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的隔墙人体运动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08471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041301.8

    申请日:2016-01-2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5/1123 A61B5/688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的隔墙人体运动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接收机接收来自发射机预编码后的信号波形;其次将接收到的信号分割成一段段信号,并对每段信号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得到变换矩阵,然后计算变换矩阵的方差向量,最后通过计算方差向量的极差,并与阈值比较从而检测墙后是否有人体运动。本发明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解决了强噪声环境下的弱目标检测问题,能有效地检测隔墙人体运动与否,极大地提高了隔墙人体运动检测的准确性。

    基于K均值聚类和贝叶斯分类的隔墙人体运动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29228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042027.6

    申请日:2016-01-2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13/8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K均值聚类和贝叶斯分类的隔墙人体运动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接收机接收来自发射机预编码后的信号波形;其次将接收到的信号分割成一段段信号,对每段信号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得到变换矩阵,并计算变换矩阵的方差向量得到极差值;最后将极差值放入预先对训练数据进行聚类并使用贝叶斯进行分类得到的贝叶斯分类器中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判断隔墙人体是否运动。本发明采用K均值聚类和贝叶斯分类,能有效地检测隔墙人体运动与否,极大地提高了隔墙人体运动检测的准确性。

    一种基于磁场传感器的不规范停车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79975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661895.8

    申请日:2015-10-1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场传感器的不规范停车检测方法,采用磁场传感器判断车辆是否停靠及停靠是否规范。该检测方法采用一种基于自适应阈值探测算法的方法判断是否有车辆停靠,并在判断有车辆停靠以后根据车辆停靠过程中的磁场波形判断车辆停靠是否规范。此外,该检测方法还使用一种动态采样频率的低能耗策略,以降低能耗,延长节点的使用寿命。本方法具有成本低,准确率高,使用范围广,方便对现有停车场进行改造等优点,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停车场车位检测和判断中。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便携式电磁波强度分布式检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004931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510230732.4

    申请日:2015-05-0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便携式电磁波强度分布式检测系统,包括多个由智能手机与便携式电磁波强度检测装置构成的检测节点,数据服务器和PC数据访问客户端和手机数据访问客户端。检测节点通过便携式电磁波强度检测装置测量电磁波强度,智能手机将采集到的地理信息数据及室内定位数据与电磁波强度数据融合,通过网络上传至数据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将接收的数据写入服务器数据库,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数据服务器向客户端提供电磁波空间强度分布可视化显示服务。本系统有效利用智能手机存储、计算、显示功能,降低了装置的硬件成本,系统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通用性强等优点,适用于个人、家庭用户快速监测环境辐射信息。

    一种H型实体板梁与格构式钢柱的连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03432B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310492277.6

    申请日:2013-10-2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H型实体板梁与格构式钢柱的连接方法,格构式钢柱由4根方钢管柱组成,利用钢板将4根方钢管柱的内、外侧通过对接施焊方法相互连接,形成以方钢管柱为四角点的内外筒状节点结构。在格构式钢柱的连接节点处焊接与H型实体板梁的腹板等厚度的加劲板,再将H型实体板梁与加劲板利用高强螺栓相连接。在内外筒状节点结构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环形加强钢板以加强相互间连接。该技术能够顺利有效地完成H型实体板梁与格构式钢柱之间的荷载传递功能,且传力体系明确、受力合理、施工方便。

    基于智能手机音频口的便携式电磁波强度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849571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231020.4

    申请日:2015-05-0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音频口的便携式电磁波强度检测装置,包括主控模块、耳机音频口电源转化模块、耳机音频口通信模块、时钟模块和电磁波强度转化模块。电磁波强度转化模块由偶极子天线、LC匹配电路、五阶倍压整流电路以及电压调理电路组成。该装置安装在智能手机音频口上,主控芯片对电磁波强度转化模块的输出信号进行A/D采样,将电磁波强度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信号,通过耳机音频口发送给智能手机。检测设备通过测量天线在电磁场中的感应电压大小获得电磁波强度值。本装置适配于常见的智能手机,有效地利用智能手机的存储、计算、显示功能单元,以降低装置的硬件成本,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成本低、通用性好、即插即用的特点。

    一种不平衡电网下基于谐振反馈的DFIG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17700B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310058814.6

    申请日:2013-02-2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nventor: 年珩 程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平衡电网下基于谐振反馈的DFIG控制方法,其采用谐振反馈控制技术,可以使得不平衡电网下DFIG控制方法得到简化,在任何环节中均无需对系统电磁量进行正、负序分离以及转子负序电流参考值计算环节,从而可避免正、负序分离过程所带来的时延、相角和幅值的检测误差等问题,从而达到不同目标的要求以及良好的动态特性;采用本发明可在不对称电网条件下实现DFIG发电系统的强化运行与控制,提高其故障穿越能力;且本发明亦可以应用于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并网逆变装置和交流传动变流装置等各类形式的PWM三相或单相变流器装置中,以获取在不平衡电网下的不同控制效果。

    吊装大型薄壁安全壳和非能动水箱的分配器及传力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98017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410034837.8

    申请日:2014-0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吊装大型薄壁安全壳和非能动水箱的分配器及传力方法,分配器包括两个第一提升座、第二提升座、两个加强件、环形支撑梁、连接板、底板、9块吊耳板;第二提升座焊接在两个第一提升座上,两块加强件布置在第二提升座两侧并对称焊接在两个第一提升座上;两块加强件的底部焊接连接板,第一提升座和第二提升座的下部焊接环形支撑梁;环形支撑梁、第一提升座和第二提升座的底部平齐,并均焊接在底板上;由环形支撑梁、连接板和底板组成的环状凹槽内等间距焊接块吊耳板,每块吊耳板通过一对卸扣连接一块三角板;本发明结构的整体性强,底板、环形支撑梁和连接板所形成的整体体系能够承受由吊耳板偏离分配器中心位置所产生的弯矩。

    一种H型实腹式梁与格构式钢柱的角钢连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90241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410025607.5

    申请日:2014-01-2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H型实腹式梁与格构式钢柱的角钢连接方法,格构式钢柱由4根方钢管柱组成,利用连接钢板将4根方钢管柱的内、外侧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形成以方钢管柱为四角点的内外筒状节点结构;在内外筒状节点结构的顶部和底部设置环形加强钢板以加强相互间连接;最后利用角钢和高强螺栓将格构式钢柱和H型实腹式梁连接。该技术使H型实腹式梁上承受的荷载在传递至格构式钢柱时力臂最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荷载对格构式钢柱产生的扭矩作用,从而顺利有效地完成H型实腹式梁与格构式钢柱之间的荷载传递功能,且连接节点传力体系明确、受力合理、又便于现场施工和安装。

    一种实腹式斜撑与格构式钢柱的连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96497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10685568.7

    申请日:2013-1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腹式斜撑与格构式钢柱的连接方法,格构式钢柱由4根方钢管柱组成,与格构式钢柱相连的双肢梁由2根工字梁组成。首先利用加强钢板与格构式钢柱形成整体受力体系以提高格构式钢柱的受力性能和稳定性,其次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方式通过梁头将格构式钢柱与双肢梁连接,在双肢梁间相应位置处设置梁间梁以保证双肢梁的整体受力性能;最后利用加劲板将实腹式斜撑与格构式钢柱及双肢梁连接以满足连接节点内力传递的要求。该技术能够顺利有效地将实腹式斜撑所受的轴向荷载传递至格构式钢柱和双肢梁上,连接节点的传力体系明确、受力合理且便于现场施工安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