油;另一种是将驱油剂与注入水混合注入油井中进行单井吞吐处理。本发明的驱油剂具有水溶性好、安全无毒、方便施工、工艺简单、应用范围广,性能优于化学剂,可有效降低稠油粘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因此,可应用于高温高盐油藏的储层改造、水驱、单井吞吐处理以及井筒举升等开发增产措施中。
-
公开(公告)号:CN107664026A
公开(公告)日:2018-02-06
申请号:CN201710740238.1
申请日:2017-08-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三次采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多糖体系进行微生物驱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油藏的筛选;微生物多糖激活剂体系的筛选;微生物多糖激活剂体系现场注入量以及注入工艺的确定;现场试验以及现场试验效果的评价。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针对性强、现场试验效果好和投入产出比高的特点,投入产出比大于1:6,综合含水下降值大于10个百分点,提高采收率值大于15%。因此,本发明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可广泛地应用于微生物采油技术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5201471B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510627563.8
申请日:2015-09-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4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采油的方法,属于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2)注采井网调整;(3)内源微生物驱油;(4)微生物单井吞吐采油。该方法首先通过注入生物表面活性剂提高水驱油藏的洗油效率;然后通过注采井网的调整,扩大内源微生物在油藏中的波及体积;最后通过微生物单井吞吐处理驱出油井近井地带的原油;从而最终达到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的目的。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激活剂具有来源广、价格低廉和不伤害地层的特点;油藏的适用范围广,尤其适合于水驱开发的中高渗透率油藏;工艺简单、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现场试验效果好,现场试验提高采收率大于15.0%。因此,该发明可广泛地应用于微生物采油技术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7384360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502801.1
申请日:2017-06-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用于压裂返排液回用的缓释碱颗粒,具体是用包衣材料把碱性材料包衣形成的缓释碱颗粒,其中包衣材料质量占缓释碱颗粒质量的15~35%;所述的包衣材料由速溶型包衣材料和缓溶型包衣材料组成,其中速溶型包衣材料占包衣材料质量百分比的50~70%。所述的用于压裂返排液回用的缓释碱颗粒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碱性材料的筛分;速溶型包衣材料溶液的配制;缓溶型包衣材料溶液的配制;碱性材料颗粒的一次喷雾包衣;碱性材料颗粒的二次喷雾包衣。利用该缓释碱颗粒可为加砂交联提供充分的时间,解决返排液回用过程中交联过快,加砂不匀、压裂液强度低等问题,为压裂返排液的重复利用提供保障。因此,本发明可广泛地应用于压裂返排液回用处理的工艺中。
-
公开(公告)号:CN105201472B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510629081.6
申请日:2015-09-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4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藏内源微生物群落调控的方法,属于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现场取样及油水分离;(2)氧化还原电位现场测定;(3)调控方案的制定,根据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结果,制定具体的群落调控方案。本发明首先对油井产出液的氧化还原电位进行动态监测,根据氧化还原电位的检测结果判断微生物生长阶段,并根据微生物所处的阶段注入不同浓度的激活剂,从而调控油藏中的内源微生物群落,最终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该发明具有工艺简单、针对性强、易于操作和现场试验效果显著的特点。因此,该发明可广泛地应用于微生物采油技术领域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