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75021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070181.X
申请日:2015-02-10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预应力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所述碳纤维预应力混凝土包括碳纤维预应力筋、单组份环氧胶粘剂、混凝土和锚具;所述单组份环氧胶粘剂位于碳纤维预应力筋表面;所述碳纤维预应力筋分布于混凝土结构内部,通过单组份环氧胶粘剂与混凝土粘结成整体,其再通过锚具对混凝土施加预应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无需设置波纹管,增大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截面积,以单组份环氧胶粘剂为粘结材料,显著提高了预应力材料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提升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解决了预应力钢筋锈蚀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耐久性造成的危害;无需灌浆,简化了施工工艺;以通电加热的方式固化,施工方便,效率高,质量稳定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4559257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06178.1
申请日:2015-01-07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
IPC: C08L95/00 , C08L53/02 , C08L23/08 , C08L23/06 , C08L23/12 , C08L93/04 , C08L57/02 , C08K13/02 , C08K5/13 , C08K5/14 , C08K3/22 , C08K3/06 , C08K3/26 , C08K5/1539 , C08K5/526 , C08K5/347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筑路用高模量沥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其按质量份计,包括40-80份的改性沥青和20-60份的填料;所述改性沥青另以原料质量份计,包括10-20份聚合物、0.1-5份抗老化剂、2-4份增粘剂、2-5份改性剂、1-3份交联剂和50-90份基质沥青;所述基质沥青为壳牌70#、壳牌90#、SK70#和SK90#中的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实现废物利用,适合工业化生产,所制的沥青颗粒能显著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抗车辙性能、低温抗裂性能、抗水损害性能和耐老化性能,延长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而且储存运输极其安全方便、节能环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3980584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195798.X
申请日:2014-05-09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化学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的一种桥梁伸缩缝过渡区灌注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施工工艺。所述的灌注料由A、B、C三组分组成,A组分由环氧树脂﹑环氧活性稀释剂﹑超细废旧橡胶粉、消泡剂和分散剂组成;B组分由固化剂﹑固化促进剂和偶联剂组成;C组分由废旧橡胶颗粒﹑废旧橡胶粉和晶须组成。首先将A组分与B组分混合,搅拌均匀,最后加入C组分,搅和均匀即得灌注料。施工中,首先在桥梁伸缩缝预留槽与灌注料的接触面涂刷一层粘结剂,然后将灌注料倒入桥梁伸缩缝预留槽中。本发明配制的灌注料具有粘接强度高,施工性能好、开放交通时间短,耐磨、吸震和降噪性能良好,综合力学性能高,抗冲击性能和耐久性优异,环保效益显著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921448B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210466258.1
申请日:2012-11-16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IPC: B01J29/035 , B01D53/9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环境保护催化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净化汽车尾气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为整体式催化剂,由载体和涂层组成;所述涂层为双层结构,其中第一层由氧化铝和助剂直接涂覆在载体上;第二层由氧化铝、助剂和介孔材料涂覆在第一层涂层上;所述介孔材料由一种或几种介孔特征催化剂组成。本发明制备的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成本低,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可大幅有效地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所产生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物碳等系列污染物,使汽车的排放达到国家标准(GB 18285-2005),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2921448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466258.1
申请日:2012-11-16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IPC: B01J29/035 , B01D53/9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环境保护催化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净化汽车尾气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为整体式催化剂,由载体和涂层组成;所述涂层为双层结构,其中第一层由氧化铝和助剂直接涂覆在载体上;第二层由氧化铝、助剂和介孔材料涂覆在第一层涂层上;所述介孔材料由一种或几种介孔特征催化剂组成。本发明制备的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成本低,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可大幅有效地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所产生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物碳等系列污染物,使汽车的排放达到国家标准(GB 18285-2005),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565533B
公开(公告)日:2011-07-06
申请号:CN200910074344.6
申请日:2009-05-11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的彩色改性乳化脱色沥青制备过程中存在的污染环境、生产成本高、产品性能差不能作为彩色微表处的胶结料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彩色液态SBS改性乳化树脂的制备方法,本方法由下列原料:明色树脂乳液、液态SBS改性剂、无机颜料307钼铬红颜料或SGC-M铬绿颜料、颜料分散剂聚羧酸钠盐或聚丙烯酸铵盐。制备时,将上述原料依次加入反应釜中,保持反应釜温度在20℃~30℃,加入磷酸调节体系pH值为2.5~4.5,体系搅拌均匀即得到高性能彩色液态SBS改性乳化树脂。该方法制备工艺简单,可常温施工,生产成本低,且无毒无害,通过选择合适的改性剂,可制备出高性能彩色微表处胶结料用于重交通路面。
-
公开(公告)号:CN106495563B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610911893.4
申请日:2016-10-19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IPC: C04B26/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学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到一种环保耐冻融型透水路面铺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铺装材料由A、B、C三组分组成;A组分按质量份计,包括石料4~6份、废旧混凝土颗粒3~5份、橡胶颗粒1~2份;所述B组分按质量份计,包括环氧树脂8.3~9.3份、增韧剂1~2份、触变剂0.1份、分散剂0.1份、消泡剂0.1份、颜料0.2份、抗氧剂0.1份、抗氧助剂0.1份;所述C组分按质量份计,包括固化剂9.8份、固化促进剂0.1份、偶联剂0.1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环保、强度高、耐冻融、耐久性好、防滑、降噪、减震,色彩鲜明、不易褪色,施工方便、开放交通时间短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368130B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610921950.7
申请日:2016-10-21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道路附属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到一种耐久型抗风防眩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防眩板包括防眩板面板和安装底座;防眩板面板上设置有多个通风槽;安装底座设有安装孔;防眩板面板垂直设在底座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抗风型防眩板的板面底端开口设计,既可加强板面通风、降低风阻,又可使板面与底座之间的连接呈两个三角形结构,结构更加稳定,可承受荷载更高;通风槽未设置百叶,而是通过控制通风槽的宽度防止通风槽侧向漏光,进一步提升了通风效率,可有效减弱风力对板的作用力;可利用模具一次成型,不需再附加植筋、喷漆等流程,加工简单;防眩板板面与底座连接作用强、力学结构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106565121B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610911874.1
申请日:2016-10-19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学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到一种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骨料表面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废旧混凝土破碎、筛分;2)将筛分后的废旧混凝土颗粒表面打磨;3)对打磨后的废旧混凝土颗粒表面除尘;4)对除尘后的废旧混凝土颗粒表面喷涂混凝土固化剂;5)然后对前一步骤中的废旧混凝土颗粒表面喷涂水性环氧乳液;6)最后对前一步骤中的废旧混凝土颗粒表面养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处理方法得到的废旧混凝土再生骨料具有以下特点:废旧水泥凝土来源广泛,强度高、耐磨性好,界面结合力强,耐久性好,用途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06519936B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610946488.6
申请日:2016-11-02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IPC: C09D171/02 , C09D7/61 , C09D7/63 , C09D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沥青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到一种功能型颗粒沥青隔离剂及其应用方法。所述隔离剂包括由表面活性剂构成的A组分的水溶液;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所述A组分的质量浓度为10‑6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功能型颗粒沥青隔离剂通过将隔离剂裹附于颗粒沥青表面,可有效避免颗粒间的黏结现象,更便于其储存、运输及精确化贸易管理;可实现针对性对沥青进行不同功能的改性,并使得实际应用中隔离剂能够在沥青中分散均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