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53180A
公开(公告)日:2012-05-16
申请号:CN201010524685.1
申请日:2010-10-29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分类号: C08F210/06 , C08F210/08 , C08F4/646 , C08L23/14 , B29C55/1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BOPP薄膜用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选用高立构选择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丙烯和1-丁烯在反应器中直接聚合得到1-丁烯的含量为0.1~5mol%的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通过本发明制备的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具有可溶物含量低、挺度高和光学性能好的优点,可用于制备双向拉伸薄膜。所述的BOPP薄膜具有优良的透明性、光泽度和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020733B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0910170275.9
申请日:2009-09-10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相共聚聚丙烯生产工艺。采用液相本体+气相反应器串联组合方法,实现两个反应器生产高性能多相共聚聚丙烯产品。丙烯均聚或无规共聚在液相本体反应器中进行,液相反应器出料直接进入气相反应器,中间不需经过任何汽化、闪蒸分离过程。气相反应器组成用气相色谱(GC)等在线分析手段连续分析,以保持气相反应在恒定温度、压力及气相组成下进行。气相反应的循环气部分冷凝,冷凝液经精馏后回到液相反应器循环使用。气相增压后送回气相反应器。此外,还可以向气相反应器单独加入外给电子体等催化剂体系性能调节剂,以获得不同的催化剂性能,进而获得分子结构得到独特控制的高性能多相共聚聚丙烯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2134291A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1010000975.6
申请日:2010-01-22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分类号: C08F110/06 , C08F4/646 , C08F2/34 , C08F2/0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直接聚合法制备高熔体强度的丙烯聚合物的方法,其包括在串联操作的不同丙烯聚合反应阶段中,根据不同分子量级分的要求,通过控制Ziegler-Natta催化剂体系中外给电子体组分在不同反应阶段的种类和比例,可制备具有宽分子量分布、并含有极高分子量级分的丙烯聚合物,该聚合物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具有很高的熔体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050892A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0910236662.8
申请日:2009-10-27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宽分布聚烯烃生产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应用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串联反应器中,利用向不同反应器中加入不同量的氢气生产出宽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反应器在聚合过程中,以反应器的放热量不变来控制反应器内的反应单体或溶剂的进料量,所述的反应器放热量是通过计算与聚合反应撤热有关的冷换单元的撤热量得到的。该控制方法实现了宽分布聚烯烃中不同分子量级份所占比例的稳定,进而可以得到分子量分布稳定的宽分布聚烯烃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6063769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111272418.4
申请日:2021-10-29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分类号: C08L23/08 , C08L23/06 , C08L35/06 , C08L35/00 , C08F212/08 , C08F222/08 , C08F236/06 , C08F210/08 , C08F210/12 , C08J5/18
摘要: 本发明涉及聚烯烃组合物领域,公开了一种聚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组合物包括聚乙烯、致孔剂和抗氧剂;以100重量份的聚乙烯为基准,所述致孔剂的用量为35‑110重量份,所述抗氧剂复合助剂的用量为0.1‑2重量份;所述致孔剂为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所述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的平均粒径为500‑1600nm。该组合物中包含有机致孔剂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该共聚物微球粒径尺寸分布均匀,能够在不使用偶联剂、分散剂的情况下,在聚乙烯共混物基体中分散性良好、未出现团聚现象,可以避免无机致孔剂所导致的孔径分布不均匀、分散性差、相容性差等缺点。将该组合物应用于透气膜中,可提高制品的透气均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37264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011127517.9
申请日:2020-10-20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分类号: C08F110/06 , C08F4/646 , C08K5/526 , C08K5/098 , C08K3/34 , C08K7/26 , C08K13/04 , D01F6/46 , D01F1/10 , D04H1/4291 , D04H3/007 , D04H5/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聚烯烃领域,涉及一种低VOC低气味聚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聚丙烯树脂具有以下特征:VOC组分含量低于50μg·C/g;气味4.0级以下;所述聚丙烯树脂的分子量分布≤4.0,优选≤3.5。本发明的聚丙烯树脂具有较窄的分子量分布、低VOC含量以及低气味。
-
公开(公告)号:CN11607829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111310355.7
申请日:2021-11-05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属于合成树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合成树脂深度脱除可挥发物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树脂颗粒由屋脊式脱挥塔的顶部进入,并自上而下依次经过屋脊式脱挥塔的一级加热段、二级加热段和冷却段,下落至屋脊式脱挥塔的底部排出;氮气和水蒸汽组成的第一混合气穿过冷却段与树脂颗粒直接接触换热后,经增压、加热、一次补充蒸汽,得到第二混合气;第二混合气穿过二级加热段与树脂颗粒直接接触换热后,经增压、加热、二次补充蒸汽,得到第三混合气;第三混合气穿过一级加热段与树脂颗粒直接接触换热后,经冷却,得到的气体排放、冷凝液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该方法能耗低且脱挥效果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16003916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111229440.0
申请日:2021-10-21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分类号: C08L23/16 , C08F210/16 , C08F210/06 , C08F210/02 , C08F4/646 , C08F2/34
摘要: 本发明属于聚丙烯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超软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聚丙烯组合物包括:(A)10‑50wt%的一种或多种丙烯共聚物,其包含0.5‑10wt%的乙烯和/或C4‑C8的α‑烯烃,在230℃、2.16kg载荷下的熔体流动速率≤20g/10min;(B)50‑90wt%的一种或多种丙烯共聚物,其包含25‑45wt%的乙烯和/或C4‑C8的α‑烯烃,室温二甲苯可溶物含量不小于85wt%,在230℃、2.16kg载荷下的熔体流动速率≤20g/10min;所述聚丙烯组合物的弯曲模量≤200MPa。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具有超软特性,弯曲模量低于200MPa,特别适用为防水卷材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2745440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1911039533.X
申请日:2019-10-29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分类号: C08F210/16 , C08F210/02 , C08F2/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丙烯聚合领域,公开了一种抗冲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抗冲聚丙烯的方法包括:(1)在催化剂体系的存在下,使丙烯进行预聚合反应;(2)再将预聚合反应后的物料、氢气和丙烯接触进行均聚反应,得到聚合物粉料;(3)将聚合物粉料与液相丙烯引入设置有气相出口的气固分离器中,所述液相丙烯在气固分离器中发生汽化从而携带夹带轻组分从所述气固分离器的气相出口排出;(4)在步骤(3)中脱除夹带轻组分的聚合物粉料基础上进行丙烯与α‑烯烃的共聚反应,得到抗冲聚丙烯粉料。本发明还公开了由如上所述的方法制得的抗冲聚丙烯。本发明的方法通过有效减少上游聚合物粉料夹带轻组分进入下游反应,能够得到冲击强度高的聚合物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1100227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1811274383.6
申请日:2018-10-29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分类号: C08F110/06 , C08F2/01 , C08F2/38
摘要: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行业的烯烃聚合领域,公开了一种丙烯聚合方法及装置,该丙烯聚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丙烯聚合催化剂进行预处理;2)在预处理后的丙烯聚合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丙烯的均聚合或丙烯与α烯烃的共聚合反应;所述预处理包含预络合和/或预聚合步骤,在预络合和/或预聚合步骤中加入抗破碎剂,所述抗破碎剂选自磺酸、磺酸盐、磺酸酯和硫酸酯盐中的至少一种。采用本发明的丙烯聚合方法,得到的聚合物二甲苯可溶物含量更低,聚合物中的细粉含量减少,并且聚合物的粒径分布更窄。
-
-
-
-
-
-
-
-
-