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53386C
公开(公告)日:2006-04-26
申请号:CN200310106345.7
申请日:2003-11-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酞菁绿废水制备聚合氯化铝絮凝剂的方法,其特征是:选用335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放入吸附柱中,然后用稀盐酸流经吸附柱,再用水或去离子水清洗该树脂柱,然后用稀碱液处理该树脂柱,最后用水或去离子水清洗该吸附柱直至出水呈弱碱性;调节酞菁绿废水的pH值,使之在常温到50℃之间通过上述预处理转型后的335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再经另外一个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柱,即可得到铜离子浓度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的酞菁绿废水;将经上述树脂处理的酞菁绿废水进行浓缩,在搅拌加热的条件下,同时加入碱化剂进行反应,调节废水呈弱酸性,持续搅拌并进行加热反应,即得到本发明的液体产品或固体成品,335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还可脱附再生,既回收了资源,又可重复利用树脂,节约了处理成本。实现了废物利用有目的,有利环境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253385C
公开(公告)日:2006-04-26
申请号:CN200310106344.2
申请日:2003-11-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2F9/12 , C02F1/62 , C02F1/42 , C02F1/66 , C02F101/20
Abstract: 一种用335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酞菁绿废水中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335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预处理:选用335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放入吸附柱中,然后用稀盐酸以低流速流经装有335型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柱,后用水或去离子水清洗该树脂柱,然后用稀碱液以低流速处理该树脂柱,最后用水或去离子水清洗该树脂柱直至出水呈弱碱性;调节酞菁绿废水的pH值,使之以低流速通过上述预处理后的离子交换树脂柱,并控制其处理温度,再经另外一个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柱,可使酞菁绿废水中的铜离子基本去除;再对饱和的离子交换树脂柱脱附及再生以便下次重复使用。具有工艺简单,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能一次达到排放标准并可作为制备聚合氯化铝絮凝剂的前道工序,有利于废物利用和环境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658069A
公开(公告)日:2005-08-24
申请号:CN200410065998.X
申请日:2004-12-2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纳米印章技术中纳米级模板的制备方法,先制备多层膜:多层膜为非晶硅(a-Si)/氮化硅(SiNx)、(a-SiC)/(SiNx)、(a-Ge)/(SiNx)、Ge/Si等多层膜调制结构,对上述多层膜样品的剖面进行切片、磨片与抛光,暴露出光洁的多层膜侧面,再进行选择性腐蚀,在多层膜样品的剖面形成纳米级浮雕模板。避免了使用昂贵的电子束光刻设备。采用等离子体化学汽相淀积(PECVD)技术制备的a-Si/SiNx多层膜的周期可精确控制到纳米量级,层厚最小可达到2nm,从而使模板的图案尺寸可减小到2nm,当图形转移到Si片上可产生纳米尺度的图案。
-
公开(公告)号:CN1544348A
公开(公告)日:2004-11-10
申请号:CN200310106345.7
申请日:2003-11-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酞菁绿废水制备聚合氯化铝絮凝剂的方法,其特征是:选用335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放入吸附柱中,然后用稀盐酸流经吸附柱,再用水或去离子水清洗该树脂柱,然后用稀碱液处理该树脂柱,最后用水或去离子水清洗该吸附柱直至出水呈弱碱性;调节酞菁绿废水的pH值,使之在常温到50℃之间通过上述预处理转型后的335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再经另外一个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柱,即可得到铜离子浓度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的酞菁绿废水;将经上述树脂处理的酞菁绿废水进行浓缩,在搅拌加热的条件下,同时加入碱化剂进行反应,调节废水呈弱酸性,持续搅拌并进行加热反应,即得到本发明的液体产品或固体成品,335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还可脱附再生,即回收了资源,又可重复利用树脂,节约了处理成本。实现了废物利用的目的,有利环境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438168A
公开(公告)日:2003-08-27
申请号:CN03113046.1
申请日:2003-03-2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B82B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2Y30/00 , C30B29/605
Abstract: 激光诱导制备尺寸可控高密度纳米硅量子点列阵的方法:先进行多层调制结构的制备: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汽相淀积技术制备非晶硅或锗/非晶氮化硅或二氧化硅的单层或多层调制结构,其中a-Si:H子层厚度与激光晶化后希望获得的量子点尺寸基本相符;然后用激光诱导晶化:衬底温度:150-250℃。本发明实现限制性结晶能够有效地控制硅量子点的形成与大小分布,由于多层调制结构中a-Si:H子层的厚度可人工设计,精度可达0.5nm,可控性强,从而使得最后形成的nc-Si量子点尺寸也可人工设计并控制。介质层a-SiNX:H或a-SiO2子层厚度可薄至5nm,
-
公开(公告)号:CN11947400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07882.0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6F15/78 , G06F15/173 , G06F7/544 , G06N3/063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近似片上网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面向卷积神经网络加速的高实时性近似片上网络,结合神经网络的数据分布情况,提出基于数据分级的近似压缩和分段恢复方案,实现在降低通信开销的同时,保持神经网络推理精度;并提出一个质量控制模型,该模型能够快速搜索出满足质量损失约束的神经网络各层阈值,确保网络在进行近似通信的同时保持准确性;进一步提出基于拥塞感知的阈值动态调整方案,通过感知网络中的拥塞情况,动态调整每一层的近似阈值,以实现对数据压缩率的实时优化,从而有效缓解通信网络中的拥塞问题;结合近似通信后网络中的激活数据分布特征,优化计算阵列中的近似计算模块,提升计算阵列的整体效率,实现计算加速。
-
公开(公告)号:CN11944195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75006.1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6F18/24 , G06F18/213 , G06F18/25 , G06N3/042 , G06N3/0464 , G06F18/22 , G06N3/0442 , A61B5/00 , A61B5/3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癫痫监测的小样本脑电信号分类方法,属于脑电信号处理及分类技术领域,其方法具体包括:构建癫痫四分类融合模型,包括:共享网络层、二分类子网络层和三分类子网络层,获取癫痫脑电信号样本,将癫痫脑电信号样本输入到共享网络层,对癫痫脑电信号样本进行特征提取,捕捉癫痫脑电信号的复杂特征,将提取的癫痫脑电信号的复杂特征输入至癫痫四分类融合模型中,输出脑电信号分类结果,利用条件加权投票算法对脑电信号分类结果进行加权投票,输出投票结果,考虑了不同时期的数据特征差异以及数据量差异,通过将四分类任务拆分为二分类和三分类,结合条件加权投票算法,使得模型在发作期很少的小样本情况下也能保持较好的学习效果和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37644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490434.4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5D23/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片上网络的紧凑型交叉温控方法,涉及多处理器嵌入式开发技术领域,设计交错相位控制策略以增加控制周期内最小网络单元的节点纠正次数,避免同步温控引起的热问题,设计负反馈温控策略以控制节点和邻接节点之间的交互行为,进一步稳定节点的温度,基于控制相位分配算法将片上网络中节点类型的分配类比为图着色问题,设置剪枝约束和选取约束以优化回溯法,快速生成最优类型分配方案,并结合交错相位控制策略和负反馈温控策略实现片上网络的最佳交叉温控,设计性能评估方案,经检验,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在评估指标上均优于对比方案,有效解决了片上网络的热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131950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110442919.6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H03M13/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极化码的自适应连续消除优先译码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采用基于优先级的搜索策略和网格存储策略,使用优先队列存储优先级信息并根据码字的子节点类型指导候选路径的扩展,使用网格结构计算并存储中间结果,同时采用一种基于路径度量的自适应节点插入策略来减少优先队列中的路径数量,通过优先级队列与网格结构的迭代信息交互,完成极化码译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优先级搜索策略降低译码算法的复杂度,通过自适应节点插入策略避免了大多数不必要的路径扩展,在保证译码性能的同时,显著降低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377333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110602128.5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基于抛物线综合法求复数的N次开根号的硬件计算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控制单元使用状态机的方式控制整个系统的运算流程;可变模式的圆周CORDIC计算单元,用以实现输入复数在平面坐标形式与极坐标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开根单元,用以计算待求复数的极坐标形式中的模长的N次开根;相角计算单元,根据输入k用以计算得到复数的极坐标形式中的相角。有效地利用抛物线综合法和CORDIC方法,既保证了计算精度,又让整个计算系统实现超低时延计算。其次,通过改变输入k,可选择需要输出的N次开根结果。改变圆周CORDIC模块的正向迭代次数,可在一定范围内灵活地调节计算精度。最后,减少了整个系统的面积消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