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088962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1811243860.2
申请日:2018-10-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37/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试验油井的筛选;低、中和高温菌种温度范围的确定;低、中和高温菌种的筛选;低、中和高温菌种复配性能的确定;复配菌种现场投加比例、投加总量和投加周期的确定;现场试验以及效果的评价。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和现场试验效果好的优点,有效延长热洗周期200d以上,单井年平均节省热洗井次5次以上,投入产出比大于1:5。因此,本发明可广泛地应用于高含蜡油井清防蜡作业中。
-
公开(公告)号:CN111088962A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811243860.2
申请日:2018-10-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37/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试验油井的筛选;低、中和高温菌种温度范围的确定;低、中和高温菌种的筛选;低、中和高温菌种复配性能的确定;复配菌种现场投加比例、投加总量和投加周期的确定;现场试验以及效果的评价。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和现场试验效果好的优点,有效延长热洗周期200d以上,单井年平均节省热洗井次5次以上,投入产出比大于1:5。因此,本发明可广泛地应用于高含蜡油井清防蜡作业中。
-
公开(公告)号:CN107255024A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710502796.4
申请日:2017-06-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37/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田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试验油井的筛选;微生物清防蜡菌种的优选;微生物清防蜡菌种的稀释能力评价;现场投加量的确定;投加时机的确定;现场试验以及效果的评价。本发明提供的微生物清防蜡方法为试验油井加菌量和加菌时机的确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具有油藏适用范围广、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和现场试验效果好的特点,有效延长热洗周期200d以上,单井年节省热洗井次5次以上。因此。本发明可广泛地应用于高含蜡油井清防蜡作业中。
-
公开(公告)号:CN105350947B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510629070.8
申请日:2015-09-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4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的评价方法,属于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油藏微生物驱油处理前后现场取样、预处理和驱油功能菌浓度的测定;油藏递减率的测定;吨增油成本的计算;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评价方法的构建;根据驱油功能菌浓度,递减率和吨增油成本的大小,判断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使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应用效果得到科学、准确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微生物驱油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和发展,本发明具有适用范围广、针对性强、科学合理、系统性强和准确性高的特点,因此,可广泛地应用于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的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05156083B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510695467.7
申请日:2015-10-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43/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评价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适应性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与原油作用效果评价;单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双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三维物模驱油效果评价;评价方法的构建。该方法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科学准确;利用该方法筛选出的区块现场试验效果好,因此,可广泛地应用于微生物采油现场试验中。
-
公开(公告)号:CN105626014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510455214.2
申请日:2015-07-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单井处理提高油井产量的方法,属于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试验油井的筛选;(2)功能微生物及其营养物的确定;(3)功能微生物及其营养物注入量的确定;(4)现场试验。通过分别向油井近井地带和井筒注入功能微生物,利用功能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油井近井地带和井筒的综合作用达到提高油井产量的目的。该发明具有作用范围广,既可作用油井近井地带的油层,又可作用油井井筒;油藏适用范围广,既适用于稠油油井,又适合含蜡油井;既能提高油井的产量,又能减少油井热洗、节省清防蜡剂的用量和节省电流;节能环保、成本低、有效期长、投入产出比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567581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10626827.8
申请日:2015-09-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株高产鼠李糖脂的铜绿假单胞菌DB及其应用。本发明菌株是从胜利油田油水井样品中通过血平板和扩油圈方法筛选得到,并通过耐温耐盐性能考察反复筛选传代获得,其命名为Pseudomonas aeruginosa.DB,其保藏编号为CGMMCC No.10618。其种子液培养基为葡萄糖10.0g/L、酵母粉3.0g/L、KH2PO4 1.0g/L、Na2HPO4 1.0g/L、MgSO4·7H2O 0.5g/L;其发酵培养基糖蜜70g/L,废油脂120g/L,pH值为7.0~7.5;生长温度30~60℃,最佳生长温度40~45℃,生长pH值范围4~9,最佳生长pH范围7.0~7.5,NaCl的耐受性0~5%。物理模拟实验提高采收率大于13%,现场试验提高采收率大于8%。因此,本发明提供的高产鼠李糖脂的铜绿假单胞菌DB可广泛地应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现场试验中。
-
公开(公告)号:CN105156083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695467.7
申请日:2015-10-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43/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评价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适应性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与原油作用效果评价;单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双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三维物模驱油效果评价;评价方法的构建。该方法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科学准确;利用该方法筛选出的区块现场试验效果好,因此,可广泛地应用于微生物采油现场试验中。
-
公开(公告)号:CN11790758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211279386.5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G01N3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驱油藏产出液在线含水智能化检测装置及方法,具体涉及含水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油液输送检测机构中环形板外部的锯齿状结构可以为自动开阀机构的卡位块提供锁定点,进而可以锁止螺纹连接件,有效防止在受到外力或震动时导致螺纹连接件和螺纹接口之间产生松动的问题,进而避免检测器出现位移脱离油液面影响检测,同时防止油液泄露的问题,并且通过弹性卡位结构在配合环形板完成对螺纹连接件锁定,使其仍可保持自动开阀机构的实现自动开阀的目的,则可在检测器异常时,实现输送管路的自动切换,确保油液仍可保持正常输送及顺利检测的作业,无需停输处理,从而确保生产进程的顺利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07796914B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610762688.6
申请日:2016-08-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构建生物表活剂与原油间超低界面张力的方法,所述的构建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试验区块的现场取样及油水分离;试验区块原油等效烷烃数的测定;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选择;超低界面张力复配体系的构建;复配体系的性能评价。本发明所述方法能针对不同区块原油,快速构建生物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实现超低界面张力。本发明所述的构建方法具有方法简单、快速高效,减少试验的盲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方法构建的复配体系具有界面张力低,驱油性能强的特点,界面张力低于10‑3mN/m,室内物模实验提高采收率大于25%。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