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22043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760311.7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短路电流计算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基于设备元件参数、潮流电流以及第n‑1次迭代得到的节点j的三序电压,得到第n次迭代位于节点j的受控电流源模型的注入电流增量,基于第n次、第n‑1次迭代得到的位于节点j的受控电流源模型的注入电流增量、正序互阻抗以及开路电压,逐次得到第n次迭代位于节点i的广义等效电压源、短路点i的短路电流、第n次迭代所有节点的三序电压以及第n次迭代所有节点三序电压变化量绝对值的最大值,并基于第n次迭代所有节点三序电压变化量绝对值的最大值与预设阈值的大小关系,判定是否结束迭代并输出短路电流。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装置,使得计算更加完备和准确,且具有可操作性,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652204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760311.7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短路电流计算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基于设备元件参数、潮流电流以及第n‑1次迭代得到的节点j的三序电压,得到第n次迭代位于节点j的受控电流源模型的注入电流增量,基于第n次、第n‑1次迭代得到的位于节点j的受控电流源模型的注入电流增量、正序互阻抗以及开路电压,逐次得到第n次迭代位于节点i的广义等效电压源、短路点i的短路电流、第n次迭代所有节点的三序电压以及第n次迭代所有节点三序电压变化量绝对值的最大值,并基于第n次迭代所有节点三序电压变化量绝对值的最大值与预设阈值的大小关系,判定是否结束迭代并输出短路电流。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装置,使得计算更加完备和准确,且具有可操作性,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6090175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550137.5
申请日:2022-12-0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配电网系统的等值建模求解方法及装置,包括:将包含分布式新能源的配电网系统作为原系统,获取所述原系统在负荷端点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根据所述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响应特性,构建原系统对应的等值系统的等值负荷模型;对所述等值负荷模型的参数进行求解,获取所述等值负荷模型的各个参数的值。等值负荷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原系统的有功、无功特性。通过对等值负荷模型的参数进行求解,验证了本发明所提出的负荷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618258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616334.2
申请日:2022-12-1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3213 , G06F18/22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系统规划关键运行方式提取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基于电力系统多时间断面的源网荷储运行数据构建高维初始聚类样本集后生成降维的有效聚类样本集,根据K‑means++算法对有效聚类样本集中的样本进行聚类,确定最佳聚类结果,对最佳聚类结果对应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进行特征分析,确定电力系统在不同特征下的运行方式集,并从所述运行方式集中提取关键运行方式。所述方法和系统有效避免运行方式拼接错位、负荷、新能源特性单一等问题,且更能准确反应系统实际运行状态和电力流向,更易发现电力系统薄弱环节存在的安全稳定问题。该方法和系统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科学规划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5333124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986964.2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系统频率稳定性的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系统内发电机组的运行数据确定不平衡功率;基于不平衡功率和预设功率启动阈值确定扰动类型;当扰动类型为发生阶跃扰动时,分别确定稳态频率偏差约束、暂态频率偏差约束和发电机一次调频限幅约束下系统可承受的最大扰动功率;基于所述最大扰动功率和不平衡功率确定系统的稳定性。本发明能够准确地进行扰动类型的判别,并当扰动类型为发生阶跃扰动时,基于不同约束下的最大扰动功率和不平衡功率进行系统稳定性的判别,实现系统稳定性的准确判别;同时本发明还能够在当扰动类型为发生秒级斜坡扰动和发生分钟级斜坡扰动时,基于频率越限时间和扰动功率变化率进行越限时扰动功率的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3555884B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096057.2
申请日:2021-09-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满足机组动态稳定性的关键参数最优值的方法及系统,包括:将附加调差引入菲利蒲‑海佛隆模型,获取扩展的菲利蒲‑海佛隆模型,确定扩展的菲利蒲‑海佛隆模型的系数,并根据扩展的菲利蒲‑海佛隆模型确定发电机的总体阻尼转矩系数的表达式和总体同步转矩系数的表达式;根据目标机组的电气参数信息、总体阻尼转矩系数的表达式和总体同步转矩系数的表达式,确定励磁控制系统的关键参数对电力系统动态稳定性的影响特性曲线;根据励磁控制系统的关键参数对电力系统动态稳定性的影响特性曲线,确定满足所述目标机组动态稳定性的关键参数最优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098020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559756.X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电子电源间交互作用分析的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计算高比例电力电子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电源场站的自阻抗gi,i和互阻抗gi,j,基于所述自阻抗gi,i和所述互阻抗gi,j生成电力电子电源场站间的交互作用程度矩阵Gm(jω);基于电力电子电源场站间的交互作用程度矩阵Gm(jω),计算电力电子电源场站间的相对增益矩阵RRGA;基于电力电子电源场站间的相对增益矩阵RRGA,确定电力电子电源场站间的交互作用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260331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513839.7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特高压交直流电网仿真平台及构建方法。该平台包括:数模仿真系统、数字仿真系统、仿真数据中心及仿真模型库;所述数模仿真系统采用与现场完全一致的控制保护装置和大电网电磁暂态数字仿真装置,生成高精度数模仿真结果;所述数字仿真系统根据从数模仿真系统获取的高精度数模仿真结果,对数字仿真模型进行校正;所述数字仿真系统还利用超算技术实现大规模交、直流电网的高性能数字仿真,并面向各级电网提供远程云服务;所述仿真数据中心与所述仿真模型库为所述数模仿真系统和数字仿真系统提供数据支撑与核心软件研发支撑。该平台提高了建模、实验和电网方式计算的效率;从系统集成和应用角度,实现了软件与硬件同时升级。
-
公开(公告)号:CN110866213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066209.7
申请日:2019-11-0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电-气综合能源多网络稳态能量流分析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分别对待分析的电-气综合能源网络中的电气网络和天然气网络进行拓扑分析,确定电气网络方程及对应的电气系统变量、天然气网络方程及对应的天然气系统变量和电-气耦合元件方程及对应的附加变量;求解包含电力网络方程、天然气网络方程及耦合元件方程的非线性代数方程组,得到所述电气系统变量的值、所述天然气系统变量的值和所述附加变量的值;其中,所述电气系统变量的值、所述天然气系统变量的值和所述附加变量的值构成所述待分析的电-气综合能源网络的稳态能量流。该电-气综合能源系统稳态能量流分析方法及装置的准确度好,计算量低,计算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272457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793356.5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海顺 , 王虹富 , 王毅 , 陶向红 , 周勤勇 , 安宁 , 杨学涛 , 邓兆顺 , 张鑫 , 赵丹 , 杨璐 , 李日敏 , 张志强 , 常松 , 范亚娜 , 刘燕嘉 , 黄金枝
IPC: G06F30/18 , G06F30/20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基于影响因子和最小割的配电网供电区域识别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针对输配电网,构建原始无向图;根据获取的详细建模电压等级、等值区域及详细建模区域,在所述原始无向图中确定待等值电网及供电母线;针对待等值电网,生成简化子网;基于影响因子处理简化子网,结合为边分配的支路邻接权重,确定简化子网的边权重;利用最小割算法,将简化子网拆分为与简化子网包含的供电母线节点的数量相同的拆分子网;将各拆分子网恢复为单母线供电区域,将识别得到的各单母线供电区域等值到输电网,以将等值区域中详细建模电压等级及以下配电网通过各供电母线等值到输电网中并执行输配电网仿真分析。有利于提高输配电网仿真分析的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