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3413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209867.3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7/16 , G06F17/18 , G06Q50/06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活子空间的综合负荷模型主导参数筛选方法及终端,针对复杂综合负荷模型参数高维非线性特征导致辨识效率较低、准确性较差的问题。首先构造综合负荷模型参数向量组,计算模型输出梯度的平均泛函矩阵,对该矩阵进行特征分解并依据特征值大小筛选出以特征向量描绘的激活子空间;根据激活子空间,确定间隙最大的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确定特征向量中的元素相对于模型输出的重要程度,从而筛选出综合负荷模型的主导参数。以此方式,能够准确筛选出影响综合负荷模型输出的主导参数,从而减小参数辨识空间,提升参数辨识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060423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819584.4
申请日:2023-07-05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电力系统暂态电压稳定的紧急控制方法及终端,在电力系统中设置不同的故障,生成对应的故障数据集并获得运行状态,根据运行状态判断电力系统中节点的电压是否低于预设电压,若是,则建立边缘图卷积网络强化学习模型,生成并执行切除节点负荷行为的策略;根据切除节点负荷行为的策略,得到新的运行状态,并结合切除节点负荷行为的策略、奖励函数、新旧运行状态更新模型的参数,当模型完成训练时输出紧急控制方案。以此方式,能够有效根据电网运行环境信息制定切负荷策略,实现从电网运行状态到切负荷紧急控制策略的直接映射,提高不同故障下的电力系统短期电压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697578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010593797.6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目标含储能区域电网运行控制方法,结合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情况、电网系统的调峰效果、储能系统参与调频市场的贡献,建立考虑多目标的含储能区域电网运行模型。将不同量纲的指标以相应的基准值归一化处理,进而通过加权的方式综合考虑不同目标对运行的影响。通过该模型控制储能运行方式,可以同时实现储能对电网调峰、调频等多方面的支持,提升储能系统运行效率,提高电网的灵活性,并增加储能系统运行效益。本发明基于电力系统和储能系统自身特性和运行规律,提出更有效的电网与储能控制运行方式,与现有的单一目标储能运行控制策略相比,对储能的利用效率更高,对电网运行和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支撑更全面。
-
公开(公告)号:CN110556868B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1910914558.3
申请日:2019-09-25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电压稳定性的风电接入系统储能充放电控制方法,根据系统实时网络信息和预测风电场出力情况,以提高风电接入系统整体电压稳定性为目标,确定储能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而制定储能装置充/放电方案,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利用风电预测值确定典型风电出力场景;步骤S2:以风电接入系统整体电压稳定指标最小为目标函数,并确定约束条件,以此建立储能充放电控制模型;步骤S3:利用量子粒子群求解储能充放电控制模型,从而获得各个时间段储能装置充放电方案。本发明既简单快速,又可充分发挥储能装置作用,改善系统电压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614106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492102.5
申请日:2020-06-02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池储能系统参与电网一次调频的控制方法,根据电网所处不同工况,采用虚拟惯性响应、虚拟负惯性响应以及虚拟下垂控制三种调频模式参与电网调频。在频率处于恶化工况时,采用虚拟惯性响应与虚拟下垂控制共同参与电网调频;在频率处于恢复工况时,采用虚拟负惯性响应与虚拟下垂控制共同参与电网调频。该调频控制策略统筹考虑一次调频过程中的频率偏差和频率偏差变化率特征,结合虚拟惯性和虚拟下垂两种模式各自的优势,实现在同一时刻对三种控制模式的综合使用,从而改进一次调频效果,减小储能容量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739726A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911041178.X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海上风电接入的多类型电源容量长期规划方法,基于相关性理论,提出了海上风电场出力的建模方法,将海上风电的消纳问题引入电源规划层面,考虑多类型电源的调峰能力约束和基于随机生产模拟的系统可靠性约束,以建设和运行经济性为目标,建立多类型电源容量优化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发明提出的方法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解决了传统规划方法仅关注经济指标,对系统调峰能力和可靠性的考虑不足的问题。有助于解决风电消纳所面临的调峰困难的问题,对于保障风电消纳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重要意义,为沿海海上风电资源丰富省份的长期电源规划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8199381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810048121.1
申请日:2018-01-18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风电接入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切负荷地点选择方法。根据实时电力系统网络结构,通过计算选择合适的切负荷地点,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给定一个多节点的局部电网;步骤S2、通过戴维南等值将局部电网等效成单电源单负荷的双节点系统,计算各节点对电压危险地点的指标;步骤S3、设置一个门槛值m,剔除掉指标小于m的节点,并将指标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得到有效的切负荷地点。本发明方法能够根据广域动态信息系统实测网络阻抗信息,在线实时选择有效的切负荷地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318484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519931.2
申请日:2014-09-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50/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群风电场波动性建模方法,包括:S1.定义区域风电场集群波动相对二阶中心距、三阶中心距和四阶中心距数学模型;S2.建立集群风电场标准差、偏度和峰度经典指标;S3.建立风电场间相关系数与场间距指数关系模型和标准差与风电场平均利用小时多项式关系模型;S4.根据典型区域风电场集群出力历史数据和地理信息,运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建模相关参数;S5.利用目标风电场集群场间距,依托具体建立的场间距与相关系数指数关系模型,求出中心距因子;S6.利用目标风电场平均利用小时数,依托具体建立的标准差与平均利用小时数多项式关系模型,求出标准差;S7.计算区域风电场集群波动指标标准差、偏度和峰度,分析集群风电场波动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449967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1811104427.0
申请日:2018-09-20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负荷随机性的风电场群外送选址定容联合优化方法,获取风电场群各风电场出力时间序列;根据负荷的随机性,利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技术对负荷进行抽样;根据电网输电收益、高低压侧输电工程建设成本,构建能够反映风电场群外送输电工程净收益的中心变电站定位,输电容量配置联合优化模型,其目标函数为风电场群外送输电工程净收益最大化;获取风电场群外送输电工程优化模型,得到中心变电站的位置、风电场到中心变电站的最优出线容量、中心变电站到电力系统的最优输电容量。该方法的实施有利于合理规划风电场群外送输电工程。
-
公开(公告)号:CN110739726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911041178.X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海上风电接入的多类型电源容量长期规划方法,基于相关性理论,提出了海上风电场出力的建模方法,将海上风电的消纳问题引入电源规划层面,考虑多类型电源的调峰能力约束和基于随机生产模拟的系统可靠性约束,以建设和运行经济性为目标,建立多类型电源容量优化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发明提出的方法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解决了传统规划方法仅关注经济指标,对系统调峰能力和可靠性的考虑不足的问题。有助于解决风电消纳所面临的调峰困难的问题,对于保障风电消纳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重要意义,为沿海海上风电资源丰富省份的长期电源规划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