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25322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132469.0
申请日:2021-01-31
申请人: 天津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天冬氨酸酶突变体及编码基因及工程菌,其工程菌用下述方法构建:将重组质粒22b‑PT7‑Asp‑H T187L/N142R/N326L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转化,得到表达天冬氨酸酶突变体的工程菌。本发明采用理性设计技术对天冬氨酸酶进行分子改造,经过同源建模、分子对接、结合能计算等方法而获得于底物亲和力提高的天冬氨酸酶突变体,酶活提高为原来的3倍,利用此策略可以显著提天冬氨酸酶的催化活力。经过发酵培养、诱导表达得到菌体细胞沉淀物,再通过透性化处理后得到的透性化细胞作为生物催化剂可将底物巴豆酸特异性催化转化为R‑3‑氨基丁酸。
-
公开(公告)号:CN112378104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122016.1
申请日:2020-10-20
申请人: 天津大学
IPC分类号: F24T10/15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热式地热能全井段干井采热系统,包括采热供暖单元和地下采热单元,地下采热单元包括中心管,在该中心管外同轴套装有套管,中心管插装贯通经过地热井的低温层和高温层,套管插装在低温层。本采热系统包括供暖回路和蓄热回路,还创新设置预热保温回路,该预热保温回路由热泵机组、外层注水泵、外层注水阀门、外层通道、内层通道、内层抽水泵和旁路阀门组成。本系统打破了地热供暖建筑群对水热型地热供暖系统的依赖,对于无水或出水量较少的干式地热井可将其转化为单井开采系统,充分利用每一口地热井,在相同供暖条件下,可减少地热井的数量,进而减少地热供暖系统的初投资,经济性优势凸显。
-
公开(公告)号:CN112065521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970807.3
申请日:2020-09-16
申请人: 天津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O2混合工质的增压吸热跨临界循环干热岩地热发电模型,包括地热水循环、混合工质循环及冷却水循环,混合工质循环中设置有井下同轴套管换热器,创新体现在利用重力场实现增压吸热过程,使循环吸热量增加,提高了循环发电量;采用CO2和有机工质组成的二元混合工质,可以实现具有增压吸热及减温放热的跨临界循环,能够有效减少热源及冷源换热的不可逆性,提高循环效率。该循环采用的混合工质包括(但不限于)CO2/R32,CO2/R161,CO2/R1270,CO2/R1234yf,CO2/R134a,CO2/R152a,CO2/R1234ze。本模型主要针对干热岩地热资源,但不限于此,所述发电系统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双循环(binary cycle)地热发电系统的应用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9004829B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810739578.7
申请日:2018-07-06
申请人: 天津大学
IPC分类号: H02M3/15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电流纹波耦合电感双向直流变换器,所述变换器包括:在低压接口处并联连接有电感和电容,在高压接口处并联连接有另一电感和另一电容,电感和电容、以及另一电感和另一电容均构成了LCR结构,即在双向均添加了LCR结构;所述耦合电感的等效模型由原边电感、副边电感、等效漏感和等效励磁电感四部分组成;所述变换器引入耦合电感提高增益,同时增加LCR结构以减小电流纹波,实现5‑10倍的升压比。本发明通过引入耦合电感提高增益,同时增加了LCR结构以减小电流纹波;本发明设计的连续的、低纹波的低压接口电流可以避免其对输入源的冲击,非常适合于使用在复合能量源电动汽车系统中蓄电池与高压汇流母线间的接口处。
-
公开(公告)号:CN111763544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665802.X
申请日:2020-07-11
申请人: 天津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雾式纳米氢气泡/柴油混合燃料制备方法,由氢气瓶经减压和调压后向混合器供应预定恒定压力的氢气;来自油箱的柴油和回流的纳米氢气泡/柴油混合燃料经油泵混合加压后由柴油雾化喷嘴喷入混合器;混合器中氢/柴油溶液雾滴与氢气作用形成更高浓度的氢/柴油溶液雾滴后进入缓冲器,稳定后的氢/柴油溶液经卸压后进入油/气分离器分离,得到的一部分纳米氢气泡/柴油混合燃料回流到混合器再次与柴油和氢气混合,剩下的纳米氢气泡/柴油混合燃料成为最终混合燃料产品。燃用纳米氢气泡/柴油混合燃料时,柴油机只需要一套供油系统,可改善柴油机经济、排放性能;喷雾式制备方法更适合纳米氢气泡/柴油混合燃料的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1454871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140954.8
申请日:2020-03-03
申请人: 天津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产雄烯二酮的重组分枝杆菌及构建方法及应用,构建方法为:将胆固醇氧化酶基因ChoM2、携带有RBS片段的甾酮C27单加氧酶基因Smo2和携带有RBS片段的17β-羟固醇脱氢酶基因Hsd4A导入新金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CICC 21097中,得到高产雄烯二酮的重组分枝杆菌MNCSH;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重组菌株发酵主要产物为4-雄烯二酮,收率90%以上,选择性达90%以上,降低副产物生成,提高雄烯二酮产量。与原始菌株相比,重组菌具有更好的催化转化性能,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工艺方法简便,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111725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811506786.9
申请日:2018-12-10
申请人: 天津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石墨状氮化碳负载镍钴硫颗粒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用途,配制石墨状氮化碳均匀分散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向悬浊液中加入四水合醋酸钴和四水合醋酸镍,机械搅拌均匀;向悬浊液中加入乙二胺搅拌均匀;向悬浊液中加入氨水室温下搅拌;向悬浊液中加入硫脲,在水浴锅中保温;将反应釜放置在烘箱中,对其进行水热处理;冷却后水洗样品三次,离心收集产物,然后冷冻干燥将反应釜放置在烘箱中进行水热反应,得到石墨状氮化碳负载镍钴硫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方便操作,可重复性高;石墨状氮化碳原位负载的钴硫化合物粒径大小为10-50nm,且分布均匀,具备极佳的能源催化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957854B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610017573.4
申请日:2016-01-12
申请人: 天津大学
摘要: 本发明属于发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提高酵母细胞对乙酸的方法以及获得酵母菌株。本发明所述提高酵母细胞对乙酸耐受能力的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包含表达GadC蛋白的重组质粒,转化酵母细胞,通过酵母菌株中的GadC蛋白的表达,以调控酵母细胞对乙酸的耐受能力,提高酵母细胞对乙酸耐受性。本发明所述酵母菌株为包含重组质粒pRS416‑HXT7p‑GadC‑TEF1t的酵母菌株或包含重组质粒pRS416‑TPI1p‑GadC‑TEF1t的酵母菌株,尤其是酵母菌株SyBE_Sc0150028和SyBE_Sc0150029。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所述酵母菌株对乙酸的耐受性能显著增强。
-
公开(公告)号:CN110664401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0927381.0
申请日:2019-09-27
申请人: 天津大学
IPC分类号: A61B5/0476 , A61N1/3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帕金森状态的噪声深度脑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双向电极、微型控制器、上位机、噪声发生器和滤波器组成;双向电极具有采集和刺激两种属性,通过在上位机设置电极的属性,分别实现对底丘脑核(STN)核团局部场电位(LFPs)的采集和噪声刺激的施加,且双向电极可以将放电信号传输至微型控制器;所述上位机内部存储帕金森状态等级分布表,该表跟据RI值的大小分为10个等级,RI值越小,帕金森状态越严重,依据该表将当前的帕金森状态进行等级归类,提取对应噪声刺激的参数,并将这些参数传输至噪声发生器和滤波器。
-
公开(公告)号:CN110433717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579114.9
申请日:2019-06-28
申请人: 天津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冲混合纳米氢气泡/柴油混合燃料制备方法,由氢气瓶经减压和调压后分别向多级混合器以0.1~3MPa范围内且相同的预定恒定压力供应氢气;向第一混合器内等速加入柴油,在第一混合器波纹管壁的作用下强化混合成氢气和氢/柴油溶液的混合物,再依次进入后续混合器进一步混合后进入缓冲器,经缓冲器稳定后的氢气和氢/柴油溶液的混合物经卸压后进入油/气分离器进行分离,得到纳米氢气泡/柴油混合燃料。燃用纳米氢气泡/柴油混合燃料时,柴油机只需要一套供油系统,且不需要对供油系统硬件进行调整;可改善柴油机经济、排放性能,可提高混合燃料制备效率,更适合纳米氢气泡/柴油混合燃料的工业化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