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并网逆变器自适应准PRD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10859B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510278698.8

    申请日:2015-05-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Abstract: 光伏并网逆变器自适应准PRD控制方法,涉及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光伏并网逆变器对电网阻抗变化适应性差,和弱电网下光伏并网系统的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通过扰动电流注入法向电网中注入特定频率的扰动电流,然后基于闭环极点参数配置的原则得到电流控制器参数与电网阻抗的关系式,当电网电阻Rg和电网电感Lg发生变化时,实现对控制器参数Kp、Kr、Kd的自适应调节,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电网阻抗,提高了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的适应性与稳定性。它可用于对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

    单相无变压器隔离型Z源光伏并网逆变器及调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58427B

    公开(公告)日:2016-10-19

    申请号:CN201410457778.5

    申请日:2014-09-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Abstract: 单相无变压器隔离型Z源光伏并网逆变器及调制方法,涉及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传统的Z源逆变器应用到光伏并网系统中,使并网效率低并且产生共模电流大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一号快恢复二极管D1、二号快恢复二极管D2、一号电解电容CZ1、二号电解电容CZ2、三号电解电容CPV、一号开关管S1、二号开关管S2、三号开关管S3、四号开关管S4、五号开关管S5、第三电感LZ1和第四电感LZ2,电网电压调制所述的单相无变压器隔离型Z源光伏并网逆变器在正负半周期内均有三种开关模式。它可用在光伏并网系统中。

    具有弹性有功功率分配的双下垂控制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20607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231572.X

    申请日:2016-04-14

    Abstract: 具有弹性有功功率分配的双下垂控制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涉及一种逆变器控制方法。为了解决可再生能源并联逆变系统受有功功率波动影响的问题。包括:利用具有弹性有功功率分配的双下垂控制方程的ωi和Vi对并联逆变器进行控制,所述双下垂控制方程:ωi为逆变器输出电压角频率参考值,ω0i为逆变器额定输出电压角频率,kpi和kqi分别为逆变器输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下垂系数,Pi为逆变器输出的有功功率,P0i为逆变器额定输出有功功率,kf为下垂曲线平移量△ωI的平移系数,VDCi为直流母线电压,VDCref为直流母线参考电压,Vi为逆变器输出电压幅值参考值,V0i为逆变器额定输出电压幅值,Qi为逆变器输出的无功功率,Q0i为逆变器额定输出无功功率。

    新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电压型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35033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410421837.3

    申请日:2014-08-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Abstract: 新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电压型控制方法,涉及一种并网逆变器电压型控制方法。为了解决现有电压控制型逆变器并网功率易受电网波动影响,无法直流母线电压稳定的问题。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闭环反馈控制方法引入到下垂控制中,增加功率环,经拉普拉斯变换后,获得下垂曲线U0的平移量△U0和逆变器额定输出频率f0的平移量△f0,步骤二:将下垂曲线U0的平移量△U0和逆变器额定输出频率f0的平移量△f0分别叠加到新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电压型的并网下垂方程,并简化后获得方程,并将简化后获得方程中的功率环替换为直流母线电压环,完成光伏并网逆变器对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本发明主要应用在并网逆变器上。

    单相无变压器隔离型Z源光伏并网逆变器及调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58427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457778.5

    申请日:2014-09-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Abstract: 单相无变压器隔离型Z源光伏并网逆变器及调制方法,涉及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传统的Z源逆变器应用到光伏并网系统中,使并网效率低并且产生共模电流大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一号快恢复二极管D1、二号快恢复二极管D2、一号电解电容CZ1、二号电解电容CZ2、三号电解电容CPV、一号开关管S1、二号开关管S2、三号开关管S3、四号开关管S4、五号开关管S5、第三电感LZ1和第四电感LZ2,电网电压调制所述的单相无变压器隔离型Z源光伏并网逆变器在正负半周期内均有三种开关模式。它可用在光伏并网系统中。

    小型永磁直驱风电系统网侧变换器的并网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47622B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110261933.2

    申请日:2011-09-06

    Abstract: 小型永磁直驱风电系统网侧变换器的并网控制方法,涉及一种风电系统网侧变换器的并网控制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PI控制超调量大、系统响应时间长,线性滑模控制存在抖振现象的问题。它的具体方法为:采集电网的三相电压信号和三相电流信号,转换为两相旋转电压信号和两相旋转电流信号;获取d轴给定电流获取d轴高阶非奇异终端滑模面s1和q轴高阶非奇异终端滑模面s2;获取q轴控制律uq和d轴控制律ud;获取网侧变流器的驱动信号,将驱动信号输入网侧变流器,利用网侧变流器将永磁直驱风电系统产生的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输入电网,完成风力发电的电流并网。用于风力发电机的并网过程的控制。

    输入连续可调的无桥Buck-Boost PFC变换器

    公开(公告)号:CN100536306C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710144891.8

    申请日:2007-1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112

    Abstract: 输入连续可调的无桥Buck-Boost PFC变换器,它涉及电压变换的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电压变换器在任一时刻电路中总有四个半导体器件处于工作状态,存在通态损耗显著增加、发热量增加的问题。它的第一开关管集电极同时接第一二极管阴极、第一电容一端和交流电源一端,第二开关管集电极同时接第二二极管阴极、第二电容一端和交流电源另一端,第一开关管发射极同时接第二开关管发射极、第三二极管阴极和电感一端,第一电容另一端同时接第一二极管阳极、第二电容另一端和第二二极管阳极后通过第二电流检测器接负载的另一端。本发明在不需要全桥整流的前提下能将交流电直接转换成稳压直流电,在任一时刻电路中只有三个半导体器件导通,使效率显著提高。

    应用于伺服系统的磁光电编码器

    公开(公告)号:CN1218162C

    公开(公告)日:2005-09-07

    申请号:CN03132571.8

    申请日:2003-08-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旋转位置编码器——应用于伺服系统的磁光电编码器。它包括光电式绝对编码器(1)、DSP处理器(2)、控制器供电电源(5),它还包括加减计数器(3)、磁性传感单元(4)、电池(6)、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加减计数器(3)的正极电源端和磁性传感单元(4)的正极电源端,电池供电时,光电式绝对编码器不工作,磁性传感单元检测得到的电机转动情况记录在加减计数器中。磁性传感单元的永磁体不用通电,电路结构也简单,所以耗电量较小。本发明具有设计合理、工作可靠和适用性广的优点。

    应用于伺服系统的磁光电编码器

    公开(公告)号:CN1514207A

    公开(公告)日:2004-07-21

    申请号:CN03132571.8

    申请日:2003-08-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旋转位置编码器——应用于伺服系统的磁光电编码器。它包括光电式绝对编码器(1)、DSP处理器(2)、控制器供电电源(5),它还包括加减计数器(3)、磁性传感单元(4)、电池(6)、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加减计数器(3)的正极电源端和磁性传感单元(4)的正极电源端,电池供电时,光电式绝对编码器不工作,磁性传感单元检测得到的电机转动情况记录在加减计数器中。磁性传感单元的永磁体不用通电,电路结构也简单,所以耗电量较小。本发明具有设计合理、工作可靠和适用性广的优点。

    一种含有零矢量的隔离型AC-DC变换器复合频率调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60932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210918835.X

    申请日:2022-08-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含有零矢量的隔离型AC‑DC变换器复合频率调制方法。本发明将DAB‑ACDC变换器拓扑进行改进,引入LC串联谐振网络,并借鉴扩展移相调制方案,设计了一种含有零矢量的高低频PWM复合频率调制策略。在减小开关损耗的同时,利用MOSFET同步整流特性减小了传导损耗,实现了自然换流,无需任何有损缓冲电路或强迫换流策略。进一步结合LC谐振特性实现了软开关,降低了变压器谐波含量。此外,还具有自动功率因数校正功能,且调制参数无需实时计算,有效降低了闭环控制方案的设计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