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脑膜外电刺激视皮层神经假体的调压固定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904776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220057.4

    申请日:2010-07-0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脑膜外电刺激视皮层神经假体的调压固定方法及装置,该装置由调压板、调压螺钉、立体定位架组成。调压板实现微电极阵列芯片与骨窗内硬脑膜之间的接口,通过调压螺钉可精细调节微电极阵列芯片与所植入的硬脑膜区域的压力,通过立体定位架的横梁调节支架及转接口的水平距离,以提高神经电刺激信号在硬脑膜等神经组织的有效传递、记录信号的有效性。该装置能有效地固定硬脑膜外电刺激视皮层假体,并且有效调节微电极阵列芯片与硬脑膜之间的压力,从而确保微电极阵列芯片刺激信号与记录电压信号的准确性、真实性及稳定性。

    一种硬脑膜外电刺激视皮层神经假体的调压固定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904776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1010220057.4

    申请日:2010-07-0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脑膜外电刺激视皮层神经假体的调压固定方法及装置,该装置由调压板、调压螺钉、立体定位架组成。调压板实现微电极阵列芯片与骨窗内硬脑膜之间的接口,通过调压螺钉可精细调节微电极阵列芯片与所植入的硬脑膜区域的压力,通过立体定位架的横梁调节支架及转接口的水平距离,以提高神经电刺激信号在硬脑膜等神经组织的有效传递、记录信号的有效性。该装置能有效地固定硬脑膜外电刺激视皮层假体,并且有效调节微电极阵列芯片与硬脑膜之间的压力,从而确保微电极阵列芯片刺激信号与记录电压信号的准确性、真实性及稳定性。

    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神经束植入电极的无线供能及无线采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651369A

    公开(公告)日:2010-02-17

    申请号:CN200910190806.0

    申请日:2009-09-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神经束植入电极的无线供能及无线采集系统,包括体内植入电路装置和体外电路装置,体内植入电路装置包括2ASK调制装置的神经束复合电位采集电路、编码电路、2ASK调制电路,无线能量传输接收电路的整流电路、稳压电路,体内耦合线圈。无线能量传输接收电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工艺制造。体外电路装置包括2ASK解调电路,无线能量传输发射电路的射频振荡器、E类放大器,采用分离元件搭建的电路板,体外耦合线圈。本系统既实现了体内植入电路装置的无线供能,又同时实现了神经束植入电极记录到的神经束复合电位的无线传输;本系统可以用于动物在清醒状态下做躯体运动时外周神经系统的检测;由于采用VLSI技术制造无线供能芯片和无线采集系统,降低了系统的功耗。

    基于绝缘体上硅结构的连续流细胞电融合芯片及其加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1368155A

    公开(公告)日:2009-02-18

    申请号:CN200810070334.0

    申请日:2008-09-1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3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绝缘体上硅结构的连续流细胞电融合芯片及其加工工艺,它由外壳、固定于外壳内的微电极阵列芯片、连通外壳内外的进出样导管和封装在外壳表面的硅玻璃片组成;所述微电极阵列芯片从下至上依次由硅质基底层、二氧化硅绝缘层、低阻硅电极层和二氧化硅保护膜构成,采用微加工技术在绝缘体上硅材料的低阻硅电极层上刻蚀凹槽至二氧化硅绝缘层形成微电极结构,外界电信号借助微通道的微尺度和排布,可在其内部形成足够强度的梯度电场,提高细胞电融合效率。同时,该芯片上构造的直线型微通道有助于细胞悬浮液的流动,尽可能低的降低细胞在流动过程中的黏附,开展连续流的细胞电融合实验,可近似于提供无限量的融合后细胞。

    一种微型药物释放装置
    7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38937C

    公开(公告)日:2008-12-03

    申请号:CN02128122.X

    申请日:2002-12-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型药物释放装置,它由具有生物相容性、带有药物释放端口、表面光滑的壳体,封装固定在壳体内一端区域的永久磁体、封装固定在壳体另一端区域中的电源磁控开关电路,以及封装固定在两区域间、腔室内盛药物、释放口被阀门封闭的微型泵所组成;优点是:体积微小方便吞服,表面光滑不损伤消化道,装置外壳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作,不能引起不良放应,使用更加安全,装置中永久磁体,可以由监视器准确测出微型药物释放置在体内的位置,通过触发控制装置,可以实现药物准确的在特定地点快释放。

    一种用于简单光刻及软光刻的小型恒温自控实验台

    公开(公告)号:CN101221377A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810069250.5

    申请日:2008-01-1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简单光刻及软光刻的小型恒温自控实验台。该实验台由一个梯形密闭箱,一个单片机控制器,一台真空泵组成。密闭箱体是由不锈钢板组成,前斜面是无色透明有机玻璃面板,面板上方为不透明盖板,在光刻实验时可以盖上,以避免外界光线的干扰。箱体内顶部悬挂照明用的日光灯,加热用的碘钨灯和起光刻和固化作用的紫外灯,它们都可以通过控制台进行控制。密闭箱两侧有两个圆孔,在不破坏密闭环境情况下,通过与圆孔相连的手套对样品进行操作加工。本实验台能实现温度测定,温度设定以及自动保持等基本功能,还可以将照明系统,加热系统,紫外光照装置及真空泵全部进行开关控制。

    基于S3C2440A的真彩色图像采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70633A

    公开(公告)日:2008-04-30

    申请号:CN200710093015.7

    申请日:2007-11-2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S3C2440A的真彩色图像采集方法,它是利用S3C2440A的摄像头接口采集真彩色图像(RawRGB格式),将采集到的R,G,B数据存放到y,cb,cr三个地址空间;由于数据存放的位置有规律,将上述三个空间的数据进行抽取;再进行颜色插值,即可得到24位真彩色图像数据。本发明方法能够实时的采集高分辨率、高精度的真彩色图像,并且处理速度快。该方法可实现对图像微弱变化的实时远程监测,系统结构简单,具有微型化、便携化和智能控制等特点。常见的具有图像采集功能的微处理器(DSP,ARM等)的内部逻辑单元都具有类似设计,因此该方案可广泛应用与其他图像采集设备中,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一种细胞电融合芯片及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68724A

    公开(公告)日:2008-04-30

    申请号:CN200710092892.2

    申请日:2007-10-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35/02 C12M23/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胞电融合芯片,由陶瓷管芯、安装在陶瓷管芯的安装窗口中的芯片和将芯片封装在窗口内的盖玻片组成;芯片的绝缘基底材料上加工有独立可控的融合小池,融合小池中加工有梳状微电极组,梳状电极组的梳齿呈交叉插入状,并引出导线,梳状微电极组的梳齿两侧加工有矩形微电极,同一融合小池中的矩形微电极按阵列分布,并且相邻梳齿上的矩形微电极交错相向,梳齿之间形成连续的微流通道,微流通道与该融合小池的细胞进样通道连通。本发明对芯片从结构、材料、加工工艺、封装进行了重新设计,使融合过程中的电场诱导力达到最大,可提高细胞聚集排队和电穿孔的能力,从而提高了细胞电融合效率。

    用于消化道排空检测缓释片的骨架片芯及其制备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0354007C

    公开(公告)日:2007-12-12

    申请号:CN200510057396.4

    申请日:2005-11-2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用于消化道排空检测缓释片的骨架片芯及其制备工艺,该骨架片芯包括以下组分及质量百分比:难溶药用材料=30-90%,X射线显影剂=5-50%,崩解用辅料=5-65%,所述的难溶药用材料为乙基纤维素、或者蜡酸纤维素、或者高粘度羟丙基纤维素、或者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或者羟甲基乙基纤维素、或者丙烯酸树脂;所述的X射线显影剂为硫酸钡显影剂、或者碘显影剂;所述的崩解用辅料为羟甲基淀粉钠、或者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或者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制备工艺主要包括:准备骨架片芯材料、压制骨架片芯。该骨架片芯在消化道内能够被X线透视设备所观察,具有低速的崩解特性。

    胶囊式消化道定时药物释放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887373A

    公开(公告)日:2007-01-03

    申请号:CN200610054178.X

    申请日:2006-04-0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吞服的消化道微型装置,可用于动物或人体的消化道药物释放及液体采集。该装置包括可密封连接后构成封闭空腔的胶囊外壳、磁开关、电源、电源管理及定时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弹簧和活塞。其中磁开关、电源、电源管理及定时控制单元和驱动单元位于后部壳体内部,活塞与压缩状态的弹簧通过可熔断丝固定连接在驱动单元的发热电阻上,装在整体胶囊壳体中间部分,活塞在移动前其后端与驱动单元紧密接触,活塞前端的壳体内腔为储药仓,在外壳前端有与外壳内部连通的外向型单向阀(只能向外打开)。胶囊释放药物时间可在胶囊组装过程中进行设定,也可在口服前根据实际情况由便携式胶囊定时控制装置进行设定。该装置施药及采样可靠性高、能耗低、待机时间长、结构简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